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怡 李福俞
摘 ?要:文章通過工程實例從任務概述、測區自然地理概況與已有資料情況、成圖規格和主要技術指標、設計方案、質量保證措施和生產計劃安排六個方面對航測成圖進行分析,總結經驗,為今后航測成圖項目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測繪;數據;設計方案
航測,也叫攝影測量與遙感。屬于測繪科學中的遙感科學,不僅著眼于解決傳統目標的幾何定位,更為重要的是對利用外層空間傳感器獲取的影像和非影像信息進行語義和非語義解譯,提取客觀世界中各種目標對象的幾何與物理特征信息,從而為人們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學的技術和方法。結合工程實例淺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1 任務概述
為滿足某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需要,某市測繪院建立了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每年更新機制。根據更新計劃,對某市中心城區2014年1:500航測成圖項目宏圖測區的測繪任務,面積約為241.3平方公里。測區主要位于某市中心城區,東經125°08'~125°27',北緯43°47'~43°57'之間。
2 測區自然地理概況與已有資料情況
2.1 測區自然地理概況
測區內地勢平緩,地形大部分為平地。測區中部和西南部地區屬建成區,建筑物較密集。測區外圍以耕地和農村居民地為主。測區內最高海拔250米,最低海拔188米,平均海拔210米左右。測區屬北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夏季最高氣溫零上35攝氏度,冬季最低氣溫零下32攝氏度。耕地以旱地和水田為主,主要作物為玉米和水稻。
2.2 已有資料情況
2.2.1 基礎控制資料。某市連續運行衛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CCCORS)覆蓋整個測區,可利用該系統直接布設圖根控制點,用于外業調繪和補測。
2.2.2 航攝資料。航攝、像控點聯測和空三加密計算。包括77條航帶,飛行方向為東西方向。攝影方式:ADS80線陣掃描數碼航空攝影。攝影范圍覆蓋測區。航攝參數:地面分辨率6cm,攝影焦距62.8mm,像元大小6.5μm。
3 成圖規格和主要技術指標
3.1 成圖規格。采用某市坐標系統和某市高程系統;成圖比例尺為1:500,等高距為0.5米;圖形數據格式為清華山維成圖軟件EPS2008的edb格式,數據要素分類編碼和分層定義執行某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標準。
3.2 主要技術指標。圖根點相對于圖根起算點的點位中誤差不得大于±0.05m,高程中誤差不得大于±0.05m。
4 設計方案
4.1 技術路線
本工程采用航測數字法成圖,地物點平面坐標和高程都由航測內業采集。數據采集先內業判測;后外業調繪、修補測;再數據編輯。為保證地形圖高程精度,在測區內用RTK、全站儀實測高程檢測航測內業高程。航測內業采集的線劃圖按標準分幅;外業調繪可按標準分幅打印調繪圖紙。內業編輯需按照規范要求處理各要素間關系,按照《某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DLG數據標準》進行屬性編輯、空間關系嚴密性編輯,生產EDB格式的DLG數據,再由外業100%的二級檢查合格后整理成果并按照甲方提供的區塊劃分方案上交,提供甲方驗收。
4.2 DLG測繪基本要求
按照行業標準《城市測量規范》和甲方提供的標準《基礎地形圖測繪技術規定》的相關要求,開展航測內外業測繪,地形要素分類、編碼,圖層和顏色設置、圖式符號表達等要求,執行國家標準《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及某院標準《某市基礎地理信息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DLG數據標準》的規定,既要求圖形規格和符號表達正確,也要求要素屬性正確完整,現勢性應與外業測繪時狀態一致。
4.3 數據采集
4.3.1 作業軟件。DLG數據采集利用航天遠景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MapMatrix,在立體模式下進行數據采集。
4.3.2 數據采集規定。航測數據采集應采用全色影像數據,采集時影像放大至少2倍。航測內業采集數據按500數據按50*40標準分幅輸出中間過程數據供外業調繪使用并配帶一份對應結合表。立體像對的數據采集時不應超過某市測繪院提供航帶范圍線的范圍。高程注記點應選在明顯地物和地貌特征點上,其密度在圖上每100cm2內8~15個。高程注記點保留至0.01m。
4.4 外業調繪
4.4.1 外業調繪的一般規定。外業調繪利用內業采集的線劃圖,到實地進行定性補調,調繪內容統一用線寬小于0.2mm的藍色簽字筆清繪在回放圖上,房檐改正不需要畫線,只要用藍色簽字筆標注改正數,改正數寫在建筑物改正邊長的內部。外業定性表示和房檐改正等內容,要用簽字筆清晰地表示出來。特別強調的是:外業調繪房檐改正,數字要清楚,指示必須明確。新增地物必須按地物形狀畫出輪廓,且準確標明交匯尺寸或提供根據野外實測坐標繪制的清華山維EPS2008格式的補測文件。外業調繪時應認真仔細,做到“三清四到”(天天清、片片清、點點清,跑到、看到、量到、表示到),注意地物結構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及時自查互檢。
4.4.2 外業調繪細則。某市基礎地理信息DLG數據由九大類要素組成:測量控制點、水系及附屬設施、居民地與垣柵、工礦建筑物及其他設施、交通及附屬設施、管線及附屬設施、境界、地貌和土質、植被、注記。
4.4.3 數據編輯、整理。采用清華山維公司EPS2008地理信息系統工作站進行編輯。圖形要素的層次、顏色、線寬、線型須符合《某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DLG數據標準》,格式為.edb文件。
4.4.4 數據分層。所有要素應按《某市基礎地理信息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DLG數據標準》QB/CCH.03(7.1-22)-2012(六位編碼)的要求進行分層、分類和編碼;數據分層須正確,無多余、重復或漏層。
4.4.5 元數據制作。每個圖塊數據經過最終檢查并修改完成后,應建立此圖塊的元數據文件。把本圖塊的地形圖和圖塊范圍線作為參照,用“某_500”模板下的“工作區域”(999700編碼)面要素繪制圖塊面,在屬性表中輸入各項信息數據。然后將此工作區域面和屬性信息存儲為一個單獨的EDB文件,即形成元數據文件。文件名以圖塊名稱命名,元數據中的數據質量驗收內容由某市測繪院驗收后填寫,航攝信息由某市測繪院生產科提供。
4.4.6 上交資料及要求。(1)項目設計書,電子和紙質;(2)項目技術總結和每批提交成果的施測報告,電子和紙質;(3)項目檢查報告和每批成果的過程檢查和最終檢查記錄,電子和紙質;(4)項目檢驗報告(電子和紙質)和每批成果的檢驗記錄(電子);(5)控制成果資料,電子;(6)地形圖及其圖塊分劃索引圖、作業索引圖,總體及各批,電子;(7)外業補測碎部點的展點文件,EDB格式,電子。
5 質量保證措施
5.1 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1)質量方針:嚴格管理出效益、優質服務樹信譽。優質高效求生存、先進技術促發展。(2)質量目標:各類成果合格率100%,優良率達85%。各單項工程合格率100%,優良率達85%;各類工程合格率100%,優良率達85%。
5.2 質量保證體系。為實現本工程的質量目標,工程按我單位建立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對項目成果形成的全過程進行全面質量控制,使一切質量活動在受控狀態下開展,避免和防止在施工中出現質量問題。
在項目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中,隨時分析和預防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制定詳細的糾正、預防措施和崗位責任制,并積極落實貫穿于生產全過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證各工序的作業質量,避免上一工序的問題帶入下一工序造成連環錯誤。
參考文獻
[1]CJJ/T 8-2011.城市測量規范[S].
[2]GB/T20257.1-2007.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一部分:1:500、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S].
[3]CJJ/T 73-2010.衛星定位城市測量技術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