張從艷
“說實話,我們也不知道朝哪兒走。你一腳跨出去,可能掉坑里了,也可能是天堂。”娛加娛樂CEO王春雷說。
2013年9月,娛加娛樂傳媒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娛加娛樂”)在深圳成立。成立之初,公司就接手了其他的一些當紅主播。依靠這些紅主播,四個月后,娛加娛樂的單月營收已經超過100萬元。現在公司已經盈利,月流水數千萬元。
在2014年YY娛樂年度盛典上,娛加娛樂旗下主播獲得了15個藝人獎項中的10個冠軍、4個亞軍。2016年8月,娛加娛樂獲得君聯資本領投,IDG、王思聰的普思資本和達晨創投跟投的1億多元的B輪融資。
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對藝人的招募、培訓和推廣。王春雷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這里面有很多環節之前都沒人做過。基于互聯網的鏈接與之前的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差異,這個差異化沒有人告訴你怎么做,只能自己探索。”尤其是如何處理與平臺(渠道)、藝人的關系,如何建立完善的藝人扶持體系,公司內部如何進行調整,讓藝人有歸屬感,如何處理藝人的危機公關等等,一系列的問題,讓王春雷說出了文章開頭的那番話。
層層篩選,精細化培訓
娛加娛樂把自己定位成互聯網的經紀和內容制作公司。在藝人經紀這塊,娛加娛樂涵蓋了藝人的招募、培訓和推廣。
娛加娛樂有自己的招募體系和體制。從前期的公司去主動約談,到中后期的想成為網紅的人主動投奔和公司主動約談相結合,“我們建立了精細化的招募渠道”,比如去院校篩選,在秒拍、美拍以及微博等社區做篩選,把其中有一定特色的人簽過來。
盡管娛加娛樂有超過2萬網簽藝人(在網絡上達成合作的藝人,并沒有法律上的隸屬關系),但是真正線下簽約的藝人只有不到500人。這500人是根據素質數據(顏值、才藝、情商、直播時長等)篩選出來的。
“在不同時期,這些素質所占的比例會不斷地調整。”
在培訓方面,分為基礎培訓和定制化培訓。
“對于已有基礎或者精細化獲取的藝人,我們會提供更好的服務,比如妝發、個性定位,(教他們)如何面對鏡頭、如何打燈等等。”
互聯網的去中心化讓用戶把自己的才華呈現在可能喜歡的人面前,不經過中間環節,讓素人也可以成為網紅。在娛加娛樂,即使不是當紅藝人,每月直播所獲得的收入也足以養活自己。如果每次直播有1000人觀看,就算不考慮用戶的付費狀況,藝人每月的收入也不會少于5萬塊。
探索新內容
“光靠直播,天花板很明顯,所以必須把深度的內容和流量做好。”君聯資本執行董事邵振興告訴創業邦(ichuangyebang),“把藝人個人無法做到的事情做好,他們對公司的依賴就會逐漸加強,也就不會想著脫離公司。”
邵振興認為這其中包含三個層面:
第一,利益,這是核心層面。如果平臺可幫助藝人實現利益最大化,那他們為什么要離開平臺呢?
“像草根出身的互聯網藝人,尤其是‘頭部藝人,時常會恐慌,因為不知道自己的熱度可以維持多久。他們需要自己的從藝周期無限長,這是我們可以幫他們解決的問題。”邵振興說。
第二,情感。“任何藝人對公司都有感情,包括道德層面的一些東西。”
第三,法律層面也會有各種各樣的約束,尤其是和公司一起成長起來的無形資產,比如版權。
為了做好流量和深度性的內容,王春雷和團隊正在探索新形式的內容,比如直播綜藝,娛加娛樂的綜藝要更偏電商和娛樂。
王春雷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從上個季度開始,我們開始做直播綜藝,近期會同時上線九檔不同類型的直播綜藝節目,并根據相關數據不斷對節目復盤,探索出用戶喜歡的直播綜藝類型。”
在電商類的直播綜藝方面,娛加娛樂曾和淘寶合作了一檔叫《好妹妹》的節目,主打女性市場,主要講解生僻的女性生理知識。很多女性用戶會向主播實時提問,反響還不錯,有人甚至會拉著老公一起觀看。
“這就區別于以往的錄播節目,讓用戶可以真正參與其中,產生強交互。”王春雷說。
在創辦娛加娛樂之前,王春雷曾在游戲領域創業三次,但這三次稱不上非常成功。“并不是說不賺錢,主要是沒能在行業中取得穩定地位,從而找到持續迭代的方式。”
2012年YY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這讓王春雷意識到了這個市場的價值,于是他開始做這方面的創業。就像有人曾說,這個市場并不缺想要來看直播視頻的用戶,真正缺的是能持續直播好內容的人和機構。
在內容方面,王春雷坦言:“這其實很難有個確定的答案。現在就看誰最終能把這個事情做好,誰就能跑出來。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直播的理解——實時和強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