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留守兒童的生命態度及其對策研究

2016-10-22 03:29:42萬增奎
心理研究 2016年4期
關鍵詞:意義價值兒童

萬增奎

(南京曉莊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南京 210017)

留守兒童的生命態度及其對策研究

萬增奎

(南京曉莊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南京 210017)

為了探討農村留守兒童自然生命與價值生命的態度特點及其影響因素,以便更好地為社會、家庭和學校實施生命教育,采用生命態度量表、自尊量表、道德感量表對江蘇蘇北地區 650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總體特點上,農村留守兒童更重視價值生命;在性別上,女生在自然生命量表得分比男生高;父母打工方式、家庭居住條件對生命態度無顯著影響;留守兒童的自尊、道德感對留守兒童的生命態度有顯著影響。

留守兒童;生命態度;自尊;道德感

1 問題的提出

人的生命離不開陽光的沐浴,更離不開教育的滋養,它是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的統一體。當今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命態度已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農村留守兒童正是最需要得到科學生命教育的關鍵節點,但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生命教育中的家庭教育部分基本上等于缺失。農村留守孩子存在對生命保護能力不足,安全意識差,自護、自救缺乏等諸多問題。有研究發現,留守兒童存在自己有被歧視感,有自己生活不如別人的想法,甚至覺得自己有被遺棄的感覺,在生活態度上還缺少積極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激情。本文旨在探討農村留守兒童自然生命與價值生命的態度特點及其影響因素,以便更好地為社會、家庭和學校實施生命教育。

1.1生命態度的含義

所謂生命態度就是人們在生活的各種處境中對待生命(包括自我的生命、他人的生命甚至其他生物的生命)的認知、情感以及行為傾向。從生命態度內容上看,可以分為對自然生命的態度和對價值生命的態度。自然生命的態度包括是否珍惜生命和是否懂得珍惜生命,價值生命的態度包括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態度與對待死亡的意義和價值[1]。自然生命是以一種本能的方式存在的肉體生命,價值生命是對理想、道德、情感、價值的追求。從生命態度對于生命活動的影響上看,生命態度可以分為兩類:積極的與消極的。積極的生命態度應是順應其本身特點而發展的,表現為符合家庭、性別等特點,充滿開朗的、自尊的和高道德感的態度,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命,那么他的生命質量是進步的、高的。而消極的生命態度則表現為悲觀的、漠視的、自卑的和低道德感等等,以消極的態度面對生命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

我國古代的道家宣揚自然生命,認為生命存在于自然的狀態。因而道家崇尚順其自然、超然物外、尋求無為而治的自然主義生命觀。老子有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老子認為,一切生命都源自于道,而道創生、養育萬物的過程是無目的無意識的自然過程,最終都是受到自然的支配。

而價值生命與儒家的觀點有很大的聯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儒家生命觀的主要內容。儒家倡導“孔顏樂處”,即每個人無論處境有多艱難,都要有保持樂以忘憂的精神境界和豁達的處世態度。孔子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的生活就是一種典范。

儒家的生命觀認為“天地之性,人為貴”“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人是萬物之靈,是天地之心,人應該有健康積極的生命態度,不只是對生命的自我尊重,也是為親人負責。因此,儒家為整個社會提出了諸如仁義禮智、三綱五常等等生命價值規范,鼓勵人生在世應實現自己的價值,堅持在人與社會、與他人的和諧關系中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1.2生命態度的理論

1.2.1人本主義的生命態度觀

人本主義的生命態度的核心理念是倡導人要有尊嚴的生活,人的生命得到發展和完善的前提是人的價值得到實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所以每個生命都必須得到應有的尊重。人本主義生命態度觀的代表人物是馬斯洛與羅杰斯。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有潛能實現的本能,人本主義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人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讓學生去關愛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將學生對生命的體驗與感受納入到平時的教學課程中,要讓教育因為人而存在,以促使每個人的潛能發展達到最好的狀態,最終實現完美的人性。

1.2.2存在主義的生命態度觀

存在主義的生命態度觀認為,每個人如果都處在虛無縹緲的世界里,在這種世界里是看不到人生存意義的,人可以利用現有的物質進行自我改造,改造的目的就是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存在主義生命態度觀的代表人物有讓·保羅·薩特、雅斯貝爾斯、海德格爾。薩特認為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體外的靈魂,道德和靈魂都是人的生命在其延續的過程中衍生出來的,人的生命一旦終結,靈魂與道德就不復存在。雅斯貝爾斯作為存在主義生命觀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 “從事哲學即是學習死亡”的一個哲學命題。薩特與海德格爾將存在主義生命觀發揚光大,給后來者建立了一座讓人敬仰的哲學豐碑,他們二者都認為死亡是生命的一種延續。特別是海德格爾的死亡哲學也稱作“責任哲學”,該理論沒有僅僅探究死的話題,而是更進一步將死的哲學過渡到生的問題上,分析死在人生中的地位和影響,以及重塑死在人生的價值感、意義感和力量感。

1.2.3信仰主義的生命態度觀

信仰和意義問題是人的本質問題,人是作為一種追求意義的存在。追求生命的意義是人類存在的一種基本需要,它標志著人類存在的本質。弗蘭克爾認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意義,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條件下其生命意義也不同。生命意義是獨特的,但是在人生發展過程中人們的經歷有一些相同之處,因此不同的人之間,在生命的某個階段也可能產生共同的生命意義,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以及生活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人,也可能具有共同的生命意義。

華特士和弗蘭克爾提倡的生命態度理論實質上是一種信仰觀。華特士提倡兒童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信仰的理解,鼓勵他們將和平、愛、智慧和快樂這些普遍的精神原則應用于自己的人生,引導他們在探索宇宙真義的同時,尋找支持自己戰勝未來人生各種苦難、獲得人生幸福的精神信仰。生命教育的信仰是行動中的信仰。弗蘭克爾認為生活是有意義的,即使是面臨最悲慘的境遇——痛苦和死亡,只要我們以正確的立場和態度來對待,也可能轉變為某種積極的東西,轉變為某種意義。比如,人們可以把痛苦轉化為一次人性的成就或勝利;而死亡也不是沒有意義的,它可以提醒我們存在的短暫性,喚起人生的責任感,使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有意義的選擇。

1.2.4非理性主義的生命態度觀

非理性主義的生命態度觀否定或限制理性思維的能力,強調乃至夸大直覺、本能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該理論從一種全新的角度來反思人的生命本質。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的理性相比,人的直覺更具有本源性與實在性。其代表人物是柏格森和叔本華。柏格森認為世上所有生命的演化都是 “生命意識”與“生命沖動”的結果。叔本華則認為生命意志決定一切,它是世界的本質,生命的存在靠的是一種強大而神秘的生命力。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工具

生命態度量表。主要參考王彥樸等的大學生生命意義量表和華東師范大學馬和民中小學生生命態度量表(SMTD-LB簡化版)[2],共計20題,分為自然生命分量表和價值生命分量表。量表含生命態度指數等級、常模標準及其代碼。生命態度指數等級分為生命態度積極、生命態度較積極、生命態度中庸、生命態度較消極、生命態度消極。其中生命態度積極標準常模為85≤X<100,編碼為SMTD-D-1。生命態度消極標準常模為0≤X<40,編碼為SMTD-D-5。

自尊量表。采用羅森伯格(Rosenberg)編制的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該量表最初是用以評定青少年關于自我價值和自我接納的總體感受,目前它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測量總體自尊的工具。SES在國內修訂中應用信度、效度均達到要求。在已有的研究中,重測信度0.85,說明量表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與可靠性,量表的效度為0.87,也比較理想。SES由10個條目組成,被試直接報告這些描述是否符合自己。SES評分為四級評分,每個項目的答案從1(非常符合)到4(很不符合)分為4級計分,其中5個條目是正向記分,5個條目是反向記分。量表的得分范圍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也越高[3]。

道德感量表。主要采用本人的青少年道德自我認同問卷[4],問卷包含了16個項目。道德自我認同反映了個體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自我形象感,分為兩個維度:一是內隱維度,反映了一系列的道德特質是否處在自我概念的核心,與自我價值感的“內在自我”相對應;二是外顯性維度,主要是看這些特質是否在外顯的行為中表現出來。各個項目的載荷在0.57~0.71之間,分半信度為0.69,同質信度達到了0.85。

2.2研究對象和數據處理

研究對象選取淮安區曙光雙語學校、盱眙仇集小學、觀音寺小學、泗陽王集中學、淮陰區劉老莊小學等五所學校共計650名留守兒童為被試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和自編訪談提綱,并結合學生性別、居住條件、父母打工方式等條件進行分析。后期數據采用了SPSS18.0等軟件進行了處理。

3 結果分析

3.1信度檢驗

本次研究首先進行信度分析。由于本量表的回答是分級的,因而分數也是多級的,故采用克倫巴赫系數來表示同質性信度。經過統計分析得到本次問卷同質性信度Alpha系數為0.92,分半信度為0.81。

3.2留守兒童生命態度的特點

3.2.1總體描述

留守兒童生命態度內容可以分為對自然生命的態度和對價值生命的態度。通過對留守兒童生命態度的考察,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留守兒童的生命態度

從表1中可以看出,留守兒童的自然生命量表得分表現為中等重視,價值生命量表得分表現為比較重視,說明留守兒童比較重視價值生命,更關注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但是自然生命量表的標準差較小,在總體得分上自然生命量表得分比價值生命量表得分較為穩定,即學生的思想波動小,受外界影響較小。

3.2.2性別差異

為了考察性別與父母打工方式對留守兒童生命態度的影響,采用方差分析,統計結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留守兒童自然生命的性別差異

表3 不同打工方式下自然生命觀的性別差異

從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性別對自然生命有顯著影響,性別不同,自然生命水平不同。由表中p=0.63可以得出,性別對價值生命無顯著影響。即不論男女生,在對待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與對待死亡的意義和價值上,采取了一致的態度,沒有統計意義上的區別。

不論父母打工方式如何,女生在自然生命量表上的得分表現普遍比男生高,總體表現為比較重視,而男生則相對表現為中等重視。男女生的差異應與男女生的性格有高度相關,女生天性比較感性,情感比較細膩,富有同情心,能用平靜的心態對待事實,不會一味地抱怨與指責。也許正是男女生的生理結構以及性格差異,導致了他們在對待生命態度上產生了不同。

3.2.3父母打工方式的影響

本研究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方式作了分類,共四種情形:只有父親在外打工;只有母親在外打工;父母親都在外打工;父母都沒有出去打工。為了考察父母打工方式對生命態度的影響,采用方差分析,統計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父母打工方式對生命態度的影響

由表4中可以看出,p均大于0.1,即在統計學上父母打工方式對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沒有顯著影響。這說明父母外出打工,不能經常回家,則對留守兒童的生命態度影響較小,不能起到關鍵作用。

3.2.4家庭居住條件的影響

本研究對留守兒童的家庭居住條件也作了分類,共分六種情形: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和媽媽;在親戚;在學校。為了考察家庭居住條件對留守兒童生命態度的影響,采用方差分析,統計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家庭居住條件對生命態度的影響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p均大于0.1,在統計學上,不能肯定地證明居住條件對生命態度有顯著的影響。留守兒童不論和誰住在一起,對他們的生命態度影響都比較小,說明看護人不能給予他們正確的生命態度教育,對留守兒童的生命態度觀影響力較小。

3.3留守兒童生命態度與道德感、自尊的相關分析

3.3.1自尊對留守兒童的生命態度影響分析

為了考察留守兒童的自尊對生命態度的影響,將自尊水平按總分由高到低進行順序排列,將兩端各占27%的被試分別命名為高分組和低分組,對兩組被試在每個項目得分的均數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其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自尊水平的留守兒童的生命態度

從表6中的描述來看,自尊對留守兒童的自然生命態度和價值生命態度有顯著影響,即學生的自尊心高低對學生的生命態度影響較大。自尊心高分組在自然生命態度和價值生命態度上都表現得比自尊低分組得分較高,說明自尊高分組表現得相對珍惜生命和懂得珍惜生命。高分組更易關注自己的生命狀態及生命意義。

3.3.2道德感對留守兒童的生命態度影響分析

為了考察留守兒童的道德感對生命態度的影響,將道德感按總分由高到低進行順序排列,將兩端各占27%的被試分別命名為高分組和低分組,對兩組被試在每個維度得分的均數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其分析結果如表7所示。

留守兒童的道德感對其自然生命有一定影響,高道德組的留守兒童的自然生命量表的得分為34.5分,屬于比較重視,而低道德組的得分為30.8,屬于中等重視。兩者之間有很大差異,高道德組表現得更加珍惜生命和懂得珍惜生命,而低道德組可能因為其不太關注道德素養,從而對自然生命表現得比較漠視,以致得分較低。

留守兒童的道德感對其價值生命也有一定影響,低道德組得分比高道德組得分較低,表現出道德對留守兒童的價值生命有一定的影響力。高道德組的學生可能表現出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較為關注,對自己的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有很強的求知欲,表現出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追求。

表7 道德感對生命態度的影響

4 結論與對策

綜上分析,留守兒童在生命態度量表上的得分中顯示:女生在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的得分上普遍高于男生,這可能與女生的性格有關,女生心思細膩,善于觀察,對于弱小生命容易產生關愛的心理;而男生則表現得大大咧咧,對于其他生命忽視,從而產生對生命態度關注度較低的情況。在教育中我們應當注意男女生的性別差異,這樣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學校與家庭應從自然生命與價值生命兩方面綜合考慮,尋求一種相對平衡和穩定的方式來給留守兒童進行生命教育。

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左右,因此,親情缺乏,生活孤單、無助等是農村留守兒童時刻要面對的困境。他們對自己生活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等直接影響到他們對生活的態度、價值觀的取向、意志行為的選擇。生命意義是每個人生活的動力和源泉所在,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才能夠使他獲得克服生活中的所有挫折和困難的勇氣與信心,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應對生活中的磨難。人是生命意義的存在,人活著是為生命意義而活著,而且每個人活下去的理由也是他自己所認可的生命意義。然而農村留守兒童卻因為居住條件、性別、教育環境、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而產生了一系列的偏激的甚至錯誤的生命態度觀念,諸如在生命態度上,漠視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在生活態度上,缺少積極的生活方式,缺少生活的激情。

4.1引導生命教育

教育部門需要將生命教育納入留守兒童學習的課程內容之中。我們珍愛生命,因為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我們追求生命之意,因為意義引導下我們將不再迷惘。教育是生命的教育,脫離生命的教育猶如魚兒失去大海,鳥兒失去天空。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對于自我、生活、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等問題會感到茫然和困惑。

4.1.1保護生命

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沿襲著重精神生命輕自然生命的傳統。人的生命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維持人的生命存在是每個人最自然的、不可剝奪的權利,理應受到全社會每個人的承認、尊重與維護。對他人的尊重和對他人價值的承認,首先是對他人生命存在的尊重與承認。那些不愛惜自己生命、殘害他人生命的做法,是對生命的褻瀆。保護生命的教育應當著眼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敬畏生命的教育。生命是脆弱的,我們要通過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有限性和不可逆性;生命又是神圣的,在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生命珍貴的同時,還要推己及人,推人及物,以敬畏的態度去善待一切生命。二是生命責任感的培養。所謂生命的責任感,首先指的就是對自己生命負責;其次,從社會學和倫理學的視角看,人是生活在一定社會關系之中的,人活著,就意味著一定的責任和義務。所以,任何人的生死絕非其個人之事,更是家庭的和社會的。因此,我們還應該教育學生努力把個我的生命和類我的生命相聯結,培養其生命責任感、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三是生存能力教育。據有關部門統計,造成我國少年兒童意外死亡的有8大類傷害:衛生、中毒、交通事故、搶劫綁架、觸電、溺水、燒傷、窒息。在0~14歲兒童中,居首位的傷害是溺水,占39.4‰;交通意外次之,我國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少年兒童約有8000人。身為教師,理應要教給學生各種生存的知識、方法和遇到各種生存危機的處理辦法、逃生的本領,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防止任何可能性的傷害事件發生。所以,學校必須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包括飲食安全、運動安全、交通安全、用電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自救等。

4.1.2欣賞生命

生命教育不僅應該讓受教育者學會生存,而且要學會審美地生存。現代社會工具理性的膨脹,導致了人性的內在分裂,尤其是感性和理性的分離、物質對精神的壓抑、人與自然的脫節等現象變得日趨明顯起來。當我們的青少年面臨著自然生態的不斷惡化、拜金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盛行、應試教育帶來的心理重壓和人格異化等等生命困境的時候,我們拿什么去拯救他們的心靈?在韋伯看來,審美具有某種“救贖”功能:“無論怎樣來解釋,藝術都承擔了這一世俗的救贖功能,即它提供了一種從日常生活的刻板,尤其是從理論的和實踐的理性主義的壓力中解脫出來的救贖。”對美的追求可以給刻板壓抑的生活帶來色彩、生機和希望,使人覺得生存有意義。為此,我們呼喚生命美育的教育。

如果我們學會以欣賞的眼光看待生命,把這些負面狀態看作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的話,那么我們就會正確地對待生命歷程中所遭遇的一切苦難、不幸、傷痛、失敗、打擊和災難。生命美育可以讓我們學會欣賞生命的美,發現生命的魅力,實現海德格爾所向往的“詩意的棲居”。

4.1.3尊重生命

在一個日益開放,具有多元文化、多元價值觀的社會里,要教育學生彼此尊重,教育者自己就必須以身作則,在教育過程中學會尊重受教育者。我們的教育者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不能將學生作為追求自我利益的手段,不能打罵學生,任意侮辱學生的人格。尊重人格是尊重生命的最根本體現。其次,要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教育應為學生的自主選擇提供條件并教育學生學會選擇。我們的教育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展開自己生命的方式,鼓勵其為自己的真實理想或信仰去生活,樹立對自身的責任感。

4.1.4引導生命

天地之性,人為貴。教育是一種價值引導,就是用最理想的、最美好的社會圖景引人向善,使人具有向善之心。以個體生命為基本立場的生命化教育應該將“人性向善”作為基本價值預設,使教育能夠將人性中善的一面、好的可能性引導、挖掘出來。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做一個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人。要幫助弱者和無自衛能力者。要幫助患難的同志。不要損害人。要尊重、愛戴父母——是他們給了你生命,又在撫養你,希望你成為一個城市的公民,成為心地善良、心靈純潔的人。”[3]生命化的教育要關注學生當下生活,從學生的當下生活中去尋找、實現各種可能生活。

4.2生命教育的途徑

4.2.1家庭途徑

農村留守兒童對生命態度的看法與家庭因素有很大關系。根據調查顯示,父母打工方式與居住條件雖然影響較小,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應當注意這些條件是否會發展為中介影響因素,不同的家庭條件下,留守兒童都會顯示出不同的生命態度觀。對那些生命態度比較消極的留守兒童,家長應讓留守的孩子跟家人去農田里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學習植物生生不息的精神,還可以讓他們飼養一些小動物,培養對動物的積極的生命態度。對那些價值觀較低俗、漠視生命的留守兒童,外出的父母可以通過信件、電話,有條件的可以使用視頻聊天(形象生動)等方法進行教育。另外還要向孩子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人生感悟等,使孩子能切身體會父母的情感經驗,學會正確的生命態度觀念。

4.2.2學校途徑

學校教育要高度關注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放在與其他學科相同的地位,并作為重要研究課題時刻重視。當今,許許多多的學校都只注重學生的考試分數,從來不關心留守兒童的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的教育。他們只對學生的成績表現出一絲的興趣,經常拿學生的考試分數互相攀比,卻不能真正地去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來開展素質教育,從而使留守兒童產生眾多的生命態度問題。學校應為留守兒童生命教育提供一定的支持與保障,同時應把生命教育作為一項重要課題常抓不懈。

生命教育應當與學校條件相結合,如結合自然學科給農村留守兒童進行自然生命教育,同時還可結合品德、政治等哲學課程進行價值教育,開展學習名人名言、人物事跡等活動,讓留守兒童學習人生觀、價值觀,從而使留守兒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4.3生命化實踐

留守兒童生命教育實踐是一種蘊含多重實踐方式的教育實踐活動。

4.3.1安全教育實踐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實踐形式之一。在我國,農村留守兒童交通安全事故頻繁出現。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主要內容就是進行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即增強自我防護意識,提高安全自救能力,讓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在遇到意外情況時能夠有效保護自身或他人的生命安全。例如,教會留守兒童一些最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識,讓學生知道發現火災如何逃生,遇到煤氣泄露如何處理,自己或同伴受到意外傷害時如何做緊急處理等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

4.3.2道德教育實踐

生命教育的理念中包涵了對理想道德教育的追求與向往。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一書指出:世界上“有兩種事物,我們越是經常、持續地對它們反復思考,它們就總是以莫名的驚嘆和敬畏充滿我們的心靈:這就是頭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法則”。康德所說的“頭上的星空”代表的是宇宙自然,體現的是自然法則。“內心的道德法則”代表的則是人類內心的自律,體現著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和尊嚴。人類的理性和道德賦予了人類強大的精神力量,使人超越了動物的感性存在,獲取了人類的價值和尊嚴。對農村留守兒童來說,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過一種符合自然的生活,毫不虛偽和欺騙,生命才能獲得它的價值和意義。

4.3.3死亡教育實踐

誰教會人死亡,誰就教會人生活。在發達國家,死亡教育已經成為了生命教育的重要實踐形式。所謂死亡教育就是以適當的方式讓留守兒童逐步認識死亡,讓留守兒童認識到死亡是一種自然現象,消除他們對死亡的恐懼感,并通過認識死亡來感悟人之有限生命的可貴,從而使農村留守兒童能夠珍惜自己的人生。向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死亡教育時,教育者要選編合適的教材、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同時結合生理衛生常識、健康教育等內容,自然而然地讓中小學生接受死亡。德國實施了“死的準備教育”,出版了相關的教材,引導人們以坦然、明智的態度面對死亡;在英國,學校也為農村留守兒童開設了有關死亡的教育課程,并通過“體驗”的方式使學生更進一步地了解死亡,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種子。

1劉曉紅.自戀與自賤交織——“90后”青少年生命態度研究.教育科學研究,2011,8:41-45.

2王彥樸等.大學生生命意義量表的編制.心理學探新,2012,31(5):463-466.

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8-320.

4萬增奎,楊韶剛.青少年道德自我認同問卷.心理科學,2008,(5):41-45.

Analysis o n the Life Attitudes and Strategies of t he Left-behind Children

Wan Zengkui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Nanjing Xiaozhuang College,Nanjing 210017)

To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atural life and value lif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life education by society,family and school,a n analysis was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about life attitudes,self-esteem and moral sense among 650 leftbehind children in northern Jiangsu rural areas.Results show ed that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p a 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value life compare to natural life,female scored higher than male in natural life;P arents working style and family living condition ha 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left-behind children’s life attitudes,whileself-esteem and moral sense ha 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left-behind children’slife attitudes.

left-behind children;life attitudes;self-esteem;moral sense

萬增奎,男,教授,博士。Email:zkwanpsy@163.com

猜你喜歡
意義價值兒童
一件有意義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有意義的一天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詩里有你
北極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六·一”——我們過年啦!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祝您健康(1990年6期)1990-12-30 06:51: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天堂网| 国产成人你懂的在线观看| 天天爽免费视频| 黄片在线永久|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欧美视频二区|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国产第一页亚洲|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91精品国产福利|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丁香婷婷激情网|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欧美日韩另类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精品.com|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激情综合网| 午夜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亚洲福利网址|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欧美在线视频a|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一级在线毛片|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91亚瑟视频| 国产一级片网址| 五月婷婷欧美|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三级欧美在线|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欧美亚洲激情|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