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豐盛 周洪亮 陳磊
摘要:本文從整地技術、種子選擇和處理、播種質量、施肥技術、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收獲共7個方面介紹了東北春玉米栽培中關鍵性技術措施,以期為東北地區春玉米栽培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春玉米;栽培技術;東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12.006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東北地區玉米總產量占全國的40%,被譽為黃金玉米帶。種植玉米時需進行科學的整地、選種、施肥、除草、灌水等多方面的管理。只有按照科學方法合理種植玉米,提高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才能促進玉米高產增收。
1 整地技術
應選擇在土壤凝聚性、粘著性和可塑性最小時進行耕地,此時耕地阻力小,土塊易碎,壟面松散,耕地質量高。耕地的深度要依據耕層土壤的土層厚度和耕地翻后要種植的玉米品種等情況綜合決定,耕層土壤深厚的可以深翻,土壤較薄深耕時易打破犁底層導致漏肥漏水,不利于玉米生長。淺根系品種整地深度約為25厘米左右,根系發達品種的適宜整地深度必須達到25~30厘米。
2 種子選擇和處理
需因地制宜地考慮當地自然條件、土壤肥力和酸堿度、生產力水平以及生產管理條件,選擇豐產性好、穩定性高、抗病性強、耐密型佳的國審或省審優良玉米品種。播種前選擇晴天將種子在室外晾曬2~3天,保留籽粒飽滿、圓潤均一、色澤光鮮的種子,剔除干癟、蟲蛀和發霉的籽粒。可根據害蟲雜草實際發生情況進行浸種、拌種以及種衣劑包衣,提高出芽率和成苗率,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3 播種質量
3.1合理播種
根據土壤墑情、氣溫高低及玉米品種的生育期選擇合理時間播種。春玉米最佳播種時間一般為4月25日~30日左右,地表層以下5~10厘米處的溫度維持10℃左右時即可播種。播種時需注意下粒均勻、深淺一致,深度約為4~6厘米。對于無法在最佳播種期播種且生育期較長的品種,在土壤墑情較好的情況下可采用催芽播種,若墑情不好則需結合坐水的方式鎮壓保墑。
3.2 合理密植
玉米的種植密度受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氣候條件和栽培水平等因素影響。晚熟高稈、莖葉繁茂、株型松散的品種應稀疏種植。而早熟矮稈、葉片稀疏、株型緊湊的品種,可適當密集種植;土壤肥力較好和施肥水平較高的地區,種植密度范圍較寬。反之,土壤肥力中低、施肥條件較差的地區種植密度范圍較窄;日照短、氣溫高、雨水多的區域可適當密植;相反,日照長、氣溫較低、雨水相對較少的地區,則適當稀植。
4 合理施肥
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對地塊土壤進行測土化驗,確定氮、磷、鉀肥合理使用量。應分次施用氮肥,盡量不采用一次性施肥,高產田適當增加鉀肥施用比例和次數;重視硫、鋅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酸化嚴重土壤增施堿性肥料;地膜覆蓋種植區,可考慮在施底肥時選用緩控釋肥料,以減少追肥次數;玉米拔節期和開花期為重要的追施氮、磷、鉀肥階段;要積極增施有機肥,加大秸稈還田力度。
5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苗期管理、穗期管理和花粒期管理。
5.1 苗期管理
幼苗在破土時積極防旱,長到2~3葉時要去田間查苗,發現缺苗并及時補苗。長到3~4葉時需進行間苗,拔除弱苗、病苗及生長較為擁擠的苗種,間苗最遲不宜超過6葉。蹲苗需根據苗種的發育狀況和土壤肥沃度決定,若苗種較壯,土壤肥力適宜,則可蹲苗,反之則不能進行。中耕除草基本貫穿整個苗期,一般遵循“頭遍地不培土,二遍地少培土,三遍地拿大莖”的原則,同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定期補肥,補肥時需注意肥料與幼苗間距離保持在10厘米以上。
5.2 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需加強肥水管理,安排穗期追肥或底肥不足的地塊應及時追施玉米穗肥,施肥后及時滿足水分供應,以利肥效的發揮。在大喇叭期和抽穗期前后應結合追肥進行灌溉,遇澇則及時排水,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同時可噴施玉米健壯素降低玉米植株倒伏幾率。
5.3 花粒期管理
玉米花粒期應根據植株生長情況酌情追施攻粒肥,時間約在雌穗開花期前后。玉米花粒期應在開花至籽粒形成期以及乳熟期灌好關鍵水,灌水要做到因墑而異。雄穗剛抽出且尚未開花授粉時進行間行去雄,并對未授粉的雌穗花絲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促進玉米高產。
6 病蟲害防治
采用2.5%敵殺死乳油防治玉米螟,若為害嚴重可在其田間卵量達到1~3塊/百株時釋放赤眼蜂,隔5~7天放1次,連放2次;用2.5%敵殺死乳油300~600毫升/公頃稀釋成1500~2000倍液,于黏蟲幼蟲3齡前噴霧防治;蚜蟲可采用40%樂果稀釋成10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可在病葉率為20%時每隔7天噴施1次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玉米紋枯病可在發病初期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玉米銹病發病初期可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450克/公頃對水450公斤噴灑全株。
7 適期收獲
在玉米蠟熟中后期需做好扒皮晾曬、削去穗上部稈葉,促進籽粒降水。在玉米收獲時,要適當的晚收,當田里90%的植株莖葉成黃,果穗包葉變枯白,籽粒乳腺消失、變硬,角質明顯有光澤,苞葉枯黃松動時即可收獲。
參考文獻
[1]黃曉麗.淺談玉米苗期田間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16 (02):55,60.
[5]劉蕾,姚傳軍.對玉米病蟲害的種類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17):130.
[3]姚蘭.玉米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措施[J].植物醫生,2010(02):5-6.
作者簡介:牟豐盛,農業推廣碩士,吉林吉農高新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玉米栽培育種,玉米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