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術麗
[摘要]目的:探討前入路空心釘置入治療Hoffa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我院收治的62例Hoffa骨折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1例,觀察組給予前入路空心釘置入的方式治療,對照組給予后入路空心針置入方式治療。比較兩組治療Hoffa骨折的臨床效果。結果: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有效率分別74.2%和93.5%,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Hoffa骨折采用前入路空心針置入方式治療可有效促進骨折愈合,改善患者預后,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前入路空心針;Hoffa骨折;療效
Hoffa骨折是一種內關節骨折,主要指是遠端單髁冠狀面骨折或股骨雙髁骨折。Hoffa骨折患者通常合并有半月板損傷、關節軟骨損傷等癥Ⅲ。目前治療Hoffa骨折多采取外科手術作為主要手段,但是不同的手術方式對手術效果有不同的影響,會影響到骨折的愈合和預后效果。本次研究旨在探討前入路空心釘置入治療Hoffa骨折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1.1 資料與方法
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Hoffa骨折患者62例,所選Hoffa骨折患者經CT或X線檢查后均確診,所選患者中已排除末期癌癥患者、精神障礙患者和肝腎功能嚴重不全患者。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觀察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齡20~69歲,平均年齡(43.3±4.7)歲,骨折原因:車禍傷17例,墜落傷12例,其他2例;對照組31例,男21例,女lO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2.3±4.6)歲,骨折原因:車禍傷18例,墜落傷10例,其他3例。兩組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問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連續外膜麻醉,患者均取俯臥位。觀察組患者給予前入路空心釘置入治療,術中用C型臂X線機對患者骨折部位進行修復,修復時采取由后向外、由里向外的方式進行修復。采用鋼板做內固定處理。患者如為Ⅰ型骨折,可選用松質螺釘行內固定處理,Ⅱ型和Ⅲ型骨折患者則需將皮質骨折打開后再做復位處理,Ⅴ型和Ⅵ型骨折患者需先將骨折處暴露,然后行內固定。對照組組患者采取后入路空心針置入方式治療,手術操作方式與觀察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膝關節功能評價以Letemneur評估標準為參。治愈:膝關節活動范圍>120°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可獨立行走;有效:膝關節功能穩定,活動后有輕微疼痛感,膝關節活動范圍為90°~120°;無效:關節有較為強烈疼痛感,無法自覺行走,關節活動范圍<90°。
對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等進行記錄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SPSS17.0統計軟件做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用X2和t檢驗,P<0.05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
對照組治愈11例,有效12例,無效8例,治療有效率為74.2%;觀察組治愈14例,有效15例,無效2例,治療有效率為93.5%,組問差異顯著(X2=4.29,P=0.0383)。
2.2 兩組手術情況及住院情況比較
對照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66.3±12.8)min、(89.75±4.65)ml、(66.31±6.34)d;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38.7±10.3)min、(30.54±3.54)ml、(42.31±3.74)d。各項指標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Hoffa骨折的多發人群為青壯年,常因高能量的損傷所導致。Hoffa骨折患者通常會伴有半月板損傷和軟關節損傷。Hoffa骨折多采取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原則是通過解剖復位和堅強固定幫助患者盡快恢復。采用保守的方法進行治療,整體治療效果欠佳,術后患者易出現骨折移位和膝關節功能受限的情況,患者難以恢復到正常狀態。骨折移位和膝關節功能受限的原因主要為術中膝關節后方關節囊松弛,骨塊受力增加,從而導致關節異位和骨折移位等情況的出現。本次研究對觀察組患者行前入路置入空心螺釘內固釘方法治療。該方法主要是將關節囊和髕骨旁切開,將外側肌間隙分離,使髕骨充分顯露出來。這可有效提高手術的準確性,術野清晰度也可以得到顯著改善。該手術方式不會損傷患者血管和神經,同時操作簡單、入路安全,能夠有效提高手術效果。對照組患者采取后入路置入空心釘治療,該方式容易使軟組織附著于骨折塊上,螺釘會顯露,過多剝離關節囊使術中出血量增加,不利于患者預后。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中治療有效率和手術及住院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充分說明前入路空心釘置入治療Hoffa骨折的有效性。因此,可將該手術方式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