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8·12”事故發生后,危險品倉儲行業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也下發了整改通知。時隔一年,危險品倉儲行業還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如何規范?本刊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倉儲協會危險品倉儲分會秘書長柴保身。
2015年8月12日,被認為是建國以來倉儲行業影響最大的事故——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爆發(以下簡稱“8·12”事故),導致165人死亡、8人失聯,社會公眾紛紛問責危險品倉儲業。
2016年4月22日,江蘇省靖江市德橋倉儲有限公司油罐區,由于承包商在交換泵房進行管道焊接作業時,嚴重違反動火作業安全管理要求,發生一起嚴重火災事故,在救援過程中一名消防隊員犧牲。因與“8·12”事故同為危險品倉儲行業事故,社會影響較大。
2016年5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聯合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半年的危險化學品儲存場所安全專項整治。危險品倉儲行業又一次得到社會關注。
“整治不是整死,是理順”
隨著整治活動的進行,危險品倉儲行業得到進一步規范,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據中國倉儲協會危險品倉儲分會秘書長柴保身介紹,地方監管部門談“危”色變、矯枉過正,倉儲業內“黑倉庫”現象嚴重,一線員工職業技能較差等,都是我國危險品倉儲行業面臨的嚴重問題。
在“8·12”事故發生后,各地多次開展了整治行動,這對規范倉儲是一件好事,但卻出現了矯枉過正的現象。柴保身表示,很多地區平時不管危險品倉儲,一旦接到了整治通知就以關停的方式解決隱患,這無疑擾亂了企業的正常運轉。
“有一些地區的行政主管部門,在事故出現之后有談‘危色變的傾向,怕出問題、怕擔責任,不愿意發展危化品行業。”柴保身說道:“我認為這是一個消極因素。安全和發展應該是統一的,發展必須保證安全,只有安全才能促進發展。但是在‘8·12事故之后,因為怕出現問題、怕不安全,有些地區對危化品企業一味地限制。”
其實,在危險品倉儲業,有很多企業做了四五十年都沒有出現問題,其存儲的貨物包括危險品的九大類,卻從來沒發生過安全生產事故,就是因為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科學的管理方法要求員工。柴保身認為,“近年來出現的重大危化品事故,都是由于工作上的缺陷、管理不當、玩忽職守等原因導致的,這完全可以避免。”因此,作為地方監管部門,應該大力推廣優秀管理經驗,讓其他危險品倉儲企業都按照正規科學的方法做,降低出現安全生產事故的可能性。
整治不是整死,而是理順。目前,我國部分標準還有一定的技術缺失,因此監管部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搞一刀切,選擇將一些條款生搬硬套,直接讓企業停產、關閉,是十分生硬的做法。
就GB18625-2000《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開業條件和技術要求》來說,其規定大中型危險化學品倉庫應與周圍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線(公路、鐵路、水路)、工礦企業等距離至少保持1 000 m。目前,由于企業不能滿足這一標準而關停的占大多數。
柴保身告訴記者,原來北京有一個三臺山危險品倉庫,是北京市最大、最規范的倉庫之一,早在建國初期就已經建成,其儲存了八大類危化品,經營了四五十年,沒出過一點問題。但是,在2000年前,北京市下發通知,由于該倉庫位于四環附近,必須遷址。北京市政府撥款在大興區六環以外新建了危化品倉庫,占地六百畝左右。一期工程完工后,卻不能使用。原因是由于2000年發布的GB18625-2000規定了1 000 m的安全距離,但該倉庫距離周邊居民不足1 000 m,北京市安監局無法發給該倉庫經營許可證,一直處于閑置狀態。
柴保身認為,危化品企業與周邊必須有安全距離的要求。但這個安全距離要科學合理,既要保安全,又要適合企業發展。應根據儲存品種、儲存數量、防范措施、建筑結構等多因素綜合考慮。以“8·12”事故為例,如果所有的貨品都是放在敞開的空地上,爆炸之后還會波及到更遠的距離;但如果將易燃易爆物品儲存在有防爆墻的庫房內,爆炸的沖擊波就會削減很多,也就危及不到那么遠的距離。“就目前來看,如果將危化品倉儲企業安全距離不足1 000 m的全部關閉,估計要關80%,這樣的話,這種標準就沒有意義了。”柴保身說道。
“黑倉庫”泛濫隱患大
目前,我國危險品倉儲行業,“黑倉庫”現象十分嚴重。“黑倉庫”不具備危險品倉儲資質、設備簡陋、人員不懂安全知識、不知道如何管理,但由于其價格便宜、地區缺乏正規倉庫等因素而泛濫,帶來的安全隱患極大。
據統計,目前我國液體和氣體的儲罐基本上可以達到市場平衡,但固體的危險品倉庫比較短缺,特別是向社會開放的第三方物流較少,一些地區的虧空量達到30%左右。例如北京、鄭州、武漢、廣州、杭州等地都因缺乏正規倉庫,導致“亂存亂放”現象頻生。
柴保身表示,以“8·12”事故來說,超重、超高、超量、超品種儲存等問題均存在,據事故調查報告顯示,瑞海公司一共儲存了六大類的危險品,雖然此次是由于硝化棉引起的,但其附近還有800 t硝酸銨及硝酸鉀、硝酸鈣、金屬鎂等氧化劑、易燃固體和腐蝕品的集裝箱,所以“8·12”事故的危害、損失是十分驚人的。
在“8·12”事故后,僅隔了兩個月的時間,在2015年10月12日,天津市北辰區西堤頭鎮西堤頭村的一個儲存乙醇的“黑倉庫”,就由于乙醇泄漏引起火災。據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官微發布的消息稱,該企業非法租用西堤頭村村民的700 m2個人倉庫,存儲酒精3 000 kg、乙酸1 000 kg、甘油800 kg、氫氧化鈉500 kg、氫氧化鉀500 kg。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不懂安全知識、亂存亂放易燃易爆化學品引發的火災。
“黑倉庫”泛濫還擾亂了危險品倉儲市場,出現了市場的不公平競爭。由于“黑倉庫”一般為普通閑置民房,設備設施簡陋、租金低,只需要交少量的維護資金就能存儲貨品,因此,收入也較正規危險品倉庫高。在市場競爭方面,正規危險品倉庫必定處于弱勢。
“黑倉庫”的沖擊導致正規倉庫利潤降低,可用于企業搬遷的費用也會隨之減少。自“8·12”事故之后,危化品企業搬遷勢頭加快,企業搬去哪兒,是否有能力搬遷都是面臨的問題。在化工園區內重建一個新的危險品倉庫,其設備設施等一定會升級,以前低矮的要變成高大的立體倉庫,需要費用較多,很多企業沒有搬遷的能力。但是,城區又不讓危化品倉庫存在,那么這些沒能力搬遷的就面臨關停的結局。就我國來說,現有危化品倉儲企業5 500多家,這一數量在近幾年來沒有增長,柴保身認為,主要原因是增加的倉庫沒有被關閉的多。
危險品倉儲培訓待完善
危化品行業的人才難招又難留,特別是一線的操作人員素質較低,沒有經過嚴格的培訓就匆忙上崗。對于這些操作人員來說,即便他們想要管好,卻面臨著不會管的尷尬。柴保身認為,危險品倉庫倉管員的工作不僅是“看堆兒”,還要懂得專業的危險品倉儲知識。有些危險品會隨著溫度、濕度、存放高度、客觀環境等發生相應的變化,庫房溫度條件要求、搬運堆放的注意事項及堆放的垛距、墻距、燈距、頂距要求等,一線倉管員懂得較少,又缺乏專業管理人才,企業一旦出現管理斷檔,安全問題就比較嚴重。
柴保身分析道,“8·12”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化棉起火,硝化棉在氧化過程中會發生化學變化產生高溫,高溫累積到達燃點就會引起著火,因此在存儲時需要有穩定劑養護,不能讓其暴露在空氣中。在保管期間,管理人員必須要定時檢查、加添穩定劑,這實際上是簡單操作,但由于一線員工不懂這些管理知識釀成了大禍。
目前,我國法規要求危化品企業管理人員、一線員工要持證上崗,但安全培訓又存在走過場的現象,且安全培訓后沒有相應的職業技能培訓,員工不懂得專業知識、不知如何科學管理,這都是事故發生的根源。
因此,柴保身認為,我國要完善人才培訓,要增加危險品倉儲等專業領域的職業技能培訓,且員工必須經過這一培訓才能從事該行業的工作。
法規標準需要健全
近年來,《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目錄》等危化品行業的標準都進行了修訂,但仍不夠健全。柴保身表示,有很多標準使用了20年都沒有進行過修訂,還有一些標準不夠規范。
柴保身舉例說道:“不健全的表現在于有一些操作環節無章可循。比如危化品倉儲作業的程序就沒有規范的要求,對于危化品如何入庫、簽合同、驗收、堆碼、養護、管理、出庫等環節,沒有整套的步驟規定。”
另外,柴保身認為,類似GB18625-2000《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開業條件和技術要求》、GB15603-1995《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等都已經施行了二十年左右的時間,有很多條款都已經不適用,需要進行及時修訂。
編輯 畢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