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慶君
摘要:新民林場位于小興安嶺西坡,黑龍江省嫩江縣東部,地勢東高西低,最高海拔685米,最低海拔292米,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無霜期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溫暖多雨,春秋兩季天氣多變,全場林業用地面積78959公頃。場內森林資源豐富,主要林木有落葉松、樟子松、云杉、白樺、椴樹等樹種,是黑龍江省重要的木材產地,支援了國家的經濟建設。新民林場主要落葉松樹種有興安落葉松、長白落葉松和日本落葉松。本文對落葉松幼苗立枯病的防治加以淺議。
關鍵詞:落葉松;立枯??;防治
1落葉松
落葉松為松科落葉松屬的落葉喬木,是寒溫帶及溫帶的主要樹種,天然分布十分廣泛,耐寒性強,是我國東北地區的主要三大針葉用材林樹種之一。落葉松喜光、耐寒性強、根系發達、適應性強,屬強陽性樹種,對土壤水分、養分等條件要求不十分嚴格,最適宜在土壤深厚、養分豐富、通透性良好、濕潤且排水暢通的土壤環境生長。如土壤條件潮濕、干旱、瘠薄,則會造成樹體生長不良。溫度在—50℃氣候條件下仍可正常生長。落葉松壽命長,生長快,耐腐朽,木材堅實,抗壓抗彎能力強,經濟價值高。不僅是電桿、枕木、橋梁、礦柱、建筑等用途的優良用材,更是以其樹形挺拔、冠形美觀、抗煙能力強等特性,是黑龍江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之一。另外,其樹膠還可用于醫藥、食品等方面。
危害落葉松幼苗生長的主要病蟲害有立枯?。ㄢУ共。?、蠐螬、螻蛄等,及時有效的進行科學防治,是保證落葉松良好正常生長的關鍵措施之一。本文主要介紹立枯病。
1立枯?。ㄢУ共。K擅缌⒖莶∈敲缙灾谐R?、高發的重要病害,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傳播、發病速度快,死亡率很高,危害大,損失嚴重。
1.1發病原因。發病源主要有侵染性病源和非侵染性病源和兩大類。侵染性病源主要是以絲核菌、鐮刀菌、腐霉菌三種為主,侵染性病源是苗木發生立枯病的重要原因;非侵染性病源主要是由苗圃內長期積水,土表板結,地表溫度過高引起根頸灼傷等情況下發生病害。另外,播種時覆土過厚也是導致立枯病高發的因素之一。
1.2發病規律。立枯病多發生在五、六月份,地溫20℃左右,病程時間較長。圃地、土壤的溫濕度條件直接關系到苗木立枯病的發生、發展和蔓延,是引發該病的重要原因。圃地土壤粘重、地勢低洼、排水不暢、糞肥腐熟不徹底,及異常氣候條件,如旱、澇、霜、凍等育苗環境,都易引發病害高發。播種待種子發芽后,遭遇低溫多雨天氣,連日陰天、長期積水、缺乏光照,導致圃地內空氣、土壤濕度較大;未與大豆、馬鈴薯、瓜類、番茄等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科學輪作,也是導致病害高發的重要因素。苗木病蟲害的發生都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充分掌握其發病規律,既有利于提前進行預防,更有利于提高綜合防治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圃地的損失。圃地發生立枯病,多呈塊狀或片狀缺苗,一般可造成20~80%的減產。
1.3發病癥狀。苗木不同發病期所表現的癥狀也各有不同,可分為猝倒型、根腐型和立枯型。
1.3.1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因苗木莖部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尚未木質化,角質層和木栓層還未形成,極易受到致病菌的侵害而引起發病。病菌從根莖入侵,發病初期會出現褐色病斑,發展后病斑逐漸擴大,表現為水漬狀。進一步發展后,病菌在苗頸組織內不斷擴展蔓延,使幼苗地表根莖部出現輪狀腐爛狀,導致幼苗迅速倒伏枯萎。猝倒型典型的發病特點是苗根腐爛、莖葉枯黃。
②根腐型。根腐型是種子或苗芽在未發芽破土前受病菌危害,侵害種芽組織,被害芽苗周圍的土壤呈輪狀菌絲體,導致腐爛,出現缺苗現象。
③立枯型。立枯型是在苗木木質化以后,根皮組織受病菌侵害,造成根部組織迅速腐爛壞死,導致幼苗地上組織缺水、養分缺乏而萎蔫,但直立不倒伏。
1.4防治措施。對落葉松幼苗立枯病要遵循綜合防治的原則,才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4.1圃地選擇。盡量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宜過高的砂質土壤作為苗圃地。土壤不宜過于黏重,前茬不宜是馬鈴薯、瓜類、茄子等作物。選好圃地后精細整地,科學施加基肥,基肥要充分腐熟腐透,避免施入帶菌基肥,增加發病幾率。
1.4.2備種。做好育苗計劃,建議采用隔冬埋藏的種子或將種子低溫處理,促使種子在萌發前完成一系列的生理變化。播種前做好備播準備,精細挑選種子,剔除雜質。為防止種子腐爛,可用0.1%高錳酸鉀進行種子消毒。低溫處理后期要注意保持種砂溫度和含水量,溫度宜控制在10℃以內,含水量宜控制在5%。
1.4.3土壤消毒??茖W有效的進行土壤消毒,是預防幼苗立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可用0.5%高錳酸鉀、五氯硝基苯、1.5%的漂白粉、5%的明礬、0.25~0.5%福美雙、代森鋅等與沙子拌均拌勻,然后一半均勻撒在苗床上,一半用于覆土。
1.4.4苗期預防。幼苗破土后應及時噴藥防治,用于苗期防病的藥物有波爾多液、5%明礬水、代森特、30%的蘇化911乳油300~500倍液等,8~10天噴一次,連噴3~5次。要按照說明控制好藥液濃度,可先淡后濃,雨天不宜噴施,噴藥后如遇下雨要雨后補噴,以提高防治效果。
(作者單位:161499 黑龍江省嫩江縣新民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