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永,薛麗君,王學武(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銀達中心衛生院懷茂分院,甘肅酒泉730000)
二甲雙胍與吡格列酮聯合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
王克永1,薛麗君2,王學武1(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1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2銀達中心衛生院懷茂分院,甘肅酒泉730000)
目的:探討二甲雙胍與吡格列酮聯合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2013-01/2015-01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n=45)和觀察組(n=45).對照組采用二甲雙胍治療,觀察組采用二甲雙胍與吡格列酮聯合治療.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對比,并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13%,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3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二甲雙胍聯合吡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二甲雙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地攀升[1].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二甲雙胍與吡格列酮均具有改善胰島素抵抗及糖代謝的作用,是臨床常用口服降糖藥物[2].本研究旨在探討二甲雙胍與吡格列酮聯合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2013-01/2015-01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病歷卡號交替隨機分組發,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45)和觀察組(n=45).其中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34~73(平均51.7± 2.2)歲;體質量60~81(平均63.8±4.6)kg.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35~74(平均52.3±2.6)歲;體質量56~84(平均62.8±5.1)kg.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和國際糖尿病聯盟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3].本研究在醫院相關倫理委員會的監督和患者知情同意下進行.兩組患者年齡、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二甲雙胍(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規格:0.25 g/片,生產批號:20111128)進行治療,口服,0.5 g/次,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吡格列酮(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規格:15mg/片,生產批號:20111209),口服,30 mg/次,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6個月.
1.3療效評價 依據我國藥物監督管理局對降糖藥物的評價標準,將治療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其中顯效: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7 mmol/L或 FBG較治療前相比降低超過30%;有效:FBG<8.5 mmol/L或FBG較治療前相比降低10%~29%;無效:FBG較治療前相比降低小于10%或FBG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 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比較 對照組顯效例數顯著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7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比較 [n=45,n(%)]
2.2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均較輕,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13%,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3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是一種嚴重的內分泌性疾病,其發病率也逐年升高,其可以引發多種并發癥,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等[3-4].而2型糖尿病是人體自身能夠產生胰島素,但細胞無法對其作出反應,使胰島素的效果大打折扣.但這并不表示患者體內胰島素完全喪失效應.相關研究[5]表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過量生成胰島素,但其發揮效應較差,造成相對缺乏的效果,只有通過藥物刺激,激活其作用或者提供效應.
臨床上主要應用的降糖藥為二甲雙胍,其主要機制是通過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機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提高對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異生,降低肝糖輸出,阻礙腸壁細胞攝取葡萄糖,增加胰島素介導能力[6].相關研究[7]報道,單獨使用二甲雙胍時降糖效果不明顯,其原因可能與無法促進脂肪合成作用有關.而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類抗糖尿病藥物,屬于胰島素增敏劑.本研究通過聯合用藥,取得良好的療效.吡格列酮的相關研究表明,它可以減少2型糖尿病患者機體組織和肝臟的胰島素的抵抗,通過減少肝糖的輸出,增加葡萄糖在體內的處置達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其作用機制是高選擇性的激動過氧化物酶小體生長因子活化受體-γPPAR-γ1,PPAR-γ的活化可調節許多控制葡萄糖及脂類代謝的胰島素相關基因的轉錄[8].
本次研究發現,采用二甲雙胍聯合吡格列酮進行治療的患者有效率高達95.56%,而單獨采用二甲雙胍進行治療的患者有效率僅為77.78%.本研究還發現采用二甲雙胍聯合吡格列酮進行治療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也較低.
綜上所述,二甲雙胍聯合吡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歐陽麗輝,彭六保,曾小慧,等.2型糖尿病患者的新選擇:利格列汀[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3,32(2):92-97.
[2]梁菁菁,鄒大進.二甲雙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聯合應用磷酸西格列汀的成本-效果分析[J].上海醫學,2013,36(5):414-417.
[3]全會標,高勇義.甘精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或/和吡格列酮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6):1586-1587,1590.
[4]李會會,姜 濤,康 慨.吡格列酮及二甲雙胍對初發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6):4454-4456.
[5]廖志紅,李延兵,修玲玲,等.二甲雙胍與吡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謝作用的對比研究[J].廣東醫學,2003,24(10):1033-1035.
[6]吳茂林.二甲雙胍聯合吡格列酮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8):7-8.
[7]黃蘭香,侯志梅,阿依古麗·玉努斯.二甲雙胍聯合吡格列酮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新疆醫學,2011,41(10):26,29.
[8]王 宏,葉 丹.二甲雙胍聯合吡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及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0):25-27.
R587.1
A
2095-6894(2016)07-43-02
2016-06-12;接受日期:2016-06-28
王克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農村常見病預防與控制.E-mail:wangky976@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