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東 張廣 任思達
摘 要:通過實施灤河綜合開發治理工程,根據遷安市遷安盆地水資源的現狀,提出了遷安市遷安盆地水資源的后續管理措施。
關鍵詞:灤河;遷安盆地;水資源
中圖分類號:P641.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33
2012年,遷安市委市政府投資100億元,對灤河進行綜合治理。按照“開發灤河、沿河布局、跨河發展”思路,實施集河道疏浚整治、濕地建設、城市建設、文化建設和環境建設于一體的綜合治理工程。
根據1984年保勘為首鋼所做遷安盆地水資源論證,結論是遷安盆地為一完整地質單元,容量5億m3 可多年調節的地下水庫。遷安盆地水資源年可開采量達到1.7億m3左右,而現狀取水總量為1.35億m3,占可供量的79%左右,尚處于良性開發狀態,但仍需十分珍惜和保護,并且隨著今后經濟快速發展,用水形勢依然嚴峻。因此灤河工程綜合治理后的水資源管理成為最重要的內容,必須改變現狀水利工程重建輕管的運行模式,實施以綜合管理為核心,發揮工程效益為目標,保證工程可持續運行的綜合治理措施,保證遷安盆地水資源的永續利用。
1 實施水資源統一管理
實施水資源統一管理是落實遷安盆地綜合治理、有序開發的必要條件,應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市遷安市水務局牽頭,相關部門協作,對灤河水資源實施統一規劃、統一配置、統一取水許可、統一水資源費征收與管理、統一水資源保護等供、用、排、節等一切涉水事務的一體化管理。
2 嚴格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制度
目前雖然遷安盆地還有一部分水資源可以利用,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需水量快速膨脹,如果不嚴格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制度,遷安盆地很快會出現需大于供,進而水資源枯竭的惡劣態勢。因此,必須對遷安市范圍內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按照相關政策法規進行嚴格的水資源論證,取得取水許可后方可開工建設。對不進行水資源論證的建設項目,有關部門不予批準立項,水務局不予辦理取水許可、計劃用水手續,供水企業不予供水;遷安市所有應依法辦理取水許可證的取水戶,其取水許可審批和發證率達100%,取水許可證登記入庫率達100%,保證遷安盆地水資源有序開發,合理利用 。
3 建立健全鑿井管理辦法
建立健全《遷安市地下水鑿井管理辦法》,遷安市水務局是鑿井主管部門,應嚴格控制遷安盆地開鑿新的水源井,控制地下水開采,保證盆地水源供需平衡,實施可持續利用。如確實需要開鑿新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取水許可及水資源費征收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取水許可手續,取得取水申請批準文件,方可實施鑿井。鑿井布局應符合灤河開發工程綜合規劃和遷安市水資源綜合管理規劃。對不按照該辦法實施鑿井單位和個人,可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4 完善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嚴格貫徹執行《河北省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征收水資源費。完善不同水源、不同用戶的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形成合理的水資源費征收管理體系,以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促使用水戶實施節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益和效率,減少用水量,實現增產不增量的目標。
5 嚴格計劃用水管理制度
在遷安市范圍內全面推行計劃用水制度,每年建立計劃用水目標。用水戶須結合《河北省用水定額》、本單位用水發展趨勢,按照一定合理用水系數,在每年第3季度前向遷安市水務局申請下年度用水計劃,遷安市水務局將根據有關標準進行核算審定,下達用水計劃通知單。超計劃用水實施加價收費制度,控制盲目開采地下水,保護有限的水資源。
6 建立水資源信息化遠程監控系統
利用現代信息化管理,控制遷安盆地及遷安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盡快建立覆蓋遷安市區的網絡在線實時監控系統和水資源管理信息管理系統。對遷安市范圍尤其是遷安盆地的取水量變化、地下水位動態、降雨量多少等實時計量監控。近期之內實施遷安盆地大型用水戶水源井的實時遠程監測,嚴格控制遷安盆地的地下水超采。
參考文獻
[1]灤河遷安市段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R].
[2]遷安市水資源評價[M].2012.
作者簡介:劉立東(1979-),男,漢族,助理工程師,遷安市水務局,長期從事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