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凱
摘要:養老金雙軌制在基本的社會契約論的角度下被解讀為一種違背社會契約可能引發社會問題的選擇,為養老金并軌提出了必要性的詮釋,文章對養老金并軌的必要性作出了解釋,通過對養老金并軌的困境描述,創新性地對于養老金并軌的機關事業單位群體的困境做出了解釋說明,提出了對于養老金并軌的路徑探索。
關鍵詞:養老金 并軌 社會契約論 路徑
1.養老金并軌的必要性——基于社會契約論角度
基于社會契約論視角,民眾讓渡出一部分權力組成政府,從而更好的保護民眾私有權利,而作為匯集民眾讓渡的權力而行使自身權力的政府,需要保證其在為民眾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盡可能的保持公正,不能因一部分群體的利益而傷害到其他群體,因為在理性人假設下,民眾不可能無緣無故讓渡自己的權力,更不能讓自己在讓渡出權力后利益受損,一旦出現利益受損,理性人會做出取消讓渡的或者轉接讓渡的行為,即普遍認為的社會信任感缺失和政府威信的崩塌。
做為機關事業單位的員工在養老金的繳納和發放上具備比一般企業職工更高的基礎和更好的待遇,從檢驗退休者享受退休金差異的標準之一養老金替代率來看,機關事業單位成員不需要繳納費用即可以享受80%-90%的養老金替代率,而普通企業員工不僅需要自己繳納養老金,而且僅僅可以享受到40%左右的養老金替代率,所以在社會上長期對于雙軌制有著巨大的爭議。在社會政治民主不斷發展的今天,社會民眾對于公平正義的追求也逐漸趨于常態化,當普通民眾開始理解并且實踐社會契約時,養老金雙軌制的改革也就迫在眉睫。
2.養老金并軌的困境研究
2.1不同職業間利益壁壘的存在
養老金并軌勢必會影響到事業機關單位職工的養老金收入,勢必會觸碰到相關利益群體的利益,而對于既得利益的一方,也勢必會反對這一制度改革從而維護自身利益,而在中國,由于既得利益一方提出改革,從自己的身上割肉,也就需要改革者有極強的決心打破利益壁壘,進行制度改革,而在改革的途中,也勢必會遭到一部分利益既得者的持續反對。
2.2不同職業間退休前的收入狀況存在差別
從某種程度講,事業機關單位的員工的反對不能僅僅從利益既得者的角度考慮,其反對也是有一定的考量因素的,從普通的基層公務員的角度考慮,其基本的工資水平相較于同等水平的企業員工,確實是較低的,而養老金的替代率,是以其各自的基本工資作為基準的,所以在同等狀況下,企業員工雖然其替代率低,但是由于其基本工資較高,故而其養老金仍有可能高于機關事業單位員工。以公務員工資為3000元算,其養老金在2400元左右,普通企業員工在5000元算,其養老金在2000元左右,差距并沒有外界所流傳的那么大,在基準工資高于機關事業單位的情況下,一味的強調養老金并軌,可能導致的是更大的不公平。
2.3我國的養老體系缺乏全盤考慮與頂層設計
我國的職業年金制度不完善,目前企業年金企業參與率僅為1%,主要為壟斷行業員工。除此之外,我國的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才剛剛起步,普遍的民眾對于這一新興的行業缺乏認識,而國家對于這一行業的扶持力度不夠,傳統民眾依舊帶有依靠單位養老金養老的舊有認識,從而導致全面的養老體系遲遲不能建立。另外,各地養老金統籌層次不一,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陜西、青海、西藏等7省(市、自治區)實現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外,其它絕大多數省區還停留在市、縣一級統籌階段。 官方公開的數據顯示,2011年廣東的基金累計結余已逾3600億元,而黑龍江、遼寧的年度養老金收支缺口卻分別達到了183億元、156億元,在青海、甘肅、西藏等經濟欠發達地區,目前養老金收支缺口更是逐步增大。
3.養老金并軌的路徑研究
3.1提高政府的統籌水平
以廣東為例,2012年該省養老基金滾存結余達到3636.6億元,但因未實現全省統收統支,不同地區的繳費負擔輕重不一,一些地市的個人賬戶空賬已達400億元,并有逐年增長之勢。隨著政府的統籌水平的不斷提高,個人賬戶的空賬水平也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下得到治理。因此在現有的經濟發展水平下,政策制定者必須考慮城鄉、地區差異,提高國家統籌層次和水平,同時給予地方政府充分的權力根據當地特點制定養老金并軌配套措施。
3.2推行職業年金制度
在機關事業單位推行職業年金制度,一方面可以作為公務員養老金的補償,另一方面,也是對于企業建立職業年金制度的激勵,可以為企業建立一個榜樣制度,而且隨著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制度的建立,國家勢必會加強對于年金制度的監管,年金市場也就得以更加完善,我國的養老體系也就更加完善。
3.3公務員加薪
首先,在養老金并軌之后,機關事業單位需要像企業一樣為職工承擔20%的繳納比例以及為職工繳納4%-8%的職業年金,然而,機關事業單位并不能產生盈利,也就無法為職工繳納,反而依舊需要財政支付,從而使改革浮于表面。因而可以用公務員加薪的一部分來支付這一支出,更具有正當性,另外,由于公務員的普遍薪金較低,在養老金替代率逐漸和企業趨同的情況下,公務員行業將逐漸變為弱勢行業,因而需要不斷提高公務員薪金水平,從而維護公務員隊伍的穩定。
3.4發展完善的養老體系
大力加強社會基本養老,進一步擴大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面,再通過企
業年金制度的完善,提高企業職工養老金水平;之后再進行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養老制度的改革,提高整體的養老金水平,這符合人們的心理預期,符合客觀規律的要求。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多元養老機制;按照個人繳費、集體補貼、政府補貼相結合的要求,建立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參考文獻
[1]胡曉榮. “無知之幕”視角下養老金并軌改革的價值及其路徑選擇研究[J]. 金融經濟月刊, 2014, 10期:17-19.
[2]齊傳鈞. 養老金并軌:誰來承擔改革成本?[J]. 金融經濟, 2015, 05期:11-13.
[3]惠銘生. 養老金并軌成功,還要邁過多道坎[J]. 金融經濟月刊, 2015, 05期:14-15.
[4]高夢圓, 周定財. 我國養老金并軌問題探析[J].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 2014, 16:165-168. DOI:doi:doi:10.3969/j.issn.1671-2994.2014.04.042.
[5]楊燕綏. 養老金并軌的機遇與挑戰[J]. 行政管理改革, 2015, 第5期: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