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但觀察組治療膿皰、囊腫效果優于對照組,而對照組治療丘疹效果優于觀察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關鍵詞】紅藍光;單純藍光;面部尋常型痤瘡;療效尋常型痤瘡是"/>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譚鑫

【摘要】目的:探討紅藍光聯合治療與單純藍光治療面部尋常型痤瘡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面部尋常型痤瘡患者2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10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以單純藍光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以紅藍光進行聯合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連續8周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治療膿皰、囊腫效果優于對照組,而對照組治療丘疹效果優于觀察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紅藍光聯合治療與單純藍光治療面部尋常型痤瘡均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針對不同類型的痤瘡,可選擇適宜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紅藍光;單純藍光;面部尋常型痤瘡;療效
尋常型痤瘡是臨床上的常見皮膚疾病,其主要因痤瘡丙酸桿菌感染所致,內分泌不調、面部不潔等均可加重病情發展。臨床上用于治療尋常型痤瘡的藥物及方法均較多,近年來,物理治療法在臨床上日益受到重視[1]。在本次調查中,筆者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面部尋常型痤瘡患者200例,分析紅藍光聯合與單純藍光治療面部尋常型痤瘡的臨床效果,為患者后期治療方法的選擇提供相應的參考。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面部尋常型痤瘡患者20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100例。其中觀察組男43例、女57例,患者年齡為15~25歲,平均(18.5±1.2)歲;病程為30d~3年,平均(1.4±0.2)年。根據疾病類型對患者進行劃分,其中丘疹32例、膿皰35例、囊腫33例。對照組男45例、女55例,患者年齡為15~25歲,平均(18.0±1.4)歲;病程為30d~3年,平均(1.5±0.3)年。根據疾病類型對患者進行劃分,其中丘疹30例、膿皰35例、囊腫35例。本次調查兩組患者具有知情權,并愿意積極配合。兩組患者在一般臨床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治療儀器為Carnation 88光子治療儀,操作如下:鑒定患者膚質,以含有水楊酸的洗面奶對患者進行面部清潔,后在無菌條件下將白頭、黑頭等擠出,并進行局部消毒。對患者面部進行光斑定位,控制照射點與患者面部距離控制在20cm左右,根據患者自身膚質、能量密度對患者進行交替照射治療。對于炎癥后期或嚴重誘因不明的患者,先以紅光進行治療;對于紅色丘疹、囊腫、膿皰等,先以藍光進行治療。在進行治療過程中,醫師自身及患者需佩戴遮光眼罩以保護眼睛,避免受到傷害。每次照射時間為15min,治療劑量為60J/cm2,每周照射2次,每療程4周。治療間隔時間不可少于48h。每次照射結束,需對患者創面的濕潤度進行觀察,并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患者霧化處理、噴灑生理鹽水等,使得創面維持一定的濕潤度。
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僅進行藍光照射。
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皮損減少率進行觀察比較。其中皮損減少率計算公式如下:計算皮膚損失減少率=(治療前數目-治療后數目)/ 治療前數目×100%。療效評價標準:痊愈:皮損減少率≥90%;顯效:皮損減少率在70%~89%;好轉:皮損減少率在30%~69%;無效:皮損減少率<30%。治療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好轉率%。分別于治療第2周末、第4周末、第6周末及第8周末是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以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痤瘡各類皮損總體治療情況
由本次調查結果可知,觀察組治療膿皰、囊腫效果優于對照組,而對照組治療丘疹效果優于觀察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整體治療效果比較
本次調查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3%(73/100);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4%(74/100),統計學處理x2=0.01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尋常型痤瘡是臨床上的常見皮膚疾病,該病易發于青春期至青年人群,主要發病原因為毛囊皮脂腺導管過度角化、痤瘡丙酸桿菌的感染、增殖等,需引起臨床重視[2]。近年來,物理療效在臨床上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主要適用于不愿長期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其具有副作用小、起效快等臨床優勢,受到患者信賴。
有報道指出,尋常型痤瘡的主要致病菌丙酸桿菌可代謝產生內源性卟啉,而通過吸收波長峰值為415nm的藍光進而被激活,形成高能量不穩定卟啉,并可產生單態氧對細菌的細胞膜造成損傷,減輕皮損與炎癥。但單純藍光的穿透性較淺,對于輕度癥狀的患者治療效果較好,因此可作為丘疹治療的主要方法。而紅光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可對巨噬細胞等抗炎細胞產生刺激,起到較好的抗炎、鎮靜效果[3]。同時還能誘導新生膠原的表達,加速對損傷組織的修復,因此紅光可主要用于修復深在性的損害。
由本次調查結果可知,觀察組與對照組在整體治療效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該兩種治療方法對于面部尋常型痤瘡治療均具有可行性與有效性。但觀察組患者在丘疹治療效果上優于對照組,而在膿皰與囊腫治療效果上,以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更佳,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于不同類型的疾病治療,需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以改善病情,促進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紅藍光聯合治療與單純藍光治療面部尋常型痤瘡均具有可行性,但根據患者的疾病類型為其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案可提高療效,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黃林,付紅藝,李惠,等.紅藍光聯合治療與單純藍光治療面部尋常型痤瘡的療效對比[J].激光雜志,2010,31(04):7374.
[2]陸曉君.紅藍光聯合藥物治療面部尋常型痤瘡48例[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3,(06):1819.
[3]梁雪梅,黃陳霞,鄭春麗,等.護理干預對中重度尋常型痤瘡的療效影響[J].現代醫院,2014,14(10):7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