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璟 張學斌


【摘要】目的:對鼻內鏡手術治療真菌性上頜竇炎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選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真菌性上頜竇炎患者160例,隨機分組,常規組患者80例,常規手術治療;聯合組患者80例,聯合鼻內鏡下進行手術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聯合組患者的手術操作時間、手術出血量、臨床效果均顯著優越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性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鼻內鏡下進行真菌性上頜竇炎手術治療,能夠明顯的縮短手術操作時間,減少手術出血量,同時增加臨床治療效果,對于真菌性鼻炎患者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真菌性上頜竇炎;鼻內鏡;手術;臨床效果
真菌性上頜竇炎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感染性疾病,近些年來發病比例明顯增加,治療技術上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1]。本文選取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進行真菌性上頜竇炎的患者160例,隨機分為兩組,分別進行常規手術和聯合鼻內鏡下手術治療,現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真菌性上頜竇炎患者160例,隨機分組,常規組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齡21~78歲,平均年齡(51.50±2.00)歲,病程時間1個月~18年,平均病程時間(5.50±2.00)年;聯合組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50.50±2.50)歲,病程時間1個月~17年,平均病程時間(5.00±2.50)年;對比兩組患者的平均年齡、性別比例、病程時間等無顯著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排除手術禁忌癥、嚴重藥物過敏、重癥精神障礙及重癥心腦血管疾病。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80例,常規手術治療,在氣管插管下全身麻醉下,經唇齦入路指示下暴露上頜竇腔,清理上頜竇腔內膿液和菌團,0.9%氯化鈉注射液,反復沖洗。粘膜病變重的患者給予行下鼻道開窗以便術后沖洗、引流。
聯合組患者80例,聯合鼻內鏡下進行手術治療,對疾病情況準確的評估后,在全身麻醉下,在鼻內鏡下進行手術操作。首先對患者的鼻竇炎情況進行中準確的評估,清理干凈鼻腔,切除鉤突,擴大并且開放上頜竇使竇口直徑在1cm以上,清理鼻腔內膿液和菌團;應用0.9%氯化鈉注射液,反復沖洗,清理菌團和膿液[2]。
1.3 臨床效果評估結果
治愈:臨床癥狀體征等均消失,同時鼻竇粘膜已經上皮化,鼻竇口的開放良好。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已經明顯緩解,鼻腔內粘膜和分區還存在一定的水腫,同時還殘留有菌團和膿性分泌物。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和菌團及膿性分泌物等無顯著改善,同時還可見泥沙樣團塊或是干酪樣病變[3]。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 17.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 結果
聯合組患者的手術操作時間、手術出血量、臨床效果均顯著優越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性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兩組患者均沒有因手術操作操作導致嚴重不良后果發生。
3 討論
真菌感染為真菌性上頜竇炎重要的致病因素,發病較為復雜,主要是長時間的激素和抗生素濫用的結果。同時由于生活的空氣和水中均有污染,在患者的機體免疫力降低或是抗生素、激素的濫用后導致疾病發生[4]。真菌性上頜竇炎以手術治療為主。近年來鼻內鏡鼻竇手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治療真菌性上頜竇炎提供了捷徑。傳統治療在進行手術操作時具有盲目性,在對鼻腔的菌團和膿汁的清理中效果難以達到完全滿意。在鼻內鏡下進行手術操作,能夠更加直視病灶,對病變部位進行切除,對膿汁和菌團進行更好地清理,同時獲得更好地臨床治療效果,從而降低術后復發性[56]。
本文中對在我院進行真菌性上頜竇炎的患者160例,對患者分別進行常規手術和聯合鼻內鏡下手術治療,結果顯示鼻內鏡下手術治療患者的手術操作時間、手術出血量、臨床效果均顯著優越于單純手術治療患者,差異性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鼻內鏡下進行真菌性上頜竇炎手術治療,能夠明顯地縮短手術操作時間,減少手術出血量,同時增加臨床治療效果,安全性較高,對于真菌性上頜竇炎患者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徐暉.鼻內鏡手術治療真菌球型鼻竇炎的臨床研究[D].吉林大學,2012.
[2]王克雄,歐永明.鼻內鏡手術治療真菌性鼻竇炎21例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08:139140.
[3]余江萍,秦琴,王雪松,等.鼻內鏡手術治療真菌性鼻鼻竇炎26例臨床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14:663664.
[4]Zhang Q X,Liu S X,Yang H,et al.Clinical analysis for 1167 cases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2006,12(01):911.
[5]顧興華,朱敬,李亞波,等.鼻內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變應性真菌性鼻鼻竇炎療效分析[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14,05:427430.
[6]邵軍.鼻內鏡下手術結合術后鼻竇沖洗治療變應性真菌性鼻竇炎34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2012(2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