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海忠+楊華++邢秋明++陳浩++劉鐵硯

摘要:
GB/T 9176—2016《桑蠶干繭》新標準于2016年6月14日發(fā)布,并將于2017年1月1日開始實施。本文主要介紹標準的主要修訂內容,分析了新舊標準之間的主要區(qū)別,以利于相關生產經營主體和檢測技術人員正確地理解和應用。
關鍵詞:國家標準; 桑蠶干繭;產品;試驗方法
GB/T 9176—2006 《桑蠶干繭》 作為桑蠶干繭產品和試驗方法的基礎標準,自2006年發(fā)布實施以來,在準確反映桑蠶干繭質量、維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合法利益、穩(wěn)定蠶繭市場秩序和促進我國繭絲綢產業(yè)健康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以該標準為技術基礎,自2007年9月開始,中國纖維檢驗局組織全國18家承檢機構(實驗室),在江蘇、浙江、山東、廣西、重慶和四川等15個蠶繭主產區(qū)域實施了桑蠶干繭公證檢驗工作,公證檢驗涵蓋繭絲交易市場、生產企業(yè)(繭站)和使用企業(yè)(繅絲企業(yè))等主要生產交易環(huán)節(jié)。截至2015年末,累計完成桑蠶干繭公證檢驗36.05萬噸上,約占同期全國干繭總產量的20%,貨物經濟價值超過350億元。在實施公證檢驗的同時,該標準在干繭產品委托檢驗、質量監(jiān)督檢查和質量調查等相關活動中也發(fā)揮了重要的基礎技術支撐作用。
原標準發(fā)布實施已近10年時間,伴隨著繭絲市場環(huán)境變化,使用者和經營者對桑蠶干繭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質量指標的綜合化、專業(yè)化、特性化和實用化成為主要的需求方向,同時對桑蠶干繭產品質量的標識標注的準確性、科學性和實用性提出更高需求。
新修訂的GB/T 9176—2016《桑蠶干繭》中,增加了毛腳繭、過潮繭、統(tǒng)繭等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質量要求和判定,同時進一步完善了桑蠶干繭技術要求的組成要素,對于桑蠶干繭經營者的決策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1 條文理解
GB/T 9176—2016《桑蠶干繭》與GB/T 9176—2006版相比主要修訂內容包括:增加了潔凈、解舒率、毛腳繭率、霉繭率和統(tǒng)繭的術語和定義;修改了桑蠶干繭、萬米吊糙和毛繭出絲率的術語和定義;增加技術要求;修改了質量標志的組成和標示方法;增加了包裝及標志、貯存與運輸條款中產品名稱、質量標志、加工單位和產品標準等內容。
1.1 主要術語和定義
新舊標準的主要修訂術語和定義差異比較見表1。
1.2 技術要求(4.1—4.3,GB/T 9176—2016條款號,下同)
(1)修改了桑蠶干繭技術要求的指標組成(4.1)
為綜合反映桑蠶干繭質量,在參考國際相關產品質量標示方法和充分征詢相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對桑蠶干繭質量指標進行了增減。保留了潔凈、毛繭出絲率、解舒絲長和萬米吊糙四項指標,增加了解舒率、毛腳繭率和霉繭率三項指標。通過對10年來清潔指標影響桑蠶質量的狀況和趨勢分析,清潔已不再是反映其內在質量的重要指標,因此,本次修訂中去除了清潔指標。指標中毛腳繭指蛹體正常,未化蛹即被烘干的蠶繭。如果蛹體不正常(非化蛹繭)即使存在胸足或腹足,不屬于毛腳繭范圍。
(2)增加了基本級規(guī)定(4.2)
綜合考慮桑蠶干繭生產和交易行為中,生產、交易主體對桑蠶干繭基本質量的需求和習慣確定桑蠶干繭基本級概念,分為1級到6級,共6個級,按照蠶繭類產品交易習慣,1級為最高級,6級為最低級(與生絲產品級別分類相反)?;炯墭嫵芍笜艘罁?jù)為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和經濟價值的影響程度,包括:萬米吊糙、潔凈(級別)、毛繭出絲率、解舒率、毛腳繭率和霉繭率,根據(jù)2011年至2015年桑蠶干繭質量檢驗統(tǒng)計結果對基本級進行分檔。同時,為有效提高蠶繭收購加工質量,提倡蠶繭優(yōu)質優(yōu)價,規(guī)定了統(tǒng)繭的基本級一律定為6級。
(3)修改了指標分級分型規(guī)定(4.3)
潔凈指標:去除清潔指標作為分級規(guī)定,根據(jù)GB/T 1797—2008《生絲》的規(guī)定對潔凈級別進行了劃分。
解舒絲長指標:隨著自動繅絲裝備的普及,相對于立繅生產,解舒絲長指標對于生絲質量和產量的重要性有所降低,所以適當降低了TC型指標值,本著促進提高產品質量的角度考慮,將TD型指標值提高,即:將TC型的指標值由1000米降至800米,將TD型指標值由300米提高到350米,ZC指標值范圍由300米至1000米之間調整至350米至800米之間。
萬米吊糙指標:萬吊指標對繅絲生產效率的影響大,通過提高萬米吊糙各型號指標值的下限規(guī)定促進干繭生產加工質量的提升。將萬米吊糙分型Ⅰ至Ⅴ型指標的臨界值分別由3、5、7、9次調整至2、4、6、8次。
1.3 其他說明
4.2款和4.3款從不同角度對桑蠶干繭質量進行規(guī)定,4.2款側重于綜合反映桑蠶干繭整體質量,4.3款對關鍵質量指標做細化規(guī)定,利于工藝設計和生產組織。
潔凈、解舒絲長、萬米吊糙指標分級分型規(guī)定(表2)為表格合并表示法,潔凈、解舒絲長和萬米吊糙的指標范圍單獨對應所屬型號,三者間不存在統(tǒng)一對應關系。
1.4 質量標志(5.1—5.2)
質量標志的組成中增加了基本級,將清潔、潔凈級別修改為潔凈級別,保留了毛繭出絲率、解舒絲長和萬米吊糙指標,標示方法和代號做相應修改。基本級一般情況下(單批檢測結果)為一位數(shù),在統(tǒng)計分析時(多批檢測結果)可為兩位數(shù)。
1.5 檢驗規(guī)則(6.1?—6.3)
根據(jù)GB/T 20000.1—2014《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一部分:標準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詞匯》中“產品標準除了包括適用性的要求外,還可直接的或通過引用間接的包括諸如術語、抽樣、測試、包裝和標簽等方面的要求,有時還可包括工藝要求”的規(guī)定,增加了檢驗規(guī)則條款,主要包括抽樣方法、試驗方法和復驗規(guī)定。
1.6 包裝、標志、貯存和運輸(7.1—7.4)
(1)修改了包裝袋材質要求,包裝袋材質不再限于布袋或麻袋,包裝材質只需滿足透氣且不損傷繭質的紡織品即可,規(guī)定既擴大了適用包裝材料范圍,又達到確保不損傷繭質的目的。
(2)增加了標志內容,根據(jù)《產品質量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標志內容增加了產品名稱、產品編號、質量標志、執(zhí)行標準、生產單位和加工單位地址等必要信息,便于客戶了解生產加工的基本情況和質量問題追溯。
(3)增加了標志的材質和樣式要求,為提高管理、物流、交易和質押過程規(guī)范有效化管理,對標志材質、規(guī)格尺寸和懸掛位置等做了明確規(guī)定。
桑蠶干繭標志樣式(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對桑蠶干繭標志規(guī)格尺寸等信息予以明確。
2 意義
作為繭絲綢領域的基礎和主要標準,《桑蠶干繭》和《桑蠶干繭試驗方法》國家標準1988年第一版發(fā)布實施,2006年第一次修訂版發(fā)布實施。本次修訂充分考慮了生產、加工、檢測、交易等環(huán)節(jié)對質量和技術要求的合理需求,參考和借鑒了國際國內相關纖維標準體系結構,作為連接鮮繭加工和生絲生產環(huán)節(jié)的紐帶,充分保證了技術內容先進性和適用性。隨著生產方式、市場交易和監(jiān)督管理的變化和需要,及時優(yōu)化調整標準結構,補充完善技術內容,在促進繭絲綢產業(yè)提質增效、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方面將進一步發(fā)揮基礎性作用。
[作者單位:畢海忠,中國纖維檢驗局;楊華,山東省纖維檢驗局;邢秋明,浙江省湖州市纖維檢驗所;陳浩,國家繭絲綢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山東);劉鐵硯,四川省纖維檢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