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賓川的葡萄熟了
汽車從山上下行到壩區,感覺整個世界都活過來了。
不止是連綿的村莊、往來的車輛和行人,更重要的是滿眼皆綠的葡萄,它們像接受檢閱的部隊方陣一樣,在廣闊平整的田野上特別養眼和喜人。
從4月到7月,賓川的賓館酒店入住的客商通常都會爆滿,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既有批發商,又有卡車司機,既有代理商,又有農民經紀人,他們都是沖著葡萄而來。
當然,在賓川這個天然溫室里,除了葡萄,還有柑桔、咖啡、核桃、蔥、蒜等特色產品。以葡萄、柑桔、石榴為重點的優質水果種植面積達到28萬畝,以蔥、蒜為重點的特色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2 . 58萬畝。自然種植的葡萄需要休眠,那就采用科技手段,讓它天天生長。
這就是賓川的優勢,一年四季瓜果飄香。
工會能幫上什么忙呢?
工會組織開展的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正好助農村產業一臂之力。
2015年,賓川縣總工會成功創建了一個技師工作站,7個職工創新工作室,涌現出了一批創新型人才和創新成果,直接服務于田間地頭。
孫永斌的華僑莊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葡萄園,看了著實讓人興奮。
盡管鋼架大棚造價不菲,但一棵棵小小的葡萄,在大棚里可以無土栽培,而且持續生長不休眠。每一棵葡萄的根部,都埋了幾根塑料管子,澆水和施肥引進的是以色列的滴灌技術,實現精準管理,絕不浪費。
這樣的葡萄園,每年每畝的收入可以達到數萬元甚至十多萬元。
工作人員介紹說,他們現在進行的,就是一套完整的數字化試驗,將來的管理可以通過手機一鍵搞定。
他們優中選優的葡萄品種,都會提供給農民進行選擇。他們的技術培訓和扶貧模式,讓人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希望。
何建群的勞模創新工作室雖在室內,但她每年有200天左右的時間都在田間。
就在她辦公室門外的走道上,兩盆盆栽植物用塑料袋套著,雖然毫不起眼,但卻大有用處。何建群專門安排了人手,每天細數葉片和害蟲的數量,作為研究的依據。
而在辦公室里,何建群和她的同事從田間地頭帶回來的昆蟲標本,五顏六色裝了好幾箱。那可不是用來觀賞的,他們要分清害蟲和益蟲,弱蟲和成蟲,并掌握其習性,找到防治病蟲害的辦法。
他們編輯的《葡萄栽培實用技術手冊》、《葡萄病蟲草鼠鳥害防治技術手冊》等書,都會免費提供給農戶使用。
她的工作室有14名隊員,按職責分為植物保護、葡萄和冬桃栽培、柑桔和石榴栽培、耕地質量提升、農業科技培訓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現代化管理平臺6個組。
在新川村2000畝葡萄綠色防控示范園、白塔村葡萄科技示范園和柑桔病蟲害防治示范園里,何建群和她的隊員通常就蹲在葡萄架下,他們的對面,聚集了一群聆聽講解的種植戶。
近年來,賓川的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8 . 78萬畝,年產42萬噸,產值31億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鮮食葡萄生產地。而葡萄病蟲害的規范化防治,成了何建群勞模創新工作室的主要任務之一。
通過辛勤勞動,他們提出了11項關鍵技術措施,制定了《葡萄病蟲害規范化防治技術》簡表,達到了節本增效的目的。兩年累計推廣應用326945畝,每畝純收益增加538元,這一技術成果已被云南其他葡萄種植區域采納吸收。
素質提升新作為
為推廣高原特色農業,賓川縣總工會還在廣大職工中開展了“金點子”活動,2015年,賓川縣申報的“創新種植基地備案促進農產品出口外銷”榮獲云南省10大金點子之一,受到省總工會的表彰獎勵。
職工技能競賽活動,也在賓川全縣范圍內蓬勃開展。從5月到8月,全縣的醫護大比武歷時3個多月的時間,全縣各醫療單位、非公立醫院、鄉村醫生1200多人全部參加到活動中來。全縣衛生系統還開展了“萬名醫師下鄉支援”和“晉職下鄉”活動,3年來共下派了系統內47名優秀人才支援鄉鎮衛生院,為基層衛生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技術力量。
結合旅游大縣的特點,縣總工會聯合縣人社局、旅游局開展了客房服務技能競賽,縣城內的8家星級酒店40名服務員參加了競賽;在全縣黨政機關女職工公文處理知識競賽中,60名女職工進入決賽,其中前4名優勝者參加了州級總決賽,并分別取得了州級一等獎1名和三等獎3名的好成績,獲一等獎的李艷梅代表大理州參加省總工會的總決賽,又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并被省總工會授予“云南省五一巾幗標兵”稱號。
三年間,縣總工會組織開展職工技能競賽88場次,參賽職工12300人。
縣總工會堅持服務企業、提升技能的原則,扎實開展了職工技能培訓工作。從2014年開始,縣總工會聯合雞足山鎮總工會和職業培訓學校,連續2年在雞足山祝圣寺舉辦了“素食烹飪”專項職業能力培訓,來自雞足山旅游景區的餐飲企業職工和寺院從業人員100人參加了培訓,寺院掌廚的大師當起了實作老師,他們呈現的佛家素食,令人贊不絕口。
2015年的培訓以后,雞足山上又新開了兩家素食館。而在賓川縣城,荷風苑的素食人盡皆知。在這個清靜之地,食客不準抽煙,不準喝酒,不許高聲喧嘩,以示佛家的莊嚴。
當年7月,結合賓川縣委人才培養5年規劃,縣總工會開辦了網絡工程技術員、餐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營養配餐員、保育員等5個班次的培訓,培訓人數達417人,全部通過了職業技能鑒定。特別是網絡工程技術員的培訓,讓賓川的高原特色水果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實現了網絡化銷售。
三年間,縣總工會投入培訓經費100多萬元,累計開展技能培訓158場次,培訓職工11499人。
在縣總工會的辦公室里,記者見到了2013年和2014年賓川職工《讀一本好書感文匯編》,這是賓川縣總工會積極開展職工讀一本好書活動的成果。把職工的讀書感文匯編成兩本書籍,這在全省也不多見。他們的目的就是為倡導全民閱讀拋磚引玉,“既要過好日子,也要放飛靈魂”。
承諾和行動
和所有縣區總工會的辦公地點一樣,賓川縣總工會亦是幾經波折。
2013年以前,縣總工會雖有一處自己的辦公場所,但卻狹窄而吵鬧。當年元旦春節的時候,縣總工會組織慰問基層職工。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總工會主席陶玉斌陪著縣委書記和縣長慰問環衛工人時,在建設局的一張規劃圖看到一塊空地,得知尚無主時,他試探著問縣長:“能否考慮給我們?”縣長回答說:“馬上”。
建成掛牌的時候,綜合各方意見,最后形成了“賓川縣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
看著嶄新大氣的服務中心,陶玉斌說:“縣委政府的支持,提供了完善的服務條件,接下來,就看工會的作為了。”
為職工服務,這是工會的承諾,也是工會的行動。
2013年2月28日,年已70高齡、家住賓川縣金牛鎮李相社區白羊村的楊金桂到縣總工會反映,自己丈夫的哥哥李登壽生于1941年,曾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后轉業到恩洪煤礦工作,1960年3月8日因公犧牲。
根據當時勞動保險條例的規定,李登壽供養的雙親李紹清和李周氏應享受勞動保險待遇,按李登壽工資的40%計算,每月應發給18 . 2元,恩洪煤礦工會已發到1964年9月,從10月開始,由于關系轉移,由賓川縣總工會按月發放。
可是楊金桂反映,從1964年10月到1969年的12月,總共6年零3個月的時間,賓川縣工會并沒有發給相應的撫恤金。而從1971年1月開始,每月只發了11 . 2元,直到1979年享受撫恤待遇的李紹清和李周氏去世后截止。所以楊金桂要求補發差額部分和未領取的6年零3個月的撫恤金。
盡管歷史久遠,賓川縣總工會仍然高度重視,縣總工會副主席趙紹輝帶領相關同志找到賓川縣原常務副縣長楊麗婉,當時楊麗婉在縣財政局工作。可是由于時間跨度太長,已記不清當時的具體情況。而在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縣工會組織癱瘓。趙紹輝等人又來到縣檔案局,也未查證到當時李登壽家人享受撫恤金的相關材料。
2013年12月,楊金桂又兩次到縣總工會上訪。縣總工會領導進行接訪并將調查結果作了再次答復。鑒于信訪人家庭困難,經主席辦公會研究決定,給予楊金桂2500元生活困難救助。
直到2014年2月20日,在縣、鎮總工會和社區召開的楊金桂信訪問題協調會上,楊金桂最終接受了縣總工會的2500元生活困難救助金,這一信訪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2015年11月5日,胡俊松等4人代表125名合同工來到縣總工會,反映賓川雞足山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同工不同酬的問題,公司59名事業單位編制人員,已多次發放崗位津貼實現了增資,而公司另外125名合同工,工作時間與事業身份人員同等,承擔同樣的工作風險,卻未能享受共同的勞動成果。
事實上,早在3月31日,這些合同工已向公司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和要求,公司領導曾作出答復,會根據崗位情況和持證情況,制定新的薪酬方案,提高持證員工的崗位津貼。可是時間過去半年有余,公司的答復遲遲沒有兌現。
接到信訪后,11月6日,縣總工會與縣人社局勞動執法監察大隊一同前往雞足山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進行核實,情況雖然屬實,但卻無能為力,這其中牽涉到的體制問題,并不是工會和人社局就能解決的。這只能是工會維權的又一次遺憾。
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今年4月5日下午,大理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州總工會主席程云川來到賓川,將賓川縣單筆最高職工醫療互助金送到了患病職工莊紹華手中。
52歲的莊紹華是賓川縣公路管理段的一名普通職工,因長期患糖尿病并引發尿毒癥,于2015年8月26日在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甘美國際醫院進行了同種異體腎移植手術,住院期間共花去醫療費用426886. 64元,其中醫保報銷55000元,大病補充保險理賠165000元。由于莊紹華參加了職工醫療互助活動,根據相關的補助標準,莊紹華獲得了12萬多元職工醫療互助金,這是賓川縣開展職工醫療互助活動12期以來報銷最高的一筆。賓川縣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吳明鮮對記者說:“這筆錢凝聚了上千名職工的愛心,他自己自付的部分只需十來萬元,負擔已經大大減輕了。”
雞足山鎮新川村是一處移民安置點,何建群和她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對移民群眾進行了科技幫扶,建立了優質葡萄生產示范基地1686畝,新增純收益735萬多元,讓移民群眾看到了希望,振作了精神,在移民搬遷中成為一個新的亮點。
由于小灣電站的建設,一位姓李的山區少數民族農民工移民到了賓川,正逢他的孩子考上華中理工大學。他到縣城打工的時候,聽說工會開展了“金秋助學”活動,于是寫了申請。縣總工會每年2000元,對這位學子持續進行了4年的資助,目前他已畢業,在昆明找到了工作。
無私的奉獻和幫助,既是“金秋助學”活動的初衷,也是志愿精神的精髓。讓人稱道的是,在賓川,全縣確定首批志愿者職工服務隊82支,協會會員8769名,他們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會長副會長。縣總工會全體職工注冊為首批志愿者,單位職工石曉鳳還當選為副會長。他們走上街頭,宣傳交通法規,來到孤寡老人家里,收拾房間,打掃衛生,并在節假日送去米和油。
不求回報的志愿精神,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與工會服務職工的宗旨一脈相承,它們匯聚成充滿正能量的溫暖的陽光,照耀在賓川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