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瓊
[摘要]目的:探討阿莫西林聯合果膠鉍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選取我科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間收治的52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采用數字單雙號的模式分為對照組(單用阿莫西林)與治療組(阿莫西林聯合果膠鉍),每組各26例。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結論:針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通過阿莫西林聯合果膠鉍治療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能夠提升臨床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阿莫西林;果膠鉍;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指的是一種以胃黏膜腺體為主要特點的消化系統病癥,臨床中主要體現為嘈雜、飽脹、腹痛以及上腹隱痛等癥狀,患者會在進食以后呈現為加劇的現象,大部分患者同時并發消瘦、乏力、暖氣以及食欲減退等現象。現階段,臨床中針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治療主要是以緩解臨床癥狀為主,但臨床療效并不理想。鑒于此,我院從2014年開始采用阿莫西林聯合果膠鉍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臨床療效,現將治療方案進行如下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間收治的52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采用數字單雙號的模式分為對照組(單用阿莫西林)與治療組(阿莫西林聯合果膠鉍),每組各26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12例;年齡22~64歲,平均年齡(47.3±7.3)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為(3.3±1.5)年;根據腺體萎縮情況分型,輕度7例,中度15例,重度4例。治療組中,男15例,女11例;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47.1±7.7)歲,病程11個月~7年,平均病程為(3.6±13)年;根據腺體萎縮情況分型,輕度8例,中度14例,重度4例。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單用阿莫西林進行治療,每次口服0.5g,每日3次。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果膠鉍進行治療,每次口服2粒,每日3次。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兩周,并且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健康指導,包含生活習慣指導、飲食指導以及作息時間指導。
1.3 臨床療效標準
痊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通過胃鏡檢查顯示胃粘膜病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通過胃鏡檢查顯示胃粘膜病灶有所好轉。無效:患者臨床癥狀與胃粘膜病灶沒有任何變化或者加劇的情況。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通過治療,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對照組患者發生1例腹瀉,3例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38%(4/26);治療組患者僅發生2例腹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69%(2/26)。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慢性胃炎中的一種,主要廣泛性或者局限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縮。因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的臨床特征,一些患者只是體現為惡心、上腹不適以及暖氣等消化不良的情況,沒有引起充分的重視。如果沒有針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進行及時的治療,疾病會引發為上皮或者化生的腸上皮在再生的進程中出現發育異常的現象,存在癌變的隱患
阿莫西林是臨床中較為常用的一種青霉素類廣譜β-內酰胺類抗生素,能夠快速與菌體內部的轉肽酶進行結合,有效阻斷菌體通過轉肽酶合成糖肽用來建造細胞壁的方案,促使菌體內細胞壁的損水份持續滲透,快速轉變成球形體,最終破裂溶解,使得菌體引發的炎癥反應被抑制,最終實現消炎的目標。
果膠鉍是一種以果膠與鉍共同生產的不定的復合物,患者進行口服以后,能夠在胃黏膜上產生一層保護性的薄膜,同時能夠針對胃粘膜上皮細胞產生刺激,使其不斷分泌黏液,以此來加強對黏膜的保護效果。
本研究中,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證明,采用阿莫西林聯合果膠鉍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療效要明顯優于單用阿莫西林,并且具有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的優勢,對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