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銳利
[摘要]隨著畜牧業的不斷發展,小尾寒羊的養殖數量在不斷增加,導致小尾寒羊養殖中所存在的問題也不斷加大。比如飼養要求、配種時間、驅蟲工作和疫病現象以及羊群圈舍的衛生環境及飲水管理等,都會降低小尾寒羊的質量。
[關鍵詞]小尾寒羊 飼養 問題
[中圖分類號]S8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246—01
小尾寒羊又稱為綿羊,屬于哺乳動物,主要分布在皖北、河南以及河北等地區,不但體格高大、生長發育快,而且繁殖能力也較強。
1小尾寒羊品種的引進
養殖小尾寒羊的第一環節就是讓其優良品種得到推廣。可見,其優良品種的引進是非常重要的,但在養殖期間還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要全面熟悉與掌握小尾寒羊的品種以及特征,并要對小尾寒羊的生產能力與生活習性進行熟識。對鑒定小尾寒羊的方法要有所掌握,使種源在引種過程中得到有效保證。
第二,引種的單位以及供應點要確保合法,并且要出示明確的相關文件與證件,這樣既能確定引種單位的生產條件,也能使小尾寒羊的品種質量得到保障。
第三,要多角度認識與掌握飼養小尾寒羊的地區生態,由于小尾寒羊生長環境主要以半濕潤以及溫暖地區為主,所以我國黃淮海地區是其羊種的主要的生態地區,能有助于小尾寒羊的生長。
2小尾寒羊的飼養要求
在飼養期間,飼養員可按照生產能力、性別以及年齡等方面,對小尾寒羊進行劃分養殖。根據羊群情況的不同,所制定的飼養標準也是不一,這樣能有效滿足不同羊群的營養需求與生理需求。
3種羊配種時間要適宜
通常來講,公小尾寒羊在第一次配種時要達到一年的時間,體重不少于80kg左右為標準,母小尾寒羊則是要在一年左右內,體重不少于50kg為標準。另外,在決定配種的前一個月里,要對其飼料進行更換,這樣能使配種羊的繁育水平得到保證,同時也能有效避免公羊發情期以及母羊妊娠期病害的發生。特別要注意:配種羊在第一次配種時,要始終貫徹宜晚不宜早的原則。
4驅蟲工作和疫病的防治
在養殖小尾寒羊期間,疫病的防治是主要的環節。通常情況下,疫病防治工作的實施都是每年的秋季與春季,秋季防治主要是在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春季防治主要是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其防治方法主要是對小尾寒羊進行巴氏桿菌與三聯疫苗等疫苗注射,當注射完一種疫苗后,再注射另一種疫苗時要與上一個間隔2周。另外,驅蟲工作的實施也是必不可少。通常情況下都是每季度一次,也可每年一次,并且驅蟲工作的實施,需要有相關獸醫人員在現場做指導。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防疫病工作還是驅蟲工作的實施,都要對妊娠期母羊慎重使用,能有效減少母羊不必要的流產現象。
5對羊群圈舍的衛生環境及飲水管理給予重視
在飼養期間,要做到羊群飼養槽及飲水槽的干凈,避免飼料出現霉變現象,此外,飼養人員不能將添加劑與加激素加入到飼料中,在飲水方面,還要保證羊群飲水的規律性,能提高羊群品質。羊群的圈舍要確保具有透光性,并且在夏冬兩季要做好通風工作以及保暖工作,飼養人員要定期消毒與打掃圈舍,減少疾病與害蟲的產生。由于小尾寒羊體內缺乏維生素D,對鈣的代謝產生影響,所以定期放養,可增加羊群對日光浴的吸收,也能提高羊群的運動量,從而加快羊群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提升鈣代謝。
總結
綜上所述,小尾寒羊品種質量的優良,能直接被羊種的配種時間、飼養標準所影響。在提高羊群品質上,占據著主要地位。能夠減少羊群病疫災害的發生,同時保持羊群圈舍的干凈,也能減少蟲害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