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文 李蓬



【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風疹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對2010—2013年河南省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系統報告的風疹病例發病情況進行分析。結果:2010—2013年共報告風疹2270例,年平均發病為8.89/10萬,其中2013年最高,為1.89/10萬。發病特點為:全年均有發病,以3~6月為高峰,人群主要分布于學生、散居兒童和幼托兒童,以5~9歲發病最高,占27.96%。結論:應用風疹疫苗進行預防接種是控制風疹流行和預防先天性風疹綜合征(CRS)的有效辦法,盡快制定風疹疫苗免疫策略十分必要。
【關鍵詞】風疹;發病率;流行病學
[Abstract]Objective:To find out the epidemic characters of rubella in Henan Province.Method:Using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of Henan Province between 2010 and 2013 by the China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report of the incidence of rubella cases for analysis Result:There were 6181 rubela cases during 2010 to 2013,and the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was 1.65 per 100,000,and the incidence in year 2013 was the highest which was 1.89 per 100,000.The characters of incidence were that the cases distributed to every month which focused on the months from March to June.The cases mostly distributed among students and kids under 15 years old.The proportion of cases of children aged 5 to 9 was 34.96%,which was the highest among the whole population.Conclusion:Rubella vaccine immunization is the useful method to control the prevalence of rubella and to prevent the 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 (CRS),so it is very essential to set up the immunization program of rubella vaccine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Rubella;Incidence;Epidemiology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類對其普遍易感。我國自1990年將風疹列為法定報告傳染病以來,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病報告。2004年啟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系統實行網絡直報以來,風疹正式納入到傳染病個案報告的范圍。為了解河南省風疹的流行特征,探討流行規律,并為制定切實有效的預防策略提供依據,特對河南省2010—2013年風疹的流行特征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河南省2010—2013年風疹流行病學統計結果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
1.2 方法
使用EXCEL、SPSS等軟件分析數據。
2 結果
2.1 發病趨勢
2010—2013年河南省共報告風疹2270例,各年發病數分別為628例、112例、666例和445例。年平均發病率為1.65/10萬,發病率介于1.19~1.89/10萬,最高的為2013年。各年均有發病,發病率比較平穩,無明顯的升高和降低。2010—2013年風疹發病率總體呈緩慢上升趨勢,具體發病率如表1所示:
2.2 季節分布
從河南省2010—2013年風疹疫情資料來看,風疹全年各月均有發病,以3~6月份為發病高峰,病例數占全年發病的74.94%,其中又以4月為最高(1698例),占27.47%。
2.3 地區分布
2010—2013年的四年中,除濟源市2013年未報告風疹病例外,其余各年各地市均有報告發病。平均發病率居前三位的分別是許昌(4.16/10萬)、洛陽(3.69/10萬)和濟源市(3.66/10萬),最低的是濮陽市,為0.39/10萬。
四年中,洛陽發病率在前五位的縣區有四個,分別是欒川縣、嵩縣、孟津和新安縣;許昌有一個,鄢陵縣(3年次)。
2.4 人群分布
在所有病例中,發病年齡最小的2個月,最大的78歲,以15歲及以下年齡居多,占全部病例的88.91%,其中發病率最高的為10歲組,為12.27/10萬,其次為6歲組,為11.56/10萬,具體風疹年齡分布為表3所示:
0歲組與1~9歲組發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81.29,P=0.00)。
職業分布以學生、散居兒童和幼托兒童為主,占94.37%,其中學生最多(3376例),占54.62%;學生中,又以5~9歲的小學生居多(2161例),占全部病例的34.96%。
2.5 風疹暴發情況
2010—2013年,河南省共發生風疹暴發疫情9起,315例病例,占發病總數的5.10%,其中2006年5起,230例,占當年發病數的13.80%;2007年4起,85例,占4.79%。暴發全部發生在中小學校,其中中學四起(183例),小學5起(131例)。
3 討論
風疹在我國屬于丙類傳染病,河南省2010年以前無完整的疫情資料,亦缺乏全面的疫情分析。對2010—2013年河南省發病情況分析發現:河南省發病以散發為主,并伴有局部的暴發,暴發病例在當地的報告病例中占相當大的比例,對當地的發病率造成了直接的影響;四年中發病率相對平穩,呈緩慢上升趨勢,年平均發病率為1.65/10萬;全年均有發病,3~6月份為高發季節;病例主要分布在學生、散居兒童和幼托兒童,以5~9歲小學生為主。0歲組兒童未到免疫年齡,其保護主要來自母傳抗體;1~9歲組兒童保護來自獲得性免疫,而0歲組發病率明顯高于1~9歲年齡組,表明育齡婦女風疹抗體水平低下,原因為風疹疫苗接種率低或自然感染率較低。
有文獻顯示,風疹在我國的發病率較高,呈周期性流行,有時甚至發生大規模的暴發[1]。婦女懷孕早期感染風疹可引起胎兒發生先天性風疹綜合癥(CRS)[2],據報道我國有20%~37%育齡期婦女對風疹易感[3]。風疹疫苗是預防和控制風疹最有效的手段,接種風疹疫苗后易感者血凝抑制抗體陽性率幾乎100%,說明風疹疫苗對易感人群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4]。通過實施風疹疫苗免疫措施以控制風疹病毒的流行和CRS的發生,經實踐證明是成功的[5]。
從2014年開始,我國大部分省市已將0~14歲兒童接種風疹疫苗列為計劃免疫內容,并實施免費接種,風疹疫苗的接種率將大幅度地提高,也將有效地降低風疹的發病率。由于育齡婦女的疫苗接種極少,而自然感染率較低[6],無母傳抗體使嬰兒產生免疫保護,這也是一歲以內幼兒發病水平較高的原因之一。根據國外風疹疫苗使用經驗,單一實施兒童免疫雖然可使風疹發病率大幅度下降,但由于在接種組達到育齡期的時間里,CRS將持續存在;另外,由于留下大量未被保護的成年易感者,可能在成年人中發生風疹暴發,使CRS發病率增加。因此,只有在兒童風疹疫苗免疫基礎上,加大育齡婦女的疫苗接種,才能全面有效地控制CRS和獲得性風疹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張發信.延安市2004—2010年風疹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1,15(10):917918.
[2] 李麗.洛陽市2004—2010年風疹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11,32(19):115118.
[3] 宋祥艷.2004—2010年某市風疹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醫學動物防制,2011,12:11161117.
[4] 董為為,李倩,魏賓,等.廊坊市2009—2014年風疹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5,08.
[5] 徐紹和,陳艷軍,馮曉菲.2005—2014年鞍山市風疹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5,28(11):11801182.
[6] 宋祥艷.2004—2010年某市風疹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醫學動物防制,2011,27(12):11161117.
[7] 鄧革紅,吳秀玲,范玉錚.2010—2014年廣西農村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39(08):7980.
[8] 豐達星,張珍英,徐瑾,等.河南省部分地區育齡期婦女風疹免疫水平研究[J].中國病毒病雜志,2012,02(03):221223.
[9] 王兆芳,王勇,王平.風疹減毒活疫苗應急接種對控制風疹疫情效果評價[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1,17(03):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