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卿
[摘要]目的:探討適當的護理干預聯合分級加壓彈力襪及低分子肝素鈉應用于婦科手術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效果。方法:將符合條件的婦科術后患者根據住院時間順序,共納入100例患者,分為兩組,每組50例,對照組護理措施為足踝主被動、旋轉運動,被動擠壓小腿肌群,膝關節伸屈運動,下肢抬舉運動,深呼吸運動等,試驗組為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分級加壓彈力襪聯合低分子肝素鈉。結果:對照組發生深靜脈血栓7例(14%)。試驗組發生深靜脈血栓1例(2%),兩組間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27<0.05)。結論:運用護理干預聯合分級加壓彈力襪及低分子肝素鈉,可有效地預防婦科盆腔手術患者深靜脈血栓的發生,促使臨床康復。
[關鍵詞]婦科手術;深靜脈血栓;分級加壓彈力襪;低分子肝素鈉
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_r1是外科手術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國外曾有相關報道,外科手術后發生DVT的概率約為30%~50%,其中婦科盆腔手術后發生深靜脈血栓的概率高達7%~45%。我國目前尚無確切的統計,但近年來研究發現,婦科腫瘤術后,特別是惡性腫瘤術后DVT的發生率明顯增高,由于血栓脫落引起肺栓塞致使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亦升高。有效預防盆腔手術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生至關重要。本研究通過對我院婦科手術病人術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總結,討論圍手術期預防婦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方法。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12年7月~2014年6月實施盆腔手術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24.56歲;實驗組50例,年齡23~43歲,平均年齡23.82歲。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患者的病種、年齡、手術方式、手術時間等方面進行比較均沒有明顯的差異性,即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1.2 DVT診斷標準方法
(1)臨床表現:患肢腫脹伴脹痛不適,肢體較對側增粗,皮溫正常,可伴有淺靜脈曲張;
(2)彩色多譜勒顯示:患肢深靜脈管腔內有實性回聲,血流消失或明顯減少,加壓時管腔無塌陷。
1.3 方法
1.3.1 對照組:術后每日堅持以下護理
(1)足踝主被動、旋轉運動:取平臥位,雙腿自然放松,雙足做主動足踝跖屈50°背伸30°運動(即踝關節屈伸帶動腓腸肌舒縮),頻率為24次/min,每次運動5min;取平臥位,雙腿自然放松,協助者雙手握患者足部,協助患者做足踝跖屈50。背伸30°運動(即踝關節屈伸腓腸肌舒縮),頻率為24次/min,每次運動5min。取平臥位,雙腿自然放松,踝關節做伸、內旋、屈、外展的“旋轉”運動,頻率15-20次/分,每次運動5min。取平臥位,雙腿自然放松,協助者一手握患者踝部,另一手握足尖,做“環轉”運動,頻率15-20次/分,每次運動5min。
(2)被動擠壓小腿肌群:取平臥位,雙腿自然放松,協助者一手握患者踝關節,一手自比目魚肌和腓腸肌下緣向上擠壓,頻率為24次/min,每次運動5min。
(3)膝關節伸屈運動:踩踏自行車動作,頻率為24次/min,每次運動5min。
(4)下肢抬舉運動:頻率為24次/min,每次運動5min。
(5)深呼吸運動:用力吸氣,再用力呼氣,每次運動5min。
1.3.2 實驗組:對照組方法的基礎上聯合分級加壓彈力襪及低分子肝素鈉
1.4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統計學處理由SPSS19.0軟件完成,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1.5 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患者術后發生DVT的防治上的比較,
(見下附表),實驗組DVT發生率為2%,對照組為14%,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6 結論
運用護理干預聯合分級加壓彈力襪及低分子肝素鈉,可有效地預防婦科盆腔手術患者深靜脈血栓的發生,促使臨床康復。
2 討論
1946年,Virchow提出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和血液高凝狀態是造成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制動、靜脈流速減慢和血容量減少,以及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水平升高引起的所謂“術后纖溶封閉”,均與術后早期DVT的發生及血栓的發展有密切關系。
手術后病人容易發生深靜脈血栓與其長時間臥床不活動,年齡較大,尤其合并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貧血、腦血管病變等高危因素有關。這些是導致外科最重要并發癥的主要原因,本文章主要探討婦科手術后病人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方法,認為術后護理聯合彈力襪及低分子肝素鈉可以有效預防婦科手術病人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
護理上我們應該教育并鼓勵病人術后盡早下床適當活動,術后24h指導病人開始做下肢抬高訓練,不能下床者,應鼓勵并督促病人在床上主動屈伸下肢做趾屈和背屈運動,內、外翻運動,足踝的“環轉”運動,同時家屬可以幫助按摩雙下肢小腿比目魚肌和腓腸肌,以促進血液循環。避免膝下墊枕和過度屈髖,以免影響小腿深靜脈回流。增加排腸肌泵的功能或血液的重力加速度作用,加速下肢靜脈的血流速度。
與靜臥相比,足踝的主動及被動運動均可增加股靜脈血流的峰速度和平均速度,且主動運動增加血流速度的幅度明顯高于被動運動。“環轉”運動引起的股靜脈血流速度增加值為各運動形式之首。深呼吸運動對股靜脈血流的促進作用與足踝屈伸、內外翻運動的效應相仿,但其效應不及足踝“環轉”運動。
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除了常規護理方法外,還有許多藥物及機械性方法。機械性預防主要包括間歇性充氣加壓泵、分級加壓彈力襪和足底靜脈泵,但臨床使用較麻煩,且價格較貴。藥物主要包括低分子肝素、維生素K拮抗劑等。本研究中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8%,對照組有效率為86%。
綜上所述,運用常規預防及護理聯合分級加壓彈力襪及低分子肝素鈉,可有效地預防婦科盆腔手術患者深靜脈血栓的發生,促使臨床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