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嬰幼兒服裝指適合0~3周歲以內新生兒、初生嬰兒穿著的服裝,嬰幼兒是一種特殊的人群。他們身體各個器官包括皮膚尚處在生長期,機能不完善、比較嬌嫩,且自我行為保護意識和能力也未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各種傷害,故成為被重點關心和保護的對象。因此,嬰幼兒服裝穿著使用的安全健康性能問題應當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要防止使用對象受到不良影響和傷害。
本文將從嬰幼兒服裝的現狀為切入點,分析目前嬰幼兒服裝行業存在的問題,從政府、質量監管部門及生產企業等方面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嬰幼兒服裝特點
嬰幼兒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皮膚嬌嫩,抵抗力差,同時活動較多,出汗多,皮脂腺分泌多,如服裝選擇得不合適,有害物質易通過嬌嫩的皮膚侵襲嬰兒,增加感染的機會。所以科學地選擇嬰幼兒服裝,對嬰兒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義。衣服質地上要選擇保暖、柔軟及吸濕性良好,顏色易以淺色為主,容易洗滌的棉質衣料。夏天用花布,其他季節可用薄絨布??钍缴蠎詫捤?、簡單為宜。要求穿脫方便,不宜太小。4個月以后的嬰兒可自行在床上活動了,為了安全舒適,衣服款式要適當,尤其內衣不宜有大紐扣、拉鏈、扣環、別針之類的東西,以防損傷嬰兒皮膚或吞到胃中??捎貌紟Т婕~扣,但要注意內衣布帶不要弄到脖子上,防止勒傷嬰兒。
嬰幼兒服裝質量狀況
2015年6月至11月,質檢總局組織全國30個?。ㄗ灾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開展了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等15種產品質量全國聯動監督抽查,涉及輕工類產品、機械及安防類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建材類產品等4類產品。相關省級質監局依法組織完成了聯動抽查工作任務。本次共抽查了7348家企業生產的7478批次產品(不涉及出口產品)。
經檢驗,6840家企業生產的6968批次產品合格,檢出510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6.8%,抽查合格率為93.2 %。本次全國聯動監督抽查共發現510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要求,主要質量問題: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的纖維成分含量不合格;絮用纖維制品(枕頭、被子) 的纖維成分含量不合格。 國家質檢總局要求相關?。ㄗ灾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對抽查不合格的產品及其生產企業依法進行處理,督促抽查不合格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同時,將抽查結果情況向各?。ㄗ灾螀^、直轄市)人民政府進行通報,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按照要求在本部門政府網站上公布抽查企業名單,以便加強社會監督。下一步,質檢部門將進一步加大消費品質量監管力度,不斷強化消費品質量監督抽查,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努力改善消費環境。
近30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加大,我國嬰幼兒服裝產業發展迅猛,國內市場環境已悄然改變。加入WTO后,為我國嬰幼兒服裝業的發展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嬰幼兒服裝市場日趨成熟,嬰幼兒服裝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品種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較好地適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但也要看到嬰幼兒服裝市場與日益擴大的消費需求還沒有很好地融合,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嬰幼兒服裝的產品結構不合理。從款式來講,幼童服及小童服居多,而嬰兒服、中童服、大童服則偏少,尤其大童服裝更是嚴重缺少;從價格來講,低檔次的和高價位的童裝不難買到,而中等價位的款式新穎、性價比高的嬰幼兒服裝則較少。
2.追逐時尚而輕視安全。時尚化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為了裝飾美化、突出嬰幼兒活潑可愛的天性,繩帶、飾品、小附件等紛紛使用在嬰幼兒服裝上[1],卻忽略了不牢固的小紐扣易被孩子誤吞,飾品上的胸針可能刺傷孩子,繩帶超長可能致意外傷害,艷麗的LOGO涂層可能含有重金屬或增塑劑等有害物質。
3.重金投入品牌宣傳卻壓縮質量成本,很多嬰幼兒服裝品牌在過度的品牌宣傳上,投入了巨額的成本,相比直接決定產品質量的生產環節卻極其薄弱,于是紛紛選擇外包生產,忽略了生產過程中的品質控制,與此同時在服裝面料及配件等材質的選擇上則盡量壓縮成本,不惜降低產品質量以彌補在宣傳上占據的成本支出。
4.嬰幼兒服裝新型面料的研發能力有待加強。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追求高品質的嬰幼兒服裝產品,加上國外品牌的環保理念和嬰幼兒服裝健康理念的加入,人們對面料的功能性要求也更高:如面料的吸濕排汗、防臭抗菌、抗紫外線等功能。嬰幼兒服裝的肌膚嬌嫩,所以嬰幼兒服裝的選擇也就更講究健康與舒適。
5.pH值是考核面料酸堿度的一項基本指標,由于人體的皮膚呈弱酸性,如果服裝的pH值與人體皮膚差異太大,會對皮膚產生刺激,其中嬰幼兒表現得最為明顯。面料pH值低于4.0的為偏酸性,服裝在儲存過程中易損;同樣的,高于7.5的為偏堿,該環境下細菌、病菌繁殖加快,對人體造成不適。考慮到嬰幼兒肌膚的特點,根據國家標準GB/T 29862—2003將嬰幼兒服裝面料的pH值限定在4.0至7.5之間[2],保證了嬰幼兒的健康。但抽查中發現有些相關產品的pH值高達9.3,關于pH值不合格,國家質檢總局早就有提醒,這容易對兒童皮膚產生刺激,進而引發皮膚疾病。pH值不合格主要是面料生產企業在染色整理加工過程中使用了大量酸堿性物質,又沒有采取合理的中和處理工藝。如果服裝pH值偏高或偏低,將直接破壞人體皮膚的平衡機理,減弱皮膚抵御病菌侵入的能力,可能造成皮膚過敏、瘙癢、紅腫等反應,甚至引發刺激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等,對兒童健康的危害更大。
2013年5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包括H&M、巴布豆等14種知名品牌的兒童服裝,甲醛、pH值等項目測試未過關。2013年5月30日,吉林省工商局通報2013年二季度童裝抽檢情況顯示,合格率僅為32.5%,不合格的原因有甲醛超標、pH值超標、纖維成分不合格、色牢度不合格。2014年8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2014年上半年進口服裝不合格12305例,其中嬰童服裝不合格1442例,pH值不合格的比例明顯偏大。不合格批次最多的前五名進口服裝品牌中,FOREVER21、ZARA、H&M和MANGO四個快時尚品牌全部進入。
6.有毒物質超標。有毒物質包括甲醛、禁用偶氮染料、增塑劑、重金屬[3]、氯苯酚、抗菌整理劑、阻燃整理劑等。2013年8月,浙江省質監局對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且復查不合格的產品進行了公告,溫州12家童裝生產企業上榜,標稱北京福愛貝嬰童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Coccobirillo針織內衣檢出甲醛超標。2014年9月媒體報道:浙江溫州工商局公布童裝抽檢合格率為60%,不合格項目集中在“游離甲醛超標”等。甲醛含量是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的一項指標。服裝面料生產時,為達到防皺、防縮、阻燃等作用,或為了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或為了改善手感,就會在助劑中添加甲醛[4]。當殘留的甲醛未被處理干凈,制成服裝后,會在穿著過程中逐漸釋放出來,與人體汗液結合或水解產生游離甲醛,對呼吸道黏膜、眼睛和皮膚產生強烈的刺激,引起頭暈、呼吸道炎癥和皮膚炎癥,嚴重的會導致血液病甚至癌癥。紡織品服裝使用含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5]之后,在與人體的長期接觸中,染料可能被皮膚吸收(這種情況在染色牢度不佳時更容易發生)并在人體內擴散。經過一系列活化作用會成為人體病變的誘因,對身體的危害十分嚴重。究其原因,是布料生產企業為了追求花型花色的美觀,在生產中有意無意地添加了含有可分解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而多數服裝生產廠沒有檢測手段,進貨時又沒有委托檢測部門進行此項檢測,造成有害產品流入市場。
嬰幼兒服裝質量監管的思考
目前,嬰幼兒服裝質量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有:人們對嬰幼兒服裝質量的了解度不夠,如果沒有不舒服的癥狀都不太在意服裝質量;政府和監管部門對嬰幼兒服裝產品質量需要注意的問題宣傳不夠;部分監管機構對標準的使用更新不及時;現行的嬰幼兒服裝的生產流通過程在眾多環節,產品生產、物流信息、檢疫檢測信息等均有太多人工參與,各個操作環節均容易產生錯誤虛假信息,且各個不相關環節間很難做到信息核實,影響產品整體管理及信息查詢,難以做到信息流整體的檢查管理,無法將監察管理信息傳遞到消費者手中。
提高嬰幼兒服裝質量監管的措施:
1.加強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嬰幼兒服裝安全。雖然,目前我國出臺了一些保障嬰幼兒服裝安全的法律法規,但我們仍需認識到這些仍不能完全保證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嬰幼兒能否健康成長關乎國家的未來,因此政府需要與時俱進,及時完善法律法規,讓嬰幼兒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2.相關部門需要狠抓嬰幼兒服裝等產品質量。質監部門承擔著企業及其相關產品的質量監管責任,為了保證嬰幼兒服裝質量,質檢部門應該保持質量安全監管的高壓態勢,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對風險大的產品加強監測和抽查,對制售假冒偽劣行為要重拳出擊,產品質量問題集中的地方要實施集中區域整治,對缺陷產品多的,要督促企業依法實施缺陷產品召回,讓消費者放心滿意消費,保證嬰幼兒服裝安全。
3.為了保證嬰幼兒服裝質量安全,相關生產和銷售企業在商品流通的每個環節都必須做到自律[6]。首先就是原材料的采購環節,生產企業要通過采購管理對整個采購過程進行監控,以保證所采購原材料是生產所需的符合質量要求的原材料。該環節必須做好以下兩點:(1)對采購工作過程進行控制;(2)對采購的產品進行控制。采購工作質量的控制有如下建議:合理安排工作,加強員工培訓,使每個人按職責辦事;加強對采購過程的控制,獎優罰過;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包括供應商的開發與維護;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協調。采購產品質量控制有如下建議:對采購產品提出質量要求,尤其是詳細的技術標準;對采購產品的驗收,包括對采購物品的檢驗及驗證。檢驗是對物品外觀進行檢驗,如面料的幅寬、疵點、色差等,驗證是對采購產品內在品質,如布料的染色牢度、成分含量等,通過請供貨方提供該批產品的第三方驗證報告、產品合格證明等進行驗證;對出現問題的采購產品進行處理,退貨或換貨;對每個供貨商的供貨情況做詳細記錄。其次,企業者自身有條件的,應對采購產品的內在品質在投產之前再進行檢測驗證。
4.消費者本身需加強對嬰幼兒服飾的相關認識[7]。嬰幼兒服裝不是時尚裝一定要注意安全:(1)產品不可干洗。因為目前常用的一些干洗劑多屬化學品揮發性物質,對耐受力差的嬰幼兒會產生不良刺激,影響其生長發育,所以標準提出不得采用這種方法清潔產品,并明確要求在產品上標明“不可干洗”的圖示或文字說明。(2)紐扣、拉鏈及金屬附件表面的光潔度。為了防止服裝穿著時對嬰幼兒造成傷害,標準要求產品上所有紐扣、裝飾扣、拉鏈及金屬附件無毛刺,無可觸及性銳利邊緣及其他殘疵,且洗滌和熨燙后不變形、不變色、不生銹。繡花或手工縫制裝飾物不允許有閃光片和顆粒狀珠子或可觸及性銳利邊緣及尖端物質。(3)甲醛的處理。甲醛又稱福爾馬林,在醫學上以液體形式用作保存人體或器官標本,工業上可作為清潔劑、生產塑料的原料、防腐劑等。甲醛在紡織服裝行業上主要在染色助劑以及樹脂整理劑中出現,多用于纖維、織物制品的著色、固色以及起到提高防皺、防縮效果。部分服裝成品的免燙定型整理也使用含有甲醛成分的助劑。醫學專家認為,福爾馬林是一種慢性中毒藥物,含有福爾馬林的紡織品服裝在穿著的過程中會逐漸釋出游離甲醛,通過人體呼吸道及皮膚接觸引發呼吸道和皮膚的炎癥,還會對眼睛產生刺激。長期接觸低劑量的福爾馬林會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新生兒體質降低、染色體異常,甚至鼻咽癌。高濃度的福爾馬林對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肝臟等都有毒害作用。
總結
嬰幼兒服裝產業涉及生產、銷售、消費各個領域,涉及國家立法、質監等多個部門。為了嬰幼兒能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政府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嬰幼兒服裝的生產、銷售以及質監等多個單位需要保持信息共享、積極配合、共同管理,同時需要社會各界進行有效的監督,保證嬰幼兒能穿上安全的服裝。
參考文獻:
[1] GB/T 5296.5—1998 消費品使用說明 兒童玩具使用說明[S].
[2] GB/T 7573—2009 紡織品水萃取液pH值的測定 [S].
[3] GB/T 17593.1—2008 紡織品重金屬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S].
[4] GB/T 2912.1—2009 紡織品甲醛的測定 第1部分:游離和水解的甲醛[S].
[5] 鄭凡,傅江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服裝中的“隱形殺手”[J]. 質量探索,2012(10):37-38.
[6] 劉德光,旅游市場營銷學[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1):90-105.
[7] 王軼慧,嬰幼兒服裝質量問題分析及解決對策[J]. 現代商業,2009 (9):5-6.
(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纖維檢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