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博
摘要: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為依據,在充分總結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基礎上,對我國當今社會正確榮辱觀的高度概括而構建的道德思想體系,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當代中國的主導價值觀和道德共識。樹立和踐行榮辱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實踐性,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和行為規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結果。
關鍵詞:社會主義榮辱觀;和諧社會;建設
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期間強調,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和堅持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精辟地闡釋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涵和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對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提升公民道德水平、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1 榮辱觀對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榮辱觀是一個民族乃至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和凝聚人心的堅強紐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人知恥比明榮更重要。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急劇變遷和結構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多樣化的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形式,必然造成多樣化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及其相互間的矛盾與激蕩,價值多元化成為這一時期最鮮明的特征。多元化的價值取向使一些人放棄原則、混淆是非、顛倒黑白、迷失方向,迫切需要符合時代精神的新的主導價值觀來引導人們的思想行為。“八榮八恥”的提出,引導人們知恥明辱,增強恥感意識,明榮辱之分,做當榮之事,拒為辱之行,順應了人民群眾純凈社會風尚的迫切訴求,成為當代中國人們普遍接受的主導價值觀和道德共識,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價值導向和行為規范。
2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人心、促進社會和諧的強大紐帶。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積極引導人們明確是非、善惡、美丑,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意識,樹立正確的行為導向,滿足正確的自我需求,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質,從而促進人的全面進步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著眼于當代中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緊密聯系當前社會風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實踐性。當前,實現“十一五”規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體現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反映了全社會的共識,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基本行為準則,體現了具有時代特征的道德訴求,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大助推器。
3榮辱觀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正確的價值導向?
“八榮八恥”雖然只有短短的一百來字,但卻把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基本原則、基本要求、行為規范、傳統美德、黨的優良作風與時代精神緊密聯系在一起,并將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緊密相關的價值取向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也包含其中,為人們的思想行為提供了明確的價值導向。
“八榮八恥”屬于社會主義道德觀范疇。道德對于思想倫理和社會實踐的認識,主要著重于從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特別是個人對社會整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態度這一視角,提供現實社會狀況的信息,顯示現實社會的趨勢,表達個人的取舍?!鞍藰s八恥”能夠為人們的實踐行為直接提供正當性、正義性、合理性、應當性的價值導向和精神支撐,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導價值觀。
4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在強調發展的同時,更加突出和諧,即和諧發展,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由經濟、政治、文化的“三位一體”,擴展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這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體現了我們黨作為執政黨的自覺意識。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即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樣一種社會狀態,一靠社會制度,二靠人的素質。而人的素質核心和靈魂是思想道德素質?!鞍藰s八恥”的提出,適應了培養人們逐步形成符合和諧社會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質,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和社會風氣,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總之,以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辱”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也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鮮明導向。也就是要我們積極探索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全面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個方面的有效途徑和辦法,使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特別是廣大的青少年,始終保持昂揚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狀態。
參考文獻:
[1]程光泉.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榮辱觀[J].東岳論叢,2009(1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