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吃火鍋沒有川崎怎么行?!”

舌尖上的中國,多少顆新星升起,多少頂王冠落地,唯獨這句廣告語卻歷久而彌新。
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川崎”火鍋調料的廣告在電視、報刊等媒體上熱播,“川崎”品牌迅速家喻戶曉。那時,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熱騰騰的火鍋,總忘不了蘸上一小罐“川崎”牌火鍋調料。可以說,“川崎”火鍋調料在整個社會轉型期的“黃金90年代”與“新世紀10年代”,顯著地提升了大眾的樂活感,成為一個時代的“拿起筷子就要尋找,放下筷子就會回憶”美妙回音。
“川崎”品牌創始于1991年,歷經20多年的發展,“川崎”的知名度及其文化內涵已經深入人心。公司常年來不斷提供健康美味的產品,獲得了海內外市場的高度肯定和青睞。金秋時分正值業內所謂的“火鍋大戰”的前傳期,周刊記者走訪了上海新川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培華女士,請她講述“川崎”的前世今生。
巾幗不讓須眉
創業再創業
上海的食品業差不多都知道,“新川崎”董事長陳培華是上海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浦江15期培訓班班長、企業家聯誼會執行會長,因為多次在困境中創業,人稱“火鳳凰”。

上世紀80年代,陳培華畢業于財經名校——上海立信會計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畢業后在一家企業從事財務管理工作。1991年3月立信會計學院的陳力生教授因青年企業家張忱要求推薦一位能共同創業又熟悉財務管理的合伙人,就把眼光落在得意門生陳培華的身上,他深知陳培華的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創業者潛質,又具有較強的財務管理能力,就介紹陳培華與張忱認識,并希望陳培華能幫助張忱走出困境。“那時候,張忱因經營威爾達飲料廠和歐克萊禮品廠欠下銀行200萬貸款、稅務部門61萬元稅款,”她說,在當時,這是一筆不小的數字,還貸,是當務之急。那是創業者紛紛試水的1991年,陳培華順應大潮于當年下海創業,以合伙人的身份與張忱(后來成為其丈夫)先后共同創建了上海天天商務實業公司和上海川崎食品有限公司。并通過一個項目的成功運作,幫助張忱迅速還清了在合作之前高達數百萬元的債務。
在川崎公司走過的20多年日子里,陳培華主內,負責主管資本運作與財務、稅務以及行政內務管理工作。但一旦企業面臨危機時,習慣低調的她都會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張忱在江蘇省淮安市的投資項目中因違法被工商部門列入黑名單后,無法正常履行職責,有鑒于“公司不可一日無主”,陳培華毅然出任天天公司和川崎公司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長,擔負起全面負責的重任。有原川崎公司的老員工說,“吃火鍋沒川崎怎么行?!川崎沒陳培華怎么行?!”之后,在公司發展再次遇到瓶頸,深陷資金短缺的泥潭時,她又適時引進了投資人,為川崎注入了新活力。
可以說,這是陳培華在1991年創辦川崎后的第二次創業。俗話說,創業難,二次創業更難。在引進投資,成立新川崎公司后,她又遇到了股東違約、與張忱離婚、尋釁滋事、市場擾亂等一系列重大變故及種種侵害,包括最近還有人在網絡平臺發布種種謊言、誹謗。對此,陳培華感慨地說,我不忘初心,堅持良心,我要對得起公司的員工,對得起幫助過我們的人,對得起社會,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第一位的,我個人的榮辱得失算不了什么。
謊言掩蓋不了事實,磨難使人堅強。近日,投資人瀚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國云博士說,“2011年我們開展盡職調查后,對陳培華女士一直秉持務實誠信、專注事業的精神非常認可,決定投資。事實也證明當時對這方面的決策是正確的。公司成立至今,陳培華女士為了新川崎的生存、發展,克服種種惡意攻擊、誹謗和市場擾亂等困難,堅持至今,令人欽佩。即使現在新川崎遇到種種困難,我們仍將一如既往支持新川崎,堅持民族品牌的發揚光大,直至實現既定的上市目標。”
20多年來,作為川崎公司和新川崎公司的創始人,陳培華刻意保持低調,放棄了很多出名或“露臉”的機會,始終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埋頭于工作。她說,名利對我來說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做成一個造福于社會的事業。現階段,我最孜孜以求的,是想實現“新川崎”上市的目標,新川崎,應該有新傳奇,這是我的川崎夢!
創新,新川崎的動力源泉

談及企業25年來穩步發展的動力,陳培華說:“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如果企業不創新,跟不上時代節奏,就會被淘汰。” “川崎”品牌就是在不斷創新中發展起來的。
20世紀90年代初,家庭食用火鍋大多是自己調制調料,既不方便,又難有好口味。“川崎”火鍋殫精竭慮地啟動了中華食文化的調料庫,選用20多種優質原料精心制作,又采用了100克塑料罐的小包裝,既美味又方便衛生,立馬受到消費者熱捧,很快風靡市場。陳董認為,除了產品的優質,新穎方便的包裝在產品的推廣中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包裝上的創意和改革甚至會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除了在包裝方面的創新,“川崎”更注重推進品牌的創新和建設,且不乏營銷推廣上的大手筆。例如:率先在央視和全國 100家地方電視臺連續集中發布調味品類廣告;常年包攬了幾乎所有上海公交車上的平面廣告;在上海推出了轟動一時的“一千萬元大贈送”的回饋社會的大型活動等等,品牌影響深入人心。
在產品結構的創新上,企業也在總結國內外低糖健康的研究成果上,組織醫學專家和營養專家研發出具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低熱量、高營養的低糖系列產品,引領社會步入21世紀“低糖或無糖”的世界。
以質量求生存

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上海新川崎位于浦東高東工業園區。走進公司大門,“食品安全 百年大計”大幅標語赫然在目,顯現出企業對質量的重視。談起質量,陳培華說:“由于當下特殊的市場環境,食品企業事實上已經是‘高危風險企業,稍有不慎,即萬劫不復,公眾有權利對‘吃進肚里的東西反復拷問。所以我們始終把產品質量當作企業的生命,因為‘舌尖上的敏感,如果它的銷售出問題,影響的是企業的利潤,而如果質量出問題,對企業來講可能是致命的。”
大概源于女性的細膩和執著,陳培華強烈的質量意識和危機感貫穿于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中,社會上每出現一次食品危機,陳培華都要“擊鼓示警”,把那些案例拿來作為“新川崎”的反省內訓或“挫敗寶鑒”,不斷強化員工的質量意識,鼓勵大家像啄木鳥一樣地搜尋制度短板。
首先,企業對食品原料的采購常常是“疑罪從有”。例如社會上出現“蘇丹紅”事件后,為了根絕購入的辣椒粉中含有“蘇丹紅”的可能性,新川崎就直接采購辣椒,自己加工辣椒粉。再比如花生,為防止黃曲霉菌的侵入,新川崎赴產地直購合格的花生,精細挑選,自己加工花生醬,企業對所有原料嚴格檢驗、嚴格執行相關標準,有時候幾乎接近“衛生強迫癥”的程度。陳培華常說:“業精于勤荒于嬉。對食品加工企業而言,要確保安全,最重要的還在于源頭,企業需要對供應商嚴格把關,建立原材料供應基地。”供應商中,與企業供貨合作長達10年以上的占70%。企業穩定供應渠道,并經常實地考察供應商生產基地,堅決執行相關標準,有力地保障了食品安全的源頭。
新川崎依托嚴格的質量標準及先進生產制造設備保障產品質量。企業全面建立ISO質量體系,利用科學的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的臨界控制點)體系關鍵點控制方法,將每一道生產程序嚴密監控;利用先進的檢測技術確保產品的安全性。現已獲得HACCP、ISO-9001、ISO-22000等質量安全體系認證。
新川崎最后的大招是通過產學研合作,占領質量高地。企業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經營方式,與上海交通大學及復旦大學合作,在食品安全檢測、個性化營養、功能性食品等方面開展研究和應用,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實現科研成果的產業化。一個足可告慰消費者的好消息是,日前,在上海市科委的領導下,“新川崎”將建立上海市唯一的功能性調味品工程中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出任主任的工程中心將助力“新川崎”成為上海乃至全國功能性調味品的領頭羊。
事實上,“新川崎”的所有產品都對標美國FDA、歐盟等標準,已經在多個國家的華人超市中銷售,獲得消費者廣泛的佳評。
依托“互聯網+”
光大“川崎+”

企業于2011年引進了戰略投資人——時代伯樂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了首輪數千萬元戰略投資資金的融入,成立了上海新川崎食品有限公司,真所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如今的“新川崎”已經走上了一個新的起點,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成立了董事會,重新架構了企業的管理層,加快企業各項工作的推進,企業的運作效率迅速提高,有望在近年實現上市的目標。
在陳培華眼里,上市對企業來講不是目的,也不僅是幫助企業融資而獲得資金,而是通過上市這樣一個過程,倒逼企業不斷完善和治理企業,使企業在一個更高的維度上運行。
經過20多年來的營銷積累,“新川崎”的線下傳統渠道(流通和終端)已經非常成熟,合作15年以上的一級代理商就有幾十家。根據一項市場調查,從1991年到現在,就火鍋調料盒裝產品的銷售量來說,“川崎”始終保持全國排名第一。
有鑒于“美譽度就是生產力”,自2014年開始,公司決定開拓新的渠道——電商。陳培華認為,發展電商一是可以重塑品牌,使品牌受眾年輕化。通過電商平臺和互聯網營銷推廣,將贏得年輕一代主力消費群體的品牌認知和線上消費。
二是通過新渠道積累大量有用數據。通過電商活動能夠能更好地了解消費者及其消費需求。通過與消費者的交流以及購物評價等,掌握市場對產品的需求數據,有利于企業開發產品和提供服務。
三是以更低的成本開發更多的新品。企業可以將新開發的功能性產品先在線上試水,在取得良好的市場反應后,再拓展線上線下的營銷,大幅增加銷量。
為此公司專門組建了電商運營團隊,迅速在天貓開設了川崎食品旗艦店,又進入天貓超市,同時進駐京東、一號店、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電商初見成效,去年就進入了天貓“雙十一”的主會場,銷量逐月提升。今年公司將加大投資,大力發展電商。目前新川崎正在籌建更大的營銷平臺,準備開設基于天貓平臺的綜合性食品旗艦店。綜合旗艦店將不僅銷售“新川崎”生產的火鍋調料、元貞糖、調味汁、風味醬、健康飲品等系列產品,還將擴展到營銷其他食品企業的糧油米面、生鮮等產品。可以預見,“新川崎”將打造出一個線上的食品王國。
厚德載物 征服崎嶇

熟悉陳董的人都知道她是在企業發展的重大決策上運籌帷幄、舉重若輕的優秀企業家,同時又是一個常懷感恩之心的知性女人。20多年來,憑借陳培華良好的企業經營理念和先進的管理手段,企業在風風雨雨中順利地經歷了各個發展階段,在創業和發展的道路上得到了地方政府、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得到了員工的協力同心。對此陳培華每每感恩在心,不忘回報。她曾動情地說過,“在我的身上聞不到香水味,有的只是調料味”。“我一直都很感恩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包括員工們的不離不棄,因為有了他們,我才能堅持到現在,并繼續下去”。 陳培華的感恩體現在“共享、共贏”的發展戰略中,也體現在對社會、對員工的回報中。
“新川崎”的員工團隊是一個老、中、青三代結合比較好的團隊。有和陳董一起創業的老員工,也有很多80后、90后年輕員工。這個團隊與企業共同成長、共創價值。員工在心底里認同——“川崎是我家,發展靠大家。”
企業的經銷商也和川崎共同發展。不少經銷商是從20多年前開始賣川崎火鍋調料逐步發展起來,從個體戶經營到組建貿易公司,從單純地在農貿市場做批發到進入終端超市,伴隨著“川崎”一起成長。如今全國一線經銷商都與“新川崎”成為緊密合作的伙伴。他們最有感觸的是:川崎的文化,是感恩的文化。“川崎味道,家的感覺”。
幾年前,投資人看好“新川崎”,一是看好企業的品牌價值,二就是看好企業整個團隊,整個團隊就包括了員工團隊和經銷商團隊。
陳培華的辦公室的墻上掛著一幅字——厚德載物。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我非常喜歡“厚德載物”這四個字,它給我感受到的是一種責任。企業家應當承擔對企業和社會的責任,我們食品加工企業,食品安全責任重大,所以對社會的責任要更大一些。”陳培華如是說。
陳培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一直以來對企業和社會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在做好企業的同時,熱心社會公益事業,默默地回饋社會,包括專項資助、教育及科研捐資、公益扶貧等。陳培華秉持的“一路相伴,感恩有你”的思想貫穿公司上下,“新川崎”的企業文化就是要讓每位員工成為對社會有責任的人。企業的黨支部、工會專門會對員工進行企業文化培訓,樹立共同的價值觀,每位員工在為企業創造效益的同時,也要履行好社會責任。在“新川崎”,愛心奉獻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慈善捐助者,更多的是一個個愛心傳遞的使者。
“新川崎”在消費者當中擁有良好的口碑和忠誠度,曾先后獲得上海市著名商標、上海名牌產品、“上海名牌輝煌之星”等榮譽稱號。
川崎,最初的寓意正是“海納百川,征服崎嶇”。
一個以“征服崎嶇”為己任的新川崎,正噴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