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
摘 要:隨著46號文件及足改方案等的頒布,足球產業的發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隨之而來的是新的問題。該文從中超球員身價狂飆的現象入手,從法律的角度對該現象進行了研究。首先,從法律角度揭示了球員轉會的法律性質,介紹了足球轉會制度的特殊規定;其次分析了中超泡沫的原因及其中折射出的發展隱患;最后,通過中國足球協會頒布的新規《中國足球協會球員與轉會管理規定》對當前足球運動員轉會制度進行解讀,得出對球員市場發展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中超泡沫 足球運動員 轉會制度 轉會市場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3(a)-0148-02
1 問題的提出
2015年9月25日,體奧動力公司以80億買下中超的版權,中超的版權費一下狂漲20倍,創造了新的紀錄。中超也迎來了“80億元”的新時代。這一舉措也使得今年的中超轉會市場幾近瘋狂。當紅國腳畢津浩轉會費高于6 000萬人民幣,直逼優秀國際外援的身價。天津權健更是6 600萬引進孫可,7 000萬買入張鷺,簽下趙旭的價格更是超過了7 000萬。中國球員的身價已經嚴重的背離了其實際價值,中超市場的泡沫正在急劇膨脹。足球產業的發展形勢越來越好。然而,無論是人才培養還是制度完善,中國足球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對資產涌入足球產業后出現的虛假繁榮,應該及時采取相應地解決措施,同時不斷地完善轉會的相關法律法規,以確保足球產業的健康發展。
2 足球運動員轉會的法律適用
所謂轉會,是指雙方俱樂部簽訂轉會合同、運動員與轉出俱樂部解除合同、與轉入俱樂部簽訂新合同的過程。從法律的角度來看,職業運動員與俱樂部簽訂的工作合同屬于勞動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但是由于足球運動的特殊性,《勞動合同法》中的一些規定對于足球運動員轉會并不適用。
國際足球聯合會和中國足球協會對于足球運動員的轉會都做出了一些特別的規定。(1)設立轉會窗。轉會窗是指在職業體育聯賽的賽季中,為俱樂部間的運動員交易設定一個特定的日期。球員只有在轉會窗內才能進行轉會;(2)運動員注冊。俱樂部注冊運動員的數量有明確的上限,且一名運動員一次只能在一個俱樂部進行注冊。同時,俱樂部引進運動員和上場比賽的運動員中外援不得超過5人;(3)交納轉會費。所謂轉會費是指轉入俱樂部向轉出俱樂部支付的一筆補償金,包括注冊費、培訓費及合同中涉及的提前終止合同的其他賠償費用等。
中超球員身價的泡沫,是由于資本市場變動引起的格局變化導致的。那么,應該如何看待中超泡沫?這背后又折射出中國足球發展的哪些隱患?
3 對職業足球運動員轉會的現狀分析
就運動員個人而言,轉會可以使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更好地發展,也能獲得更多的收入;就俱樂部而言,有潛力的優秀球員可以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其也愿意通過轉會來對球員進行買入和賣出。在2010年以前,中國足球運動員須在合同結束后30個月才能成為自由身。但“周海濱轉會事件”的發生打破了舊制度的限制。周海濱在與山東魯能合同到期后利用國際足聯的轉會規則直接轉會到了埃因霍溫。這一事件促使中國足協在2010年推出新規,取消了“30個月”的運動員轉會自由限制,轉而明確提出“保護期”的概念,與國際足聯的相關規定進行了接軌。至此,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只有在合同期內轉會,才需要按合同規定給轉出俱樂部交納轉會費。
3.1 中超泡沫的原因
中超的泡沫被不斷地吹大,總有推波助瀾的力量在背后不斷投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賺錢效應的誘惑。足球項目利好政策頻出,加之廣州恒大戰績斐然,連續5年奪得中超冠軍,擁有許多大牌球星和教練,其成功模式讓球市將目光盯準了熱門球員。轉會窗一啟動,各大俱樂部就紛紛出高價籠絡國內的優秀職業足球運動員,勢要組織更強大的新陣容,在中超的“80億”時代分一杯羹。
(2)投機行為。俱樂部老板都看到了球市里的商機,對于高回報比較有信心,所以,在球員轉會上不惜重金投入。畢竟,熱門球員的價值比搞青訓回報期要快很多。
3.2 中超泡沫凸顯的發展隱患
供求平衡是市場穩定發展和資源合理配置的保障,如果違反這項市場規律,中國足球將受到嚴重的懲罰。在轉會費不斷地上漲、發展形式一片看好的背后,中國足球的發展也存在著隱患。
(1)虛假繁榮。職業足球運動員的身價已經遠遠超過了其所創造的價值,這一方面不利于球員市場的秩序保持;另一方面,也容易導致水平還未達到國際前列的中國足球運動員產生惰性,不再努力提升技術。同時,俱樂部的薪酬太高,也會使得國家隊的動力不足。
(2)后備人才缺乏。從球員市場的供需矛盾不難看出,問題出在青訓上。青少年球員的培養缺乏,直接原因是訓練條件的缺乏,究其根本是俱樂部對青訓的不重視。對于俱樂部來說,發展青訓投資周期過長,所以很少有俱樂部在青訓上下功夫。
4 中國現行轉會制度分析
近幾年我國足球運動員轉會依據《中國足球協會球員及轉會暫行規定》,該規定實施了5年多的時間。2015年12月30日,中國足協公布了《中國足球協會球員與轉會管理規定》,取代舊規定,翻開中國足球的新篇章。新的轉會制度在多個方面與國際足聯進行了進一步接軌。
(1)取消轉會手續費。轉會手續費這一項收費在國際上并無相關規定,是中國的本土化的一種行政性收費。舊規第19條中規定:“發生轉會費的球員轉會,新俱樂部應當向中國足協以及原協會分別交納轉會費總額5%的轉會管理費。”5%看似不多,但是對于身價高達百萬或千萬的球員轉會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轉會手續費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也消減了陰陽合同的出現。
(2)延長找下家的時間。舊規第49條規定:“球員只有在原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或原勞動合同將在3個月內屆滿時方可簽訂新勞動合同。”而新的政策將可簽訂新合同的期限提前了3個月,即合同滿半年即可簽訂新的合同。這項規定給球員提供了充裕的找下家的時間,有利于球員在各俱樂部之間的流動,也避免了很多轉會方面的糾紛。
5 促進球員轉會市場穩定發展的建議
新規的推出為職業足球帶來了新的活力。但新規的草案定于2014年底,當時中超還沒有進入“80億”時代,轉會市場的競爭也沒有這么激烈,所以,盡管新規發布的時間很近,依然不能完全控制當前的球員轉會市場泡沫。為穩定球員市場、促進足球產業的健康發展,應及時采取進一步措施。
(1)短期來看,中國足協應該出臺相應措施,限制俱樂部的資源整合,從而避免球員市場幾家獨大的情況,為中小俱樂部創造一定的生存發展空間。
(2)長期來看,還是應該狠抓青少年球員的培養。我國有很多愛好足球的青少年由于訓練環境或條件不能滿足而最終放棄職業足球運動員的發展道路,這與目前供不應求的球員市場相對比十分諷刺。雖然青訓的收益周期較長,但這是足球產業發展必備的關鍵的環節。中國足協應該對俱樂部的青訓提出明確的硬性規定,來促使其對青訓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李宗輝.職業運動員轉會中的法律問題探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5,30(4):339-344.
[2] 肖良志.中國足球市場迎來球員“轉會通脹”[J].中國經濟周刊,2014,1(3):87.
[3] 雷振.中國足球職業球員轉會制度的變遷與法治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6(6):145-150.
[4] 朱文英.職業足球運動員轉會的法律適用[J].體育科學,2014,34(1):41-47.
[5] 李巖,施志社.從“周海濱轉會事件”管窺中國足球轉會制度的弊端[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0,25(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