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澤
摘要:豬肉作為我國居民的基礎消費品之一,近年來其價格呈現出周期性的劇烈波動態勢,直接影響到人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對CPI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豬肉價格影響因素及其對CPI的影響機制分析,提出相關得對策建議。
關鍵詞:豬肉價格;CPI
一、豬肉價格影響因素及其對CPI的影響機制
(一)豬肉價格影響因素分析
1 頻繁變動的豬糧比擾亂養殖戶預期
2 政府調控政策的順周期性
3 散養比例偏大
4 疫情頻發導致生豬供給不足
(二)豬肉價格對CPI的影響機制分析
通貨膨脹從本質上而言是一種貨幣現象,因此豬肉價格也會受到貨幣供給量的影響。近兩年來迅速上漲的豬肉價格以及居高不下的CPI,很大程度上源于金融危機后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增長所投放的天量貨幣。但同時應注意到,由于生豬養殖的周期性特征,生豬價格還具有在貨幣量影響之外的內在變動機制,且這種與貨幣量無關的價格變動同時可能傳導至其他商品,進而對CPI產生影響。
1 豬肉價格對CPI的直接影響
豬肉價格作為CPI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其變動必然會對CPI造成一定影響。我國CPI構成共含有8類商品,其中食品類商品占比最大,權重超過33%;而豬肉在食品類商品中權重超過10%,成為CPI中權重最大的商品之一。2007年4月至8月,豬肉價格上漲幅度達56%,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2007年3月份我國CPI突破3%的警戒線,8月份達到6.5%,創下自1997年以來的10年來最高點。
考慮到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食品類消費支出占比總體呈現出下降趨勢。2011年國家統計總局調整CPI權重,其中食品類商品比重所下降2.21%;但食品依然是CP]中最大的權重部分,食品價格上漲10%,CPI就會被推高3%。2011年6月的CPI達到6.5,創3年的新高。其中,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2.4%,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4.38%,占CPI漲幅的67.4%;而豬肉價格同比上漲56.7%,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46%,占CPI漲幅22.5%。
2 豬肉價格對CPI的間接影響
豬肉價格的變動,會導致相關商品價格的變動,進而進一步增加對CPI的影響。在我國,豬肉在消費者動物蛋白類食物中占絕對優勢地位。雞肉、雞蛋均對豬肉的替代效應,要遠強于豬肉對雞肉、雞蛋的替代效應。因此當豬肉價格上漲時,消費者的食物支出顯著增加,豬肉價格上漲到一定程度后,消費者將選擇雞肉或者雞蛋等其他動物蛋白類食物來代替豬肉,需求的增加將推動雞肉、雞蛋等其他動物蛋白類食物的價格上漲,促使CPI進一步上揚。
同時,豬肉是我國居民動物類蛋白的主要來源,其價格的變動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居民消費支出結構,甚至會影響居民日常支出結構。這種機制同樣會對其他商品的價格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具體影響機制較復雜,此處不作具體分析。
二、相關對策建議
(一)遵循科學養豬的規律,提高養殖水平
近幾年,我國生豬養殖飽受疫情影響,直接導致存欄母豬、仔豬死亡,影響下一輪豬肉供給,豬肉供給的大起大落與疫情有著直接的聯系。雖然,近幾年政府推出生豬保險、加強防疫工作力度等措施;但是,科學養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合理優化生豬養殖結構
從我國目前的生豬養殖狀況來看,散養比例超過60%。與規?;B殖相比,散養對疫情的防疫能力較差;承受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較低;養殖彈性偏大。但是,散養也具有一定的優勢之處。據相關數據顯示,散養獲得的主要產品產量高于規模養殖;而且,散養不同于規?;B殖所采用的定位欄,能夠使得生豬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提高生豬體質,瘦肉含量更高。此外,相比于規模養殖戶,散養戶對于市場的信息更為靈敏,正是其飼養的靈活性,可以有效均衡市場供給。
(三)變順周期調節為逆周期調節
目前政府的調控手段顯示出較強的順周期性,與市場自身的調節作用重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豬肉價格波動幅度。因此,面對豬肉價格的波動,政府應該轉變調控手段及思路。
首先,應該采取逆周期性的調節方式。當豬肉價格高漲或下跌時,應該放棄補貼政策,讓位于市場進行調節,因為價格高漲本身就會對養殖戶形成補欄的刺激信號,價格下跌會減少補欄積極性。其次,應側重于信息方面的宏觀調控,建立及時的生豬相關數據平臺。包括,由國家設置信息分級預警機制和根據地域建立市場供求信息平臺。根據不同地域的生豬市場狀況發布信息,可以有效調控豬肉的流通,理順豬肉流通機制,緩解部分地區的供求矛盾。
(四)鼓勵養殖戶積極參與期貨市場,增強避險能力
與其他行業相比,豬肉養殖業對于飼料的依賴性較高。其中,飼料成本可以占到生豬飼養直接成本一半。養殖戶可以應用期貨市場進行玉米和豆粕合約的操作,來規避其飼料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期貨交易風險性較大,養殖戶往往由于專業知識欠缺和認識不足,形成對期貨市場的抵觸。這就需要由中期協牽頭,期貨公司參與,開設相關的期貨市場知識宣傳班,深入農村進行知識普及,提高廣大養殖戶參與期貨市場的積極性。
此外,根據國情,推出生豬期貨的市場需求和經濟基礎已經具備,生豬期貨理應提上日程盡快推出,從而促進生豬供給和實現價格穩定,推動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生豬期貨推出也為眾多生豬養殖戶提供了規避生豬價格波動的風險。
(五)將農超對接作為豬肉銷售的新思路
農超對接是國內很多學者針對蔬菜價格波動劇烈提出的解決途徑之一,但是通過分析發現,我國在蔬菜方面實現農超對接的客觀條件有待進一步完善。農民與超市存在打交道的困難;蔬菜在超市銷售并不能成為利潤點,而且蔬菜不宜儲存。
與蔬菜相比,豬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反而使豬肉可以成為農超對接突破口。首先,與一般的肉店相比,超市規模大,信譽好,冷藏設施更加完善,為其食品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提高居民消費豬肉的放心度。其次,超市與屠宰場都以規?;癁橹鳎奖銓?。規模是超市和屠宰場盈利的關鍵因素,只有規模足夠大,才能保證盈利。規模化的屠宰廠中具有相關檢疫環節,可以將經過檢疫的豬肉直接運往超市進行銷售,有效地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豬肉價格,為居民提供價低質優的豬肉。
參考文獻:
[1]斯琴 申倩:我國豬肉價格階段性變化的“蛛網”理論分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
[2]曙光 喬光華:豬肉價格波動周期實證分析[J].北方經濟,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