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審計署公告了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結果。至2015年底,有19萬套保障性住房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原因,不能及時交付使用。由國家財政出資、地方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建設的保障房,近年來卻屢屢出現長期閑置現象。(8月8日新華網)
點評:保障房建成后遭冷遇,這是不少城市都存在的現象。究其原因,在于一些保障房位置偏僻、出行不便,周邊配套設施缺乏,或已有配套設施無法滿足群眾的生活需求,造成“供需不匹配”。
保障房是政府為解決低收入者和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實施的民心工程。但住房只有有人居住,才有價值,否則建造得再多也無意義,若由于建設標準低等原因變成了空置房,反而會造成更大的浪費。
對保障房空置問題,相關部門必須重視起來,努力提高建設標準,從群眾的切實需求出發,加強公交、醫院、超市、學校等公共生活配套設施建設,把保障房真正建成一項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