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珍
摘要:小學教研組活動是以課堂為本,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目的,并最大程度發揮教師自身潛力的活動。但是,由于當下小學教研組活動在時間安排上過于頻繁、隨意,在地點安排上不合理,并且在教研組活動人員的選擇上缺乏一個公平公開的基準。這大大影響了教學活動的秩序,影響了教學活動健康有序的開展。不但沒有促進教學能力的交流和提高,反而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壓力,給教師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負擔,久而久之,就會消磨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小學教研組活動需要科學的安排活動時間,避免給教師帶來不必要的工作壓力,還要鼓勵教師合理創新,通過不斷的反思,積極主動的調整,不厭其煩的細化研究,更好的帶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教研活動;設計;創新
由于當下小學教研活動時間上過于頻繁,隨意,地點安排不合理,大大影響了正常的教學活動秩序,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壓力。不但沒有促進教學能力的交流和提高,反而給教師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負擔,久而久之,消磨了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在教研活動的人員選擇上缺乏一個公平公開的基準,也影響了教學活動健康有序的開展。
一、合理規劃教研活動時間
1、首先要保證每一位教師都能夠得到交流研討的機會,可采取輪流教研的方式,既能保證教研活動的公平性,又能保證學校的教學活動不被打亂,得以正常進行。
2、輪流主辦,輪流展示。學校之間輪流主辦觀摩教研活動,而學校內部則通過選拔推選教師來推出展示公開課,供其他學校觀摩學習。這樣大大提高了教師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也保證了教研活動的質量和內容。
3、以教研考勤制度規劃教研活動時間。在不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基礎上,科學的,適度的規劃教研活動的次數,合理調配教研地點,將教研考勤制度納入教師年度考評計分,從制度基礎上確保了教研活動正常有序的開展。
二、堅持教研活動的真實性和實用性
1、堅持課堂展示的真實性。課堂展示不是作秀,不是表演,而是一個集體學習和分析的過程。只有真實的課堂狀態才能反映出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從而幫助大家正確,準確的分析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并討論研究出解決的途徑。展示課是一個研究課堂教學的過程,它的最終目的就是加強學生的對知識的吸收力度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這就需要教師最大限度的調動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個人魅力,幫助學生吸納知識。教研討論活動正式發掘教師潛力,幫助教師解決問題的有利途徑。
2、團隊合作,精心設計觀摩課。課堂教學并不是單純的教與學的關系,而是一個教師和學生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過程。在準備觀摩課的過程中,通過反復的研究課題,教學預演,分析討論,在精心設計和再三實踐的過程中,達成最合理最優化的教學方案。(1)以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設計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心理狀態和生理發展特點,一方面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一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兩方面兼顧的設計教學,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現階段的學習需求。(2)從教師真實的教學水平出發設計公開課。觀摩課是一個學校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在團隊合作的基礎上,細化課程研究,各盡所長的提出教學意見和教學建議,是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體現,也是教師快速提高自己專業水平的途徑。
三、發揮特長,鼓勵創新,教學相長
1、發揮教師個人特長,特色教學。發揮人格魅力和專業特長,從共性中建立特性。一節精心打造的教學研討課程是建立在教師自我完善和自我挑戰的基礎上的,在對課程逐字逐句的琢磨中,既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又鍛煉了教學組織能力和對課堂節奏的掌握。完善自我,發揚親和力。教師通過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感知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情感需要,從而有針對性,有目的的調整課程結構,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塑造活潑生動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的,積極的學習吸納知識。
2、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育方式。更新教育理念。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投入實施,但是教育理念的轉變還在緩慢的進行中。教育理念的轉變并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切實的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從機械的“教”和“學”中抽離出來,在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開展教學,進行課程創新和自我完善,主動的覆蓋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學生追求知識的渴求和探索知識的動力。這就需要大力培訓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個人特長,幫助每一位教師在工作中切實有效的貫徹新課程標準,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3、教學相長,為教師深造提供平臺。以集體備課的模式,集思廣益,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將集體智慧快速有效的擴散吸收。在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之后,集體討論教學計劃,并設計教學預案。固定開展示范課和教育講座,給青年教師提供更多觀摩學習的機會。并鼓勵青年教師推出自己的公開課,通過聽評和指導,幫助青年教師更快,更好的提高業務水平,完善自我。
總之,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師從以往單純的按本宣科式教學中走出來,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考慮學生現階段心理狀態和生理發展需求,考慮學生的興趣興奮點,最大限度的發掘自身業務水平,主動的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式,通過教研活動對課堂上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進行集中分析和討論,通過不斷的反思,積極主動的調整,不厭其煩的細化研究,從而幫助學生提高綜合水平,發展健全人格,從而為社會創造更多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志偉,張春燕.有效教研應該是共享教學智慧[J].上海教育科研2009(09) .
[2] 黃義貞.一次數學教研活動的啟示[J].小學教學研究2009(02).
[3] 章曉莉,張宇清,楊衛紅,等.新課改催生高效課堂[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