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要】目的:觀察低分子肝素鈉治療肺心病并心衰療效。方法: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肺心病并心衰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實驗組采用低分子肝素鈉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臨床檢測指標。結果: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明顯高于對照組72.5%,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雖然兩組凝血酶原時間、紅細胞數量、紅細胞聚集指數無顯著差異,但是實驗組血漿黏度為(1.57±0.29)map·s,全血黏度為(5.01±1.22)map·s,明顯優于對照組血漿黏度為(3.11±0.48)map·s,全血黏度為(6.08±1.54)map·s,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利用低分子肝素鈉治療肺心病并心衰患者,具有治療總有效率高、改善臨床指標明顯等特征,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低分子肝素鈉;肺心病并心衰;療效觀察
肺心病屬于老年人常見病,該病容易誘發心衰,并損害老年人的心功能。肺心病并心衰增加了肺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也降低了預后效果。由于肺心病并心衰具有血漿黏度升高、全血黏度升高、心功能下降等特點,因此血漿黏度、全血黏度都是臨床上治療肺心病并心衰的重要觀察指標。目前,臨床上通常采用低分子肝素鈉治療、常規治療等方式對肺心病并心衰患者進行診治,其中,低分子肝素鈉治療具有治療總有效率高、改善臨床指標明顯的優點,因而被廣泛利用。本文就比較低分子肝素鈉治療和常規治療的治療總有效率、臨床檢測指標,觀察低分子肝素鈉治療肺心病并心衰療效,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心病并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心腎功能不全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不符合診斷標準者、臨床資料不全者皆不在入選之列。按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51~82歲,平均年齡(62.5±10.5)歲;對照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齡52~81歲,平均年齡(62.5±9.5)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以及入選標準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給予其強心、吸氧、平喘、祛痰、利尿劑,去除誘因,積極抗感染、臥床、糾正水、電、酸堿平衡紊亂,保護胃粘膜,預防應激性潰瘍等治療;實驗組采用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0.4ml低分子肝素鈉皮下注射,每天2次,每次5000IU。
1.3 觀察指標
將上述兩種治療方式與治療效果進行統計處理,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臨床檢測指標。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兩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兩組均取得不同程度的康復,從臨床療效上面看,得出兩組情況如下:實驗組無效3例,有效14,顯效23例;對照組無效11例,有效8例,顯效21例;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2.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臨床檢測指標比較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兩組均取得不同程度的康復,從臨床檢測指標上面看,得出兩組情況如下:實驗組血漿黏度(1.57±0.29)map·s,全血黏度(5.01±1.22)map·s,凝血酶原時間(14.53±0.65)s,紅細胞積數量(4.78±0.43)1012/L,紅細胞聚集指數(1.49±0.02);對照組血漿黏度(3.11±0.48)map·s,全血黏度(6.08±1.54)map·s,凝血酶原時間(13.27±0.64)s,紅細胞積數量(5.06±0.45)1012/L,紅細胞聚集指數(1.65±0.03)。兩組凝血酶原時間、紅細胞數量、紅細胞聚集指數差異不大,實驗組血漿黏度、全血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肺心病多發于老年人,容易誘發心衰,并損害患者的心功能,因此治療肺心病并心衰比治療肺心病要難上許多[1]。肺心病并心衰不僅減少肺心病患者的存活率,也降低了其疾病的預后效果,在臨床上具有血漿黏度升高、全血黏度升高、心功能下降等特點[2],在治療過程中,血漿黏度、全血黏度都是治療肺心病并心衰的重要觀察指標。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鈉治療的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明顯高于采用常規治療的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72.5%,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凝血酶原時間、紅細胞數量、紅細胞聚集指數無顯著差異,但采用低分子肝素鈉治療的實驗組的血漿黏度為(1.57±0.29)map·s,全血黏度為(5.01±1.22)map·s,明顯優于采用常規治療血漿黏度(3.11±0.48)map·s,全血黏度(6.08±1.54)map·s,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由于低分子肝素鈉具有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并且對凝血因子中的Xa活性起拮抗作用[3],因此低分子肝素鈉在治療上效用顯著。低分子肝素鈉分子量很小,非常容易被肺心病并心衰患者吸收[4],其既能減少肺部炎癥改善肺部循環功能,還能幫助肺心病并心衰患者降低血液黏度和心臟負荷,并增強心肌收縮,改善心功能[5]。
綜上所述,給予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鈉治療,可明顯改善機體高粘高凝狀態,具有治療總有效率高、顯著改善臨床癥狀的優勢,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鐵軍.低分子肝素鈉治療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2015,15(23):9798.
[2]段海峰.低分子肝素鈉治療肺心病并心衰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09(18):138139.
[3]朱愛武.低分子肝素鈉治療肺心病并心衰20例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7):39293930.
[4]楊麗君.低分子肝素鈉治療肺心病并心衰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心血管雜志,2015,03(04):1516.
[5]鄢衛民.低分子肝素鈉治療肺心病并心衰療效觀察[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09(25):1273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