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強 李龍
摘要:近年來,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對煤炭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就對煤礦生產能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我國大多數煤礦生產都以井下開采為主。井下作業環境較為惡劣,特別是井下巷道作業時由于空氣具有較大的濕度,井下供電系統及設備極易發生電氣事故,特別是井下供電系統一旦出現漏電情況,則會給煤礦生產和人身安全帶來較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對煤礦井下供電系統漏電的原因及危害進行分析,從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預防,有效的確保煤礦井下生產的安全。
關鍵詞:煤礦;供電系統;漏電原因;危害;技術措施
前言
在煤礦企業井下作業工作中,電能作為重要的動力源,一旦機電設備供電中斷,則會對井下生產帶來較大的影響,還會嚴重威脅井下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特別礦井主通風設備及主排水設備在供電中斷的情況下,大量的有害氣體無法排出井下,一些涌水量較大的礦井無法將水排出,從而給人身安全帶來較大的威脅。因此需要針對井下供電系統常見的漏電問題進行重要檢查,及時查明井下供電系統漏電的原因,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預計,有效的對井下供電線路故障進行控制,確保礦井生產的安全。
1 煤礦井下供電系統漏電原因
1.1 供用電設備自身質量問題
井下供用電設備數量較多,設備由于自身在出廠時制造質量、生產工藝及采用的技術規范標準沒有達到規定的要求,從而導致自身存在質量問題,導致使用過程中極易出現漏電現象。同時在井下作業過程中,供電設備及電纜使用過程中受到傷害、絕緣層出現裂隙及使用中的電纜盤被圈成“8”字型時,都會導致電纜發熱量增加,絕緣老化等情況,從而導致電纜及供電設備絕緣性能大幅度降低。再加之受制于井下惡劣環境的影響,井下供電系統中的各類供配電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往往會提前出現絕緣材料老化及脫落破損等情況,從而導致供電系統出現漏電問題。
1.2 人為誤操作造成漏電
在對電纜與電纜之間或是電纜與供用電設備之間進行連接時,由于人為疏忽導致火線與地線或是火線與零線進行對接時,則會導致短路故障發生,使電纜絕緣性能下降及出現破損情況,由此引發漏電故障。在對電纜進行吊接過程中利用鐵絲和銅絲直接進行吊掛,鐵絲或是銅絲在機電設備運行過程中劇烈振動作用下極易嵌入到電纜絕緣層內,從而導致漏電故障發生。另外,當電氣設備內部接線出現錯誤時,或是接線處發生松動與外殼進行碰觸過程中也會導致漏電現象發生。
1.3 井下安全用電管理力度不強
在井上用電管理工作中,由于對安全用電管理上不嚴格,部分電線電纜存在著被埋壓或是脫落后在水溝內進行浸泡的現象,導致電纜絕緣受潮及老化現象,從而引發漏電故障。在井下生產過程中,由于用電負荷較大,這就導致部分線纜及用電設備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行工況下,線纜或是電氣設備等接頭處的溫度會不斷上升,從而導致絕緣燒毀,發生漏電故障。另外在對開關設備進行檢修過程中,由于內部的線頭及金屬碎片等雜物沒有進行及時清理,從而導致電氣設備運行過程中發生漏電故障。
2 煤礦井下供電系統漏電危害
2.1 人身觸電傷亡事故
在井下供用電設備出現漏電故障時,作業人員與這些供用電設備外殼進行直接接觸時,則會導致觸電事故發生。當電纜芯線刺破棉鈴蟲套電纜外護套而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時,一旦工作人員及作業人員與其發生碰觸,也會導致觸電事故發生。
2.2 引起沼氣及煤塵發生爆炸事故
在井下作業環境中,由于存在著大量的煤塵、沼氣及瓦斯氣體,一旦井下通風系統發生漏電故障,則會對通風的性能帶來較大的影響,一旦有明火出現,則會導致爆炸事故發生,從而造成大量人員的傷亡。
2.3 燒損井下供配電電氣設備
一旦井下供配電電氣設備或是電線電纜存在漏電故障時,漏電電流會在電線或是電纜絕緣破損處產生大量的熱量,從而導致絕緣進一步受到破壞,一旦熱量積累過高,則會造成火災事故發生。
2.4 嚴重影響煤礦井下作業面的安全生產
當煤礦井下供電系統出現漏電故障時,需要及時針對漏電故障原因停電進行處理,在漏電故障排除前則不能進行繼續生產。對于漏電故障的的排除通常會需要幾個小時或是幾個班次才能排除,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對煤礦井下正常的生產帶來較大的影響,不利于煤礦開采經營的經濟效益的實現。而且在停電排除故障過程中,井下供配電設備由于停止運行,井下的排水和排水設備無法發揮作用,進而導致通風性能下降,井下積水過多,這又會對井下安全產生進一步的威脅。
3 預防漏電技術措施
3.1 加強井下供用電設備安全運行管理維護力度
根據煤礦井下供電系統和供用電電氣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可靠的檢修維護和管理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對井下供用電電氣設備的綜合性能進行詳細檢查和測試分析,對于安全性能技術指標達不到安全用電要求的電氣設備,應立即采取停電檢修或更換措施。在手持式電動工具等常用電動工具把手或操作柄上加一層絕緣外套,形成雙重絕緣保護,有效提高這些用電設備的絕緣性能,確保用電安全。
3.2 嚴格井下供電系統規劃設計
煤礦進行供用電電氣設備應設計完善的保護接地,以確保電氣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另外,根據《煤礦安全規程》中相關技術標準規定,在井下低壓饋電回路首端必須裝設漏電保護裝置或有選擇性的漏電保護裝置,以便控制保護裝置能夠快速準確的自動切斷漏電饋電線路,保障人身和設備安全的同時,確保其它非故障回路進行正常供電,提供煤礦井下供電系統供電可靠性。
3.3 提高煤礦井下用電人員綜合技能素質水平
煤礦井下用電人員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井下生產的安全,因此需要加強對煤礦井下用電人員的綜合技能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水平,有效的降低人為操作失誤及習慣性違章操作行為的發生。而且在電氣設備維修過程中,用電人員需要嚴格按照規范的操作規程,避免將工具、材料及額外部件遺留在電氣設備內部。對于需要進行改造的設備,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在遵守相關技能規范的基礎上,還要上報相關管理部門進行登記備案。加強對使用過程中的電纜及電氣設備的管理工作,對于處于機械設備經常移動區域的電纜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有效的提高電纜運行的安全性。對于導線及電纜的連接需要做到規范性和牢固性,避免有毛刺存在。進一步做好井下電氣設備用電規劃,確保電線及電纜運行工況的良好性。
4 結束語
煤礦井下供電系統漏電故障會對井下正常的作業帶來較大的影響,嚴重威脅井下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會對電氣設備帶來嚴重的損害,不利于井下安全生產。因此需要針對井下供電系統漏電故障的原因采取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技術措施有效排除漏電故障,確保井下用電的安全,為井下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有效的確保煤礦企業經濟效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煤礦安全規程[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6.
[2]煤礦安全規程[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