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北方大米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因而北方水稻的種植面積逐年加大,很多地方已經形成了地域品牌。本文就北方水稻的栽培技術做了詳細介紹。
關鍵詞:選種;育秧;移栽;管理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12.012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氣候差異相對比較明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各個地區的農作物生長狀況,其中水稻的種植尤其受地域和氣候的影響較明顯。由于南方地區的氣候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比較適合水稻的生長,水稻的種植在這些地方有一年一熟或兩熟,甚至有的地方可一年三熟。由于北方地域緯度高,熱量不足,水稻種植只能一年一熟,因此生長時間就會比較長,積累的營養物質也會隨之增多,水稻的品質和口感也比南方水稻好,許多北方地區的大米開始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1選種
水稻種植若要取得高產優質,品種的選擇非常重要,北方水稻的種植應根據氣候和環境狀況,選擇適宜的品種,選擇的原則是抗病、抗倒伏、抗寒、耐旱及抗鹽堿化。同時根據作物的收獲時間確定出水稻的生長時間,來選擇適宜生育期的品種。
2浸種
由于北方部分地區的土壤鹽堿化程度較重,因此在播種前水稻種子必須經過浸種處理,可以選擇CaCl2溶液。此項操作一般是在種子經過了前期處理后再放入濃度為0.5%的CaCl2溶液中浸泡24小時,可以有效增強種子的耐鹽性。
3播種
播種時要求種子分布均勻、密度合理、深度適中,這樣可以保證幼苗長出后能夠快速適應周圍生長環境。由于北方的氣候偏于干旱,有些地方在逐漸推廣節水控水的水稻種植新技術,播種后常用塑料薄膜覆蓋地面,降低幼苗長出后的蒸騰作用,從而提高其抗旱性,同時可以做到對水分的充分利用。
4苗床選擇
北方地區多數采用的是旱育秧技術。由于育秧過程中苗床可以不保持一定的水層,因此育秧田可以選擇地勢較高、地面相對比較平坦、土壤含鹽堿量比較低、地下水位適中的地塊。要做好苗床土配置,pH值要適中,土壤的疏松度也應該保持適中。
5秧苗管理
幼苗出苗前后一定要做好保濕保溫工作,可以有效促進種子的長根出苗。幼苗出齊之前一定要控制澆水,提高苗床的溫室,促進快速出苗;幼苗出齊后,可以根據床土的濕度確定澆水,不能大水漫灌,當幼苗長到1葉1心時,可以結合澆水噴灑1000倍液的敵克松藥劑預防立枯病;薄膜覆蓋后容易引發幼苗的徒長及青枯病,因此幼苗出齊后要將苗床的溫度控制在20℃~25℃,并及時煉苗;苗期應根據秧苗的葉色決定追肥,葉色濃綠可以不迫肥,葉色較淡可以選擇一般噴灑濃度為1%~2%的尿素溶液1~2次;要做好苗床除草,可用敵稗乳油100倍液,在稗草1葉1心時噴灑。
6移栽
整地。按常規程序將稻田犁耙,同時調整好水位后關水耙田,將肥料關在田內,防止肥水外流;施基肥。底肥占總用肥量的60%,應以有機肥為主,磷肥作底肥;將土壤耙平后即可栽插。
移栽的原則是壯苗宜稀、弱苗宜密;早插宜稀,晚插宜密;肥地宜稀,瘦地宜密;分蘗力強的品種宜稀,分蘗力弱的品種宜密;積溫條件好的宜稀,積溫條件不好的宜密。秧苗的插植深度一般為2~3厘米,要求拋秧做到不窩根、不漂苗、不倒苗、不丟穴,移栽后的秧苗應當是直立,并且做到橫豎成行。
5 后期管理
5.1施肥管理
水稻在大田的整個生長期的追肥需求量為,尿素10~15公斤/畝、過磷酸鈣15~20公斤/畝,鉀肥4~5公斤/畝、硫酸鋅1.5公斤/畝。秧苗移栽后10天應當追施提苗肥,目的是促進秧苗的有效分蘗,此次追肥應占總追肥量的30%左右;在水稻的孕穗期應當追施攻粒肥,目的是提高植株的結實率,同時也促進籽粒的營養積累,從而提高水稻的產量。
5.2水分管理
水稻生長過程中水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植株體內水分的來源是根系吸收,因此水稻根系的生長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水稻的長勢。根系生長良好,其吸收能力就會增強,植株就會相對比較強壯。水分管理的重心應該是增氧通氣、養根活根,以此達到增強根系活力的目的。
水稻返青期應當采用深水灌溉;孕穗期、始穗期至齊穗期對水的需求不是很大,只要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分蘗期應當做到淺水促蘗,分蘗后期需要曬田以減少無效分蘗,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進水稻生長健壯;灌漿成熟期要做到保持土壤的干干濕濕以達到壯籽的目的;黃熟期排水曬田,促進成熟;收割時,做到田間無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響米質。
5.3病蟲害防治
水稻病蟲害防治是水稻增產增收的重要管理措施。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上,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以種植抗病蟲品種為中心,以科學栽培為基礎,藥劑保護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農業防治:選用抗蟲品種、培育壯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學灌水;及時清除遭受病蟲為害的植株,減少田間病蟲基數;水稻收獲后及時翻犁稻田,冬季清除田間及周邊雜草,破壞病蟲害越冬場所,降低來年病蟲害基數和病蟲害發生機率;化學防治:加強田間調查,及時掌握病蟲害發生情況;在水稻生長期間,選用高效低毒、無殘留農藥防治病蟲害,施藥后保持田間3~6厘米水層3~5天。
參考文獻
[1]王錦艷,釧興寬.水稻生產幾個技術問題探討[J].云南農業,2011,(06).
[2]楊祥田,王旭輝,羅三鐲.水稻強化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6,(08).
[3]陳曉燕,陳利,段坤.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7,(15).
作者簡介:楊傳波,大專學歷,肇源縣頭臺鎮農業中心,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