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龍
摘要:園林植物害蟲防治的原則是在植物保護方針指導下,貫徹“以園林技術措施為基礎,充分利用園林生物群落間相互依存、相互特約的客觀規(guī)律,全面貫徹植物檢疫法規(guī)制度,因地制宜地協(xié)調好生物、物理、化學等各種防治方法,以達到安全、有效、經濟地控制害蟲不成災的目的。”
關鍵詞:植物;害蟲;防治;
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發(fā)展,人類在與害蟲作斗爭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所有生物都有其自身生態(tài)學價值和位置,都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可或缺的成員。園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員,除了園林植物外,還有許多其他生物,占據著不同的生態(tài)位,它們之間互相依存、互相制約。對人類而言,園林“害蟲”就是指那些危害園林植物,并能給人類造成顯著經濟損失,或影響園林觀賞價值的昆蟲、螨類以及其他節(jié)肢動物和軟體動物。有些害蟲雖然危害園林植物,但危害不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和人類的利益,這些害蟲被稱之為次要害蟲。如許多喬木的葉片,被害蟲少量取食后并不影響其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被害植物可以借助自身補償而恢復。有些害蟲僅是偶爾造成嚴重危害,被稱為常發(fā)性害蟲;還有一些雖然是偶發(fā)性的,但一旦發(fā)生,就是暴發(fā)成災,這一類又被稱為間歇暴發(fā)性害蟲。
一、植物檢疫
植物檢疫又叫法規(guī)防治,即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用法律形式禁止某些危險的病、蟲、雜草人為地傳入或傳出,或對已發(fā)生及傳人的危險性病、蟲、雜草,采取有效措施消滅或控制其蔓延。植物檢疫是一項根本性的預防措施,是植物保護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特點是:具有法律的強制性,任何集體和個人不得違犯植物檢疫法;具有宏觀戰(zhàn)略性,不計局部地區(qū)當時的利益得失,而主要考慮全局的長遠利益;防治策略是對有害生物進行全種群控制,即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將危險性有害生物堵在國門之外或控制在局部地區(qū),并力爭徹底消滅。
植物檢疫對保證園林生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以及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引種和種苗調運日益頻繁,人為傳播園林植物害蟲的機會也就是隨之增加,給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極大隱患。因此,搞好植物檢疫工作對園林害蟲的防治極為重要。但由于植物檢疫僅針對人為傳播的危險性有害生物,在園林害蟲防治中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園林技術防治
園林技術防治是利用一系列園林管理技術,降低害蟲種群數量或減少其危害可能性,培育健壯植物,增強植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補償能力,或避免有害生物危害的一種植物保護措施。其最大優(yōu)點是不需要過多的額外投入,易與其他措施相配套,且具有預防作用。此外,推廣有效的園林技術防治,常可在大范圍內減輕有害生物的發(fā)生程度,甚至可以持續(xù)控制某些有害生物的大發(fā)生。園林技術防治也具有很大局限性。首先,園林技術防治必須服從景觀要求,不能單獨從有害生物防治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第二,園林技術防治措施往往在控制一些害蟲的同時,引發(fā)另外一些害蟲的大發(fā)生。因此,實施時必須針對當地主要害蟲綜合考慮,權衡利弊,因地制宜。第三,園林技術防治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季節(jié)性,且多為預防性措施,在害蟲已尼大發(fā)生時,防治效果不大。
三、物理機械防治
物理機械防治是采用物理的和人工的方法消滅害蟲或改變其物理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對害蟲有害或阻隔其侵入的一類防治方法。物理機械防治可以利用簡單工具以及光、溫度、濕度、熱、電、放射能等來完成,見效快,常可把害蟲控制在盛發(fā)期前,也可作為害蟲大發(fā)生時的應急措施。這種技術對于一些用化學農藥難以解決的害蟲來說,往往是一種有效手段。目前常用的物理機械防治方法,主要有下列幾類:
(1)捕殺
利用人力或簡單器械,捕殺有群集、假死習性的害蟲。如用竹竿打樹枝振落金龜子;組織人工摘除袋蛾越冬蟲囊和挖除越冬蟲繭;發(fā)動群眾早晨到苗圊捕捉地老虎;順著新鮮蟲糞的蟲蛀孔,用小刀、鐵絲等工具人工鉤除天牛幼蟲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2)誘殺
利用害蟲的趨性,設置燈光、潛所、毒餌、餌木等誘殺害蟲。如利用害蟲對光的趨性,采用黑光燈、雙色燈或高壓汞燈結合誘集箱、水坑或高壓電網能誘殺許多鱗翅目害蟲子。
(3)陰殺
人為設置障礙,防止幼蟲或不善飛行的成蟲遷移擴散,如早春在樹干基部綁扎薄膜環(huán)或涂粘蟲膠環(huán),可以有效地阻止棗盡蛾雌蟲等;溫室生產過程中采用防蟲網阻礙一些害蟲入侵。
(4)高溫殺蟲
用熱水浸種、烈日曝曬、紅外線輻射,都可殺死種子、果品、木材中的害蟲。例如對溫室進行溫蒸,能防治蚜蟲、白粉虱等。
四、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產物控制蟲害的方法。生物防治法不僅能直接大量地消滅害蟲,而且可以改變生物群落的組成部分,具有對人、畜、植物安全,不殺傷天敵和其他有益生物,不存在殘留和環(huán)境污染問題,不會引起害蟲的再猖獗和產生抗性,對一些害蟲具有長期控制作用等優(yōu)點。但生物防治也有其局限性,一般見效比較緩慢,人工繁殖技術較復雜,防治效果受使用技術和自然條件影響較大等。
害蟲生物防治方法根據利用的資源對象不同有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鳥治蟲,以及其他有益動物治蟲等。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不斷進展,微生物農藥、生化農藥、農用抗生素等新型生物農藥的研制與應用,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將不育技術、遺傳防治和激素治蟲等均列入生物防治的范疇,生物產品的開發(fā)與利用也納入到了害蟲生物防治工作中來。
五、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指利用化學藥劑防治害蟲的一種防治方法。化學防治具有防治害蟲效果好,收效快、使用方法簡單、受季節(jié)性限制較小、適宜于大面積使用等優(yōu)點。其缺點是如使用不當能夠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環(huán)境、殺傷天敵、造成植物藥害;長期使用農藥,可使某些害蟲產生不同程度的抗性等。
【參考文獻】
[1] 李莉,張芳.關于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的思考[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1(13)
[2] 王偉,陳建茂.園林病蟲害防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07(16)
[3] 徐公天.我國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現(xiàn)狀及對策[J]. 中國森林病蟲.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