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自然資源的日益緊張,作為我國最重要的可再生資源之一,森林資源的利用與循環再生成為了不少專家學者的重點研究內容。與其他國家森林資源的管理工作相比,我國由于地廣物博,森林資源種類多,且分布的地域空間跨度很大,使得我國無法實行統一的集中管理,針對這一特點,我國目前大多采取分類經營的方式,并適當地進行培育,以維持資源的多樣性。
關鍵詞:森林工程;經營分類;森林培育;森林經營;原則
中圖分類號: S750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12.045
森林資源一直是全球最為重要的可再生資源之一,如何有效的管理森林資源,實現其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重點研究的課題。目前主要的研究切入點有兩點:一是對森林經營進行分類;二是有選擇性的進行人工培育森林,前者是后者工作的前提與保障。森林經營分類,既能最大化合理利用我國有效的土地資源,又能保證樹木資源的多樣性。培育工作者一定要了解森林的培育特點,以及各資源在我國不同地域的分布規律,以科學的培育方式和管理系統保證森林資源的持續、穩定發展。
1 森林經營分類的原則
1.1 與經濟發展相適應
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其根本目的是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森林經營分類工作要結合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下進行,在保證森林資源多樣性、可再生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的向社會各行各業輸送樹木資源,保證各項經濟的穩定發展,有利于社會主義經濟的持續發展。
1.2 全民參與
在分類經營時,由于我國地域跨度大,較難實現集中管理,因此森林相關工作部門可以與當地的環保部門、政府機構等相關部門及群眾參與到森林經營分類工作當中來,對表現突出者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以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管理工作當中。
1.3 分級負責
由于森林經營分類工作量相對來說較大,工作人員在管理過程中,如果沒有明確的分工意識,會進行很多不必要的重復工作,并且在出現責任事故時,無法進行有效追責,因此有必要實行分級負責管理制度,并且各自負責,這樣既可以避免重復無效工作,又能準確快速追查到問題所在,找到對應的負責人,起到督責作用。
1.4 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森林分類經營最重要的核心,只有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維持生態平衡,才能進一步實現經濟的長久發展。因此有必要完善法律政策,調整社會各資源合理分配,保證森林經營分類工作的平穩進行。
2 森林培育的方法
2.1 使用正確的集材方式
不同的樹木組織結構不一樣,在采集不同的樹木時,結合當地土壤情況需使用不同的采集方式,以最大程度的采集樹木資源,最小程度地對環境造成傷害。通常在采集樹木時,一般是選取成熟的樹木并保留林冠,這對后續的培育工作有很大影響。
2.2 確定合理的采伐強度
采伐強度是指森林采伐的程度,合理的采伐可以促進幼苗以及保留樹木的生長,對森林整體生態環境起到一個調節的作用。采伐過高的成熟樹木,有利于下面的樹木吸收陽光,加快生長進程,保障森林系統的平衡。
2.3 更新植物的年齡梯度分布
為了實現樹木的可再生生長,在砍伐過后,要及時地更新森林資源。森林培育的工作者應建立一個專門的團隊負責統計森林植被覆蓋種類以及具體的分布情況,并定時更新。在培育過程時,要有選擇性地在合適的氣候條件下培育樹木,可以更好地促進樹木等生長。另外在進行開采工作時,要保證森林植被始終老幼并存,既保持了水土,又保障了動植物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
3 結語
保護好森林資源并通過人工培育的方式以及合理的經營分類是當前森林工程的重要工作內容。實踐證明,森林經營分類可以更加具有針對性地保護每種種類的樹木,并且可以充分實現最大化利用每種樹木各自適合的土地資源。在森林經營分類時一定要遵循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基本原則,發展全面運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森林經營分類實現了土壤資源的合理利用,也有助于培育工作的進行。采取合理的培育方法,結合土壤氣候條件等,可以有效地擴大植被覆蓋量,擴大經濟效益。在開采樹木時,要采取科學的措施,在不影響生態環境、保證樹木可再生的前提下,再進行砍伐樹木的工作。做好森林經營與培育的工作,能夠保障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促進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彥明.關于提高森林培育質量的若干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3,(09).
[2]高東杰,鞠清寬.新時期森林培育工作的特點及完善策略[J].現代園藝,2013,(24).
[3]李學輝.淺談森林培育工作的原則及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13,(30).
作者簡介:湯建華,大專學歷,陜西省寧東林業局,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森林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