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勇
摘 要:本文以北方地區的黑龍江省為代表,對其常見的玉米葉部病害特征、發生規律進行分析,并探討其防治措施。
關鍵詞:北方地區;玉米葉部病害;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23
為了能夠有效的防治與控制北方地區玉米葉部病害,對其病害特征與發生規律進行分析,從而探討其防治措施。
1 北方地區玉米葉部病害特征及其規律
1.1 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也被稱作尾抱葉斑病,是一種玉米產區普遍發生的葉部病害特征之一。玉米灰斑病引起的損失常年一般減產5%~10%,嚴重時可達60%~79%。
1.1.1 病害特征
玉米灰斑病對葉片的危害較大,也對植株的葉鞘和苞葉有一定的影響,發病嚴重時在其莖稈上也會出現典型特征。在其發病初期葉片上程黃褐色病斑,且有褪色暈圈,隨著病情加重逐漸擴展為灰褐色、灰色,最終形成黃褐色的長條斑,可以同植株的葉脈平行,并隨著葉脈延伸。其灰斑一般大小為0.5~20mm×0.5~2mm,有極少數在病情較重時可長達30mm。玉米灰斑病病斑間的有較為明顯的界限,在其病情發展較為嚴重的時候,病斑會成片出現。
1.1.2 發生規律
近年來,在黑龍江省推廣的免耕法或少耕法使得一些地區長期連作種植玉米,種植中種子帶菌、病株殘體處理不完善等導致田間土壤中菌量增加,且這些加之病原菌適應性較強,致使玉米灰斑病日趨嚴重,這對玉米種植質量有嚴重的影響。
1.2 玉米大斑病
這是黑龍江省最常見的玉米災害之一,是由大斑凸臍蠕孢引起的。該災害一般導致玉米減產12%~20%,災害嚴重時可導致減產50% 以上。
1.2.1 病害特征
在玉米拔節前后會出現玉米大斑病,主要對玉米的葉片、葉鞘和苞葉造成損害。發病初期對玉米的下部葉片造成損害,葉片呈水漬狀青灰色斑點,并逐漸擴展,病害嚴重時各個病斑會融合在一起,危害整個植株,導致玉米死亡。
1.2.2 發生規律
導致玉米大斑病病原菌通常是以菌絲或分生孢子的形式附著在病殘組織內越冬,在第2年通過氣流傳播對植株進行侵染。玉米品種感病程度對大斑病的發生有重要的影響。在田間溫度處于20~25℃之間,相對濕度達到90%以上時,易導致玉米大斑病。
1.3 玉米彎抱菌葉斑病
1.3.1 病害特征
玉米彎抱菌葉斑病通常出現在成株期,主要為危害葉片,對葉鞘和苞葉也有一定的影響。在其發病初期,玉米葉片呈水浸點狀褪綠斑,歲病情逐漸加重病斑逐漸擴展為圓形或橢圓形,在其病斑中心往往為枯白色與黃褐色。
1.3.2 發生規律
田間處于潮濕環境,在玉米葉片下產生病斑,且該病斑正反面都可以產生大量的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尤其是在玉米葉片背面較為集中,病害嚴重時,葉片背面呈現黑色霉狀物,整個葉片都分布病斑,病斑之間聯合,導致葉片枯死,影響光合作用與產量。
2 北方地區玉米葉部病害防治措施
2.1 選育抗病品種
通過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是控制玉米病蟲害最經濟、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要盡量選取抗源自交系,具有較好的抗病基因。保證該品種在具備較強的抗病能力的同時,又能保留其雜種優勢。 在同一種植區內,要根據玉米的抗病品種類型的不同進行合理的布局與規劃,盡量避免單一種植。在種植選種的時候,可以根據相關的抗病性進行選擇,當地的農業部門也要針對在玉米種植中常見的葉部病害,進行抗病品種的研究與培育[1]。
2.2 加強栽培管理
通過改變其種植栽培模式,進行合理的輪作倒茬,采取間作套種的方式,可以改變玉米栽培的方式,增強玉米栽培管理;根據實際的玉米栽培種植情況,采取合理得到密植栽培的方式,及早種植,并提前進行管理,可以有效的改善田間小氣候,從而避免因為氣候條件造成玉米葉部病害,可以通過摘取玉米底部的2片葉子,來降低田間的相對濕度;還要加強玉米栽培過程中的中耕與排水等田間管理,使植株的抗病力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栽植時,要保證有足夠的底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施種有機肥,并且可以根據當地的土壤成分,適當的施加磷、鉀肥,避免在栽培的后期出現植株脫肥的現象,避免導致葉部病害,從而影響產量;還要及時的清除田間的酢漿草和病殘體。可以采取集中深埋等方式,對其進行清除。在玉米收獲后要及時深翻,壓埋病菌,減少初侵染源[2]。
2.3 加強藥劑防治
針對北方地區玉米葉部病害特征以及發病規律,可以通過加強藥劑防治的方式,加強病害防治與控制[3]。在發病初期,需要根據病癥及時用藥,尤其要進一步加強制種田或試驗田的病害防治工作。如果玉米種植栽培期間,玉米苗期田間雜草過多時可采用煙嘧磺隆進行噴霧防治;在玉米穗期可以通過向心葉內撒施辛硫磷等殺蟲顆粒或用氰戊菊酯藥液灌穗防治玉米螟,用吡蟲啉等噴霧防治蚜蟲。為了能夠有效的防治玉米大斑病,在其心葉末期到抽穗期噴灑50%多菌靈 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600倍液,以10d為一個防治周期,需要連續防治2~3次。
3 結束語
在玉米生長的中后期往往會因為氣溫偏高,施藥不及時,農民對病害防治措施的認識不足等問題,導致出現玉米葉部病害,對玉米生長、產量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要針對在玉米栽培管理中出現的常見病害進行分析,并加強其防治措施,還要結合當地的土壤、氣候等因素,選用抗病性較好的雜交種,加強栽培管理,并能合理使用農藥,從而提高玉米的抗病性,提高其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