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國計民生,影響著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了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必須加強農產品有效監管,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發展。本文從嚴格控制農產品入市、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監管、加強事前監管預防等方面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農產品;安全;監管
中圖分類號:S3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53
問題農產品流入市場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更危害了人們生命健康,嚴重破壞社會和諧。作為一名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基層工作人員,深切體會到,農產品質量安全離不開職能部門的有效監管,更離不開農業標準化建設。
1 旬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
1.1 農產品安全生產基地建設發展迅速
目前,旬邑縣果園面積33333.3萬m2,建立果品貯藏冷庫32座,貯藏能力14.12萬t,使蘋果年供貨期達到10個月;全縣生豬存欄59.8萬頭、大家畜存欄6.8萬頭、羊存欄15.3萬只、雞存欄90萬羽、獺兔養殖15萬只,果園散養雞10萬羽,設施大棚蔬菜187座。
1.2 生產技術規程完備
目前,已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6個,省級農業標準產業化龍頭企業6戶、市級農業標準產業化龍頭企業8家,龍頭企業生產基地13333.3萬m2;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20個,會員人數3.8萬人,補貼各類農機具1407臺。
1.3 產品認證發展較快
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旬邑縣生產的紅富士和秦冠蘋果準予使用"綠色食品"質量證明商標,旬邑縣榮獲"全國無公害農產品(果品)生產示范基地"、"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縣"等稱號。先后認證“旬寶牌”、“馬欄紅”蘋果,“豳寶”牌土甜瓜等無公害食品8個。
1.4 檢測中心健全完善
2013年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配齊人員,配全儀器設備,常規性的農產品質量檢測順利開展。
2 旬邑縣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急需增強
從生產銷售過程看,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淡漠,部分基層干部消極對待;政府層面的宣傳引導不足,在強化意識方面辦法還不多,措施還不夠有力。
2.2 農產品安全生產水平有待提高
雖然旬邑縣相繼制定了蔬菜、水果、畜禽等農業主導產業方面的地方標準,但專業合作社較少,組織化管理不足,不能集中解決農戶缺乏相關知識的漏洞,導致在作務時還存在不科學、不規范的現象。
2.3 農產品安全監管隊伍需要完善
目前,旬邑縣農產品安全監管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和“三品”認證等體系還不夠完善;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還不健全,技術指導服務不到位。
2.4 農產品安全監管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食用農產品范圍寬泛、品類繁多,目前,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等可以保障對其實行全程監控、全面監管。
2.5 農產品優質優價市場有待進一步建立
旬邑縣優質優價意識還不強,群眾受限于購買力和辨別能力等因素,導致冒牌產品和劣質產品在旬邑縣不同程度的存在。成熟完善的優質優價市場機制,是提高優質農產品的競爭力的機制保障、是大眾參與質量安全監管的體系平臺,不成熟不完善的優質優價市場機制則極不利于保障優質農產品競爭力。
3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對策措施
沒有農業標準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也就沒有農產品安全保障。農業標準化的實現,離不開對農產品有效的監管,有效監管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
3.1 通過多元化宣傳,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旬邑縣要充分利用網絡、報紙、墻體、手機、衛星等宣傳媒介,大力宣傳農產品安全的重要性,多曝光典型案例,引導群眾提高辨識力和警戒性。要組織開展多形式、多元化的科技培訓,加強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技術、質量安全、農機具科學使用和農化肥料限制使用規定等方面的宣傳教育,強化全民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使農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自覺遵守標準化、無公害要求,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安全優質農產品。
3.2 通過隊伍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從旬邑縣實際出發,要組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領導機構,明確誰牽頭主抓,誰協同配合,變九龍治水為統一管理,解決責任缺位、執法打架等問題;要建立專職隊伍,明確職責分工,例如成立綠色基地認證隊、科學技術指導隊、質量監督檢測隊、產品安全執法隊等;要建立鎮村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業技術推廣等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形成縣鎮村三級防控監管網絡。
3.3 加強執法,依法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續推進標準化、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基地建設。要全面推行農產品全程記錄制度,強化事前事中技術培訓、監督指導和事后追蹤問效,確保生產方的生產銷售記錄完整;要嚴厲打擊冒牌劣質農產品,發現一例,制裁一例,以強有力的法制措施為消費者打造安全放心的農產品消費環境。
3.4 健全責任溯源體系,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查溯
要嚴格控制農產品入市,嚴防問題農產品易流入市場,造成市場混亂;要加強事前監管預防,構建應急體系,以形成一種事前、事后雙保險的全方位監管模式;要健全檢測結果追究制度,對不達標、不合格產品要堅決一查到底,找到原因,揪出責任人,嚴格落實整改措施,后期必須跟蹤問效,看是否整改到位,是否還存在違規現象。
3.5 提高組織化水平,提供優質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
要大力推廣規模化、集約化、基地化生產經營模式,增強農民組織化生產銷售程度。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構建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使人們能夠吃的放心,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作者簡介:文倩(1968- ),女,陜西旬邑人,農藝師,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