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歡
關于中國“校服丑”的各種吐槽,在網絡上一直不絕于耳。似乎“丑校服”的魔咒無人能打破,多數學生和家長一方面不滿校服難看,卻又不得不繼續忍受“面口袋”運動款校服?!靶7蟆钡默F狀真的沒法改變?現今的校服市場發生了哪些變化?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纖檢》記者采訪了校服定制企業、優卡(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鎮。
“丑校服”仍是普遍的存在
追溯“丑校服”的歷史,要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1993年,國家教委印發了《關于加強城市中小學生穿學生裝(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提出城市中小學生穿校服要“樸素、大方、明快、實用”。正是從那時起,運動款校服迅速流行起來。時至今日,運動款校服仍是學生在校的主流服裝,無任何變化。
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針對3505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過半受訪者認為校服很丑。騰訊網去年也曾發起一項“您喜歡運動式校服嗎?”在線調查,吸引了15000多人參與,調查結果顯示:認為不喜歡的占73.26%、喜歡的占26.74%;其他還有,不美觀13.66%、不合身11%、不分性別14%、不分季節10.52%。
記者上班時,路過一所百年歷史的國際學校,發現不管男生女生仍然穿著質量一般的運動款校服,似乎與百年校史國際學校形象并未統一起來。國際學校尚且如此,可見運動款校服在中國非常普遍。
為何中國校服市場20年未變?王鎮表示:“雖然運動款校服在中國仍是主流,但也并非一點未變。事實上,中國校服市場正處在轉型期,學校、家長、學生也都越來越重視。去年教育部出臺的文件,對校服的要求和標準比以前高了很多,這也是觀念上的轉變。過去,家長自己在著裝上都不太講究,但隨著國內經濟形勢的發展,現在家委會反而比學校要求還高,只有衣服好才愿意訂購,哪怕貴一些。”
王鎮還談到這樣一件事。2010年,當時優卡還在做職業裝高級定制,優卡的創始人和北京四中劉校長有過一次會面,劉校長當時對四中校服特別不滿意。雖然四中學生在各方面都很優秀,但在做各種國際交流和文化活動時,因為校服的原因,顯得沒形象、沒氣質,一出場就輸給了國外學生。也是這次會面,北京第四中學成了優卡的第一個客戶。在經過大量國內外市場調研后,優卡給北京四中做了一個全品系設計,自此開始轉型校服市場。
“以往很多校服企業或工廠,出款都相對比較單一,要么是制服、要么是運動服,而我們的全品系設計,包括了春、夏、秋、冬不同季節,不同場合的著裝,很全面。”王鎮說。
從2010年開始到現在,和優卡合作的客戶已有100多所學校,大多是重點校和名校,而且,現在每年仍以一倍的速度遞增。在王鎮看來,很多名校由于和國外文化交流較多,更能意識到一套好的校服意味著什么。校服不應只是統一的管理工具,它更能體現出學校的治學理念、精神及品牌。
“我們最初就是從重點校、名校及特色學校開始的,這些學校都很重視自己的品牌形象及專屬性,也更看重自身的文化傳承,是我們重點服務的客戶。我們也經常到學校做校服禮儀講座,要讓學生明白,不同場合要有不同的著裝,比如活動、慶典、交流包括升旗,需要穿著制服;上體育課或者日常休閑時,可以穿運動服或者常服。但以往國內對這些并不講究,一套運動式校服,可以出現在任何場合,但從著裝禮儀來說,任何時候都穿運動服肯定是不合適的?!蓖蹑傉f。
“新商業模式”打破傳統校服市場
在為北京第四中學設計全品系的同時,優卡還針對整個校服體系做出了商業模式——“一加N”模式。一是標配,N是選配。也就是說,標配是學校為統一整體形象,要求學生必須購買和穿著的校服,比如一套制式校服或一套運動式校服;其他的選配就可以隨意,比如包、鞋、羽絨服、毛衫都在選配里,選什么、選多少都由自己來決定。
為此,優卡還為學校開發了專屬的線上訂購平臺,每個學校的學生,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籍號和密碼進入到所在學校的線上平臺購買其所需要的產品,也包括補單,而其他學校則進不去。王鎮說,“一加N模式和線上平臺結合的優勢是,學校把校服這一塊完全公開透明化了,包括價格,規避了其不該承擔的責任。學生和家長也為此高興,他們有自主權了,選什么、選多少都由自己說了算?!?/p>
據了解,目前很多學校在校服訂購上有專職人員負責,操作越來越透明。家委會、學生都會參與進來。王鎮坦言:“其實我們特別歡迎這種形式,去年我們為北京清華附中和北京十八中設計校服,從校服設計開始學生就參與進來了。設計款式圖出來后,讓學生自己選,我們負責打樣,然后,他們在學校里走秀,由全體學生投票選出他們最喜歡的校服?!?/p>
在優卡的校服定制中,有些客戶會詢問優卡定制的是歐美風格還是日韓風格。王鎮會強調,優卡是專屬設計,沒有風格的分類。只會根據學校的文化理念做專屬設計?!靶7ㄖ片F在還比較少,通常大的校服企業會做幾個標準款,學校要訂購就在上面繡個標,運動服也是這樣,只有兩三種顏色可以選擇,一款款的基本上沒有?!?/p>
此外,優卡的專屬定制還體現在配貨上,優卡的配貨是落實到每個班每個人,每一個訂貨的人都有一個專屬的袋子,把這個學生購買的品類全都配好,就像在淘寶上購物一樣,會直接送到家里或學校,也給學校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斑^去統一購買時,企業都是把一大批貨拉到學校去就不管了,老師就得把全部學生動員起來去發貨,非常麻煩?!蓖蹑傉f。
前不久,學生家長肖女士向記者吐槽,“我家孩子的運動校服是小學一年級發的,當時特別大,穿到現在孩子五年級了才合身。而且我是按孩子當時1米3的身高選的1米3的尺碼,但校服發下來后發現1米6的人都能穿上?!毙7执笥址蚀┢饋聿缓仙?,在傳統校服市場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象。
記者的一位朋友回憶,“上高中時,學校要求校服必須露在外面不能穿在里面,東北的冬天非常冷,里面必須要穿得很厚才行,所以就得買肥大一點的校服,里面才能套進很多件衣服御寒。但是春秋時,這套校服穿在身上就沒法看了,而且我們學校是要求每天都要穿校服?!?/p>
對于以上例子,王鎮表示,“傳統的運動式校服很少有合身修身的,但也有很多家長希望孩子三年就穿這一身校服,他會要求尺碼大一些,這是家長個人選擇問題,我們沒辦法干涉,只能去引導他們去選合體的校服。但我們在定制校服時,會有專業的量體師和咨詢師,要能保證穿上去合體,不會把1米3的校服做成1米6,反而會有1米35、1米65的尺碼,可供選擇。這樣實際上對我們的生產要求更加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