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嫻


【摘要】目的:探討已婚婦女常見病婦科病及預防保健措施。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3000例已婚婦女,均予以生殖健康體檢,統計分析其體檢結果。結果:經檢查,婦科患病率為94.60%,主要為宮頸炎、陰道炎、乳腺疾病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婦女患病率較高。結論:對已婚婦女應采取積極科學的婦科病普查,增強生殖健康教育,加強自我保健宣傳,便于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關鍵詞】已婚婦女;婦科檢查;結果
目前,伴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婦女保健工作具有越來越重要意義,婦女是否具有健康的身體及心理,對于孩子健康成長及家庭幸福具有重要影響,對民族素質具有間接影響作用,而生殖健康為其核心內容,主要標志為婦科病發病率。已婚婦女具有較高的婦科病發病率,已婚婦女群體中最為常見的疾病為宮頸炎、盆腔炎、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此類疾病與女性自身生理特點、心理健康及社會環境均存在密切相關性。婦科病對女性身心健康及工作生活均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對婦女各個階段進行良好的預防保健,積極普查各種多發病,減少患病率,促進婦女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1]。本文選取3000例已婚婦女,分析已婚婦女的常見病婦科病,便于進行預防保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3000例已婚婦女,年齡53~58歲,平均年齡(35.65±3.56)歲。
1.2 方法
醫院制定統一的調查問卷,由專人詳細填體檢者的既往病史、月經史、孕產史、當前婦科疾病、臨床檢查結果等資料。婦科檢查項目主要有:外陰、陰道檢查,宮頸細胞學或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查(如有必要則實數BV)、B超、乳腺X線攝片檢查等。
35歲及以下為青年組,36~55歲為中年組,56歲及以上為老年組。觀察各個年齡段婦科疾病的患病情況、不同文化程度已婚婦女婦科疾病分布情況。
2 結果
2.1 體檢婦女各年齡段疾病分布情況
在3000例受檢者婦女中,其患病率為94.60%,主要為宮頸炎、陰道炎、乳房疾病等,如表1所示。
2.2 不同文化程度婦女婦科疾病分布情況
依據文化程度不同,初中及以下患病率較高,且很多患者并非單純患有一種疾病,如表2所示。
3 討論
由于醫療水平不斷發展進步,婦科疾病在普查普治方面也獲得了較高成就,特別是對婦科惡性腫瘤的有效控制,例如對宮頸癌進行早期診斷治療方面。但是因工作壓力、生活節奏加快等不良因素,使得一些婦科疾病依然有越來越高的發生率。而且伴隨生殖道感染率、性傳播疾病幾率的不斷提高,對于婦女生殖健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所以,增強婦科病普查力度,預防婦女生殖道感染對于防治婦女疾病具有重要作用[2]。
宮頸炎主要臨床表現為白帶出現異常增多癥狀,為粘稠性粘液或膿性粘液,有的會出現經間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癥狀。此疾病主要誘因是長時間受到慢性機械性的刺激,如頻繁性生活或分娩、流產宮頸損傷等伴發感染所致。一般青年組患有宮頸炎的幾率較高。中年組婦女因周圍較多人出現此疾病,往往未得到及時治療,導致疾病更為嚴重或進一步惡化,所以中年組女性患有宮頸炎幾率也較高。青年、中年兩個時期在社會及性生理活動方面均最為活躍,所以其患有宮頸炎的比例也較高。
陰道炎是陰道粘膜及粘膜下結締組織的存在的炎性病癥,導致女性生殖道發生炎癥的病原體主要為原本寄生在陰道中的菌群及外界入侵的病原體[3]。在臨床中,陰道炎主要表現為白帶異常、外陰存在瘙癢及灼痛感,或有性交痛,若發生感染累及到尿道,則出現尿痛、尿急等臨床現象。引發陰道炎的相關因素較多,不管哪個年齡段均有可能患病。
乳房疾病主要有乳腺增生、乳腺癌、乳腺囊腫等。其發生率與患者的工作壓力、生活節奏存在正相關性。而且飲食結構,避孕藥、過量美容產品等,均有可能導致乳房疾病發生率提高[4]。
通常文化程度越高,婦科疾病發生率越低。因文化較低時,通常無良好的生殖保健意識,很少就醫,導致婦科疾病發生率較高[5]。
對婦科疾病進行有效的預防保健具有重要臨床意義[6]。1)定期開展婦女病普查普治,并提高其覆蓋率,利用社區計生完成婦女病普查工作。采取多種途徑,關注貧困弱勢婦女群體,并利用“減免檢查費用”等方式,提高婦女病普查普治覆蓋率。2)建立婦女病普查普治監控機制,確保婦女病普查普治工作落到實處,育齡婦女應至少每兩年完成一次婦女病普查,保障廣大婦女的生殖健康權利[7]。
3)宣傳教育,使得廣大女性了解生殖健康知識,便于自我保健工作的開展。政府應予以重視,通過各種途徑,將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到位,利用新聞媒體、報刊雜志、網絡、宣傳欄等工具進行生殖保健知識的宣傳,并關注農村、文化程度低、經濟條件差的女性群體。而且,各級醫療保健機構可按照廣大婦女所需,逐步完善生殖健康保健服務模式,通過健康咨詢門診、知識講座、咨詢電話等方式,逐步提高生殖健康教育普及率,利于女性進行自我保健,提高婦女生殖健康,保障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焦青果.380例社區女性生殖健康調查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9):318.
[2] 常玖梅.社區婦女普查情況分析報告[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06):40114012.
[3] 劉玉英.2000—2009年上海市寶山區祁連社區婦女病患病情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2):5154.
[4] 禹穎.2012年北京市海淀區花園路社區婦女病普查結果[J].職業與健康,2013,29(18):77.
[5] 潘紅.在職已婚女職工婦科體檢結果分析及健康教育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7):5455.
[6] 徐亞君.4970例已婚婦女婦科疾病普查結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3):150151.
[7] 顧蘭鳳,張蕾琦,饒娟.7627例已婚婦女婦科普查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2(11):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