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強 姚銀佩 王志 李印洪 譚浪浪
摘 要:地下礦山礦石一般采用中段卸礦,經主溜井匯集后集中提升至地表。隨著礦山開采的延伸,多中段溜井卸礦作業時,礦石極速下落形成沖擊氣流并帶有粉塵,由下部中段的支岔溜井噴出,嚴重影響了下部中段的作業環境。文章分析了深溜井放礦高壓氣流的原理及影響因素,總結了礦山對沖擊氣流粉塵治理的三種綜合措施。
關鍵詞:溜井卸礦;高壓氣流;粉塵;綜合治理
前言
礦山井下礦石運輸一般采用多中段分別卸礦,經主溜井匯集后集中提升至地表。溜井卸礦作業時,松散的礦石在井筒內極速下落,致使井筒內下部空氣急劇壓縮,形成高壓氣流,由下部中段的支岔溜井沖出,甚至形成暴風。氣流含有大量的粉塵,嚴重污染了卸礦后巷,并且部分污風可能擴散進入生產巷道影響礦山生產。近些年來,俄羅斯上茲吉特礦、加拿大Panel礦、云錫馬拉格礦、紅透山銅礦、凡口鉛鋅礦、安慶銅礦等國內外礦山開展了深溜井放礦粉塵治理研究[1],取得了一些成效。
礦山一般采用密閉封堵下部支岔溜井的方法,將粉塵密閉在井筒內,阻止風流的溢出,再配合噴水降塵的方式。還有一些礦山,將卸礦時各支岔溜井沖出的高壓氣流用風機排入回風巷道,或凈化合格后送入風源井巷。但這些方法對于深井多中段開采的礦山來說,主溜井卸礦高差大,產生的沖擊氣壓大,溜井中段支岔多,封堵工作多,且影響中間中段的生產工作,增加了通風系統壓力,且除塵效果差。研究深溜井沖擊氣流產生規律,優化和改造溜井防塵工藝是改善井下作業環境,實現礦山安全、環保生產的需要。
1 深溜井沖擊氣流產生原理
礦山采用溜井轉運礦石,轉運設備將礦石卸入溜井時,受到井筒壁的制約,礦石在下落過程中將壓縮礦石下部井筒內的空氣,形成類似于活塞推動進程,礦石利用自身的重力對下部空氣的做功,壓縮空氣具有了動壓,形成高壓風流,下落的破碎礦石含有大量的粉塵,氣流會帶著粉塵由下部支岔溜井沖出,進入卸礦硐室,然后擴散開來。隨著礦山開采深度的增加,礦山主溜井高差甚至超過三四百米,若無防護措施,主溜井井筒內空氣急劇被壓縮,產生的高壓氣流,包含著粉塵順著支叉溜井像暴風一樣沖出,造成卸礦硐室附近區域嚴重污染,甚至沿著礦石運輸巷道進入入風源井巷或者采場作業面,造成新鮮風流污染,因此,溜井卸礦粉塵成為了井下塵源之一[2]。
2 深溜井高壓氣流粉塵的影響因素
深溜井卸礦時產生的高壓氣流沖擊粉塵受礦石性質、卸礦方式、卸礦量和卸礦高度的影響,對于一個礦山來說,礦石性質和卸礦方式基本相同,則卸礦量和卸礦高度的溜井沖擊粉塵的主要影響因素[3],對其分析如下。
2.1 卸礦量對高壓氣流的影響
沖擊氣壓隨單次卸礦量的增大而增大,單次卸礦量越大,礦石對溜井井筒的封堵效果越好,礦山下落形成的沖擊氣壓越明顯,帶出的沖擊粉塵越多。
單次卸礦量取決于礦山采用的搬運設備,如礦車、鏟運機、卡車等,采用大型卸裝設備一般會形成較高的沖擊氣流。
2.2 卸礦高度對高壓氣流的影響
沖擊氣流隨卸礦高度增大而增大,卸礦高度增加,礦石在井筒內下落行程增加,帶起的風速越大,激起風塵量越大。
深溜井設計時一般按中段劃分,各中段設有支岔溜井,為中段卸礦的需要,所以礦山中段設置越高,支叉溜井卸礦高度越高,形成越高的沖擊氣流。
3 除塵綜合治理措施
3.1 密閉封堵,抽風排塵
上部中段卸礦時,下部各中段的支岔溜井井口的沖出風塵問題,可密閉井口和石門方向,在另一側抽出式排塵,即可在支岔溜井口設置自動密閉裝置,礦車進入卸礦時,打開溜井口,其他時間為關閉狀態,并在與主石門巷道的交匯處安裝一電動風門,礦車經過時開啟,其他時間為關閉狀態,隔斷高壓氣流風塵污染風源風質,同時卸礦巷另一側設置風機,將污風壓入回風巷[4]。
3.2 細霧噴灑降塵
為達到良好的降塵除塵效果,減少污風的形成,及污風污染范圍,在溜井口和石門方向設計噴霧裝置,可沿巷道壁一周內設置噴頭,形成水霧,形成隔斷,在這里形成飽和水霧區,有效的捕集到高壓氣流帶出的粉塵,污風在此得到凈化,可減少二次污染。
3.3 卸壓井分風降壓
考慮礦巖穩固性和工程費用,在主溜井一側約6~10m處開鑿一條與之平行的卸壓井,根據中段高度的不同在每隔15-20m,施工水平聯絡巷與主溜井貫通。礦石在溜井內下落時,礦石上部為負壓,礦石下部為正壓,通過平行的卸壓井和聯絡巷使正負壓力區貫通,可實現溜井封閉區域內空氣循環,對正壓力區卸壓,大大降低沖擊氣流的危害[5]。
在卸壓井上部將沖擊氣流集中抽出,并采用多級凈化措施,如大空間自然沉降、濕式噴淋除塵、干霧降塵、碳式吸附等方式,使風流達到風源風質要求,可作為新鮮風流進入工作面使用,既達到了溜井高壓氣流粉塵治理的目的,又增加了礦山通風的有效風量。
卸壓井分風降壓,結合風流凈化措施,在很多礦山得到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循環風的利用要保證凈化質量,氣流中的有毒有害氣體和粉塵都要達到要求,實踐證明,此方案是處理高溜井卸礦高壓氣流粉塵比較有效的方法。
4 結束語
隨著礦山開采深度的增加,礦山主溜井卸礦高度增大,針對也隨之產生高壓氣流粉塵問題,文章分析了深溜井放礦高壓氣流的原理及影響因素,總結了礦山對沖擊氣流粉塵治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李政.坑下礦山高溜井漏風及粉塵污染控制技術研究[J].有色金屬(礦山部分),2006,58(5):42-45.
[2]楊凱,呂淑然.銅興公司卸礦溜井沖擊性粉塵治理研究[J].有色金屬(礦山部分),2013,65(2):68-70.
[3]吳國珉,劉金明,吳超.溜井放礦沖擊氣流的分析與污染控制措施[J].采礦技術,2007,7(4):40-41+43.
[4]趙鵬.云錫溜井防塵措施研究[J].工業安全與防塵,1989(3):1-3.
[5]石長巖.紅透山銅礦卸礦溜井系統防塵工藝技術綜述[J].有色礦冶,2005,21(5):10-12.
作者簡介:劉偉強(1963-),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礦山安全和通風技術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