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聽到的阿拉善右旗"/>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天籟神韻
——用心聽到的阿拉善右旗

2016-10-24 03:02:34文圖王承棟
絲綢之路 2016年17期

文圖/王承棟

天籟神韻
——用心聽到的阿拉善右旗

向往阿拉善已久,特別是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右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西部,東鄰阿拉善左旗,南接甘肅省,北接蒙古共和國,西連額濟納旗。這里因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巖畫、雅布賴山脈、海森楚魯怪石、紅墩子大峽谷等風景名勝而遠負盛名,再加上駝鄉(xiāng)文化、草原絲綢古道、蒙古長調等,吸引著中外游客絡繹不絕地前往。

2016年8月,《絲綢之路》雜志社赴阿右旗采風團一行六人在副主編楊文遠的帶領下,由內蒙自治區(qū)文聯(lián)副主席、民間文學家鐵木爾布和與阿右旗文聯(lián)主席石巖帶領,參觀學習,期間感觸多多,雖為行走,但更是用心體會,聽到了天籟一般的神韻。

文圖/王承棟

寶剎傳佛音

那一天,我轉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不為來生,只為你的溫暖;那一世,我轉山轉水,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向往阿拉善,最早來源于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他那優(yōu)美的詩句和動人的傳說,讓我常常對阿拉善如癡似醉。

佛教在我國源遠流長,阿拉善地區(qū)也不例外。特別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流落在此傳教,弘揚佛法長達30年之久,其高徒阿旺倫珠達吉著《倉央嘉措秘傳》以記載六世達賴宗教生涯,并在左旗修建廣宗寺(南寺),阿拉善更是和藏傳佛教結下不解之緣,上至王爺下至庶民盡皆奉信,認定格魯派黃教為最高宗教信仰。而與之對應的寺廟,歷來被稱為信徒精神靈魂的圣地、祈禱幸福的殿堂。

似乎是上天的安排,我們前行的第一站,即是經張掖平山峽彩龍嶺到阿拉騰特布希廟。

被譽為“高山圣殿”的阿拉騰特布希廟位于阿拉騰朝克蘇木境內特布希山。特布希山海拔2965米,被當地人稱為神山。特布希廟在山頂東北2公里處的一個小山窩,屬典型的高山草原,環(huán)境優(yōu)美,風光獨特。這里不僅水草肥美,牛羊遍地,而且有各種獨特的山石攢簇,形成一個個各自獨立,又渾然一體的小山峰,環(huán)抱著百年古寺,藏風聚氣,恍如天堂。

特布希山上的馬背文化

這是一座始建于1938年的寺廟,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依山勢而建,主要供奉燃燈、釋迦、彌勒三世佛及宗喀巴大師、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等佛陀。

1938年,六世活佛羅布桑丹碑多瑪,帶著從拉薩蓋有達賴喇嘛大印的文書來到阿拉善,在阿拉騰特布希山定址建廟。后諾木齊活佛為該寺賜名“塔里貢嘎達卻靈”,意為“靈佛山中的寧靜寺”,“靈佛山”即寺后的小山頭。

隨著寺廟香火的興旺,前來朝拜的信眾逐日增多,喇嘛、僧侶也不斷增加,并逐漸成名。而朝拜的人們習慣地按該寺所在地稱其為“阿拉騰特布希廟”,簡稱“特布希廟”。

寺廟在上世紀60年代曾被毀,1985年后重建,目前已是莊嚴寶象,香火鼎盛,頗具氣勢。走進寺內,遠觀近瞧,蒼茫而生機向上,悠遠而寧靜安詳。那一陣陣的誦經聲,將古老與現代、原始與文明、民族與世界和諧統(tǒng)一,似乎回到了心靈家園。

特布希廟為阿右旗五個有照宗教活動場地之一,現有登記在冊的僧人48名。住持是七世諾木齊丹增活佛,也是本寺第二代活佛住持,同時還兼任自治區(qū)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身為德高望重的高僧,他不僅親自帶領我們參觀,還認真作講解。就在我們參觀佛爺的經堂時,活佛還念起了祈福降祥的真言,那聲音,出自身旁,又似來自天籟,讓人瞬間有一種心靈的凈化。難怪,不僅佛寺過會期間,大量信教群眾從四面趕來朝拜,平時的香客信眾也絡繹不絕。

特布希山造型奇特,環(huán)境優(yōu)雅,的確為修行的絕妙佳處。這里以特布希廟為中心,還輻射到甘肅省的松山一帶,真是一處集禮佛、避暑、觀光、旅游為一體的多功能休閑旅游勝地。

回想多天盛日炎炎,讓人熱得實在難受。就在我們前往特布希廟時,天空竟然飄來一朵云彩,接著一陣甘霖,洗去多日的塵埃與悶熱,特布希山作為天然的避暑勝地,你能不說,這有靈性在其中嗎?

無獨有偶,在阿拉善右旗,還有一座藏在大漠深處的古寺——巴丹吉林廟,也稱蘇敏吉林廟,這也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寺廟,是阿右旗最古老、最有名的歷史人文景觀之一,吸引著眾多的信士弟子及游客前往。

巴丹吉林廟在沙漠腹地蘇敏吉林。“蘇敏”在蒙語中為廟的意思,“吉林”為海子之意。“蘇敏吉林”意為“有廟的湖”,當地人習慣稱之為“廟海子”。巴丹吉林廟是阿拉善右旗最為出名的寺廟,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當時取名“噶勒丹彭茨克拉布吉林”,藏語,意為“上天賜給吉祥如意的湖水”之意。原屬阿拉善旗延福寺管轄,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沙漠故宮”。

寺廟規(guī)模并不大,總建筑面積不足300平方米,是一座上下兩層的中式樓閣建筑,其風格與其他藏傳佛教寺院沒有太大區(qū)別。廟宇整體坐北朝南,外有半人高的圍墻,墻外西側矗立著一座白塔,黃沙、青水、綠草、白塔互為呼應,將整個寺廟環(huán)繞在內,使其顯得無比雄偉、莊嚴。

巴丹吉林廟主殿分上、下兩層,頂層呈樓閣式,有四角形的角樓,重檐山頂。亭臺樓閣巧奪天工,雕梁畫棟栩栩如生,疊加寶相,蘊藏法度。推門入內,但見廟室內五彩斑斕,墻壁滿繪佛畫,神龕盡供佛像,再看布裹的經書、精美的雕刻,真令人目不暇接。

整個廟內雖沒有香煙繚繞,喇嘛誦經,但一片寧靜中也給人莊嚴肅穆、幽靜雅致之感,仿佛是被人遺忘在沙漠深處的明珠,雖歷百年之久,依舊熠熠奪目。

一座200年的廟宇,在內陸大地或許算不得什么,但在人跡罕至的巴丹吉林,就顯得彌足珍貴了。且不說建筑,單是物資運輸,不要說以前,即便是現在都困難重重。200多年前建廟過程中,從銀川、武威、張掖等地雇用木匠、畫匠、泥匠,從雅布賴山拉運基石,從新疆馱運棟梁,所需的一磚一木都是從幾十里路外靠駱駝馱進大漠,至于廟宇的大梁,則完全依靠人力抬進。

國家文物考古調查

彌足珍貴者,不僅僅如此,古剎一直保留著最初的建筑,即便在上世紀60年代,也因地處大漠免遭破壞,從而成為阿拉善地區(qū)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寺廟。在時世滄桑變遷中,巴丹吉林廟始終以其神奇震撼著人們的靈魂和精神,加之進入沙漠一路飽受暈車、顛簸、驚險,同時伴隨一個又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傳說,更讓這座圣堂填滿夢幻般的色彩,令人產生無限遐想和深思。

巴丹吉林廟傳承了藏傳佛教不朽的宗教文明,見證了蒙古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也見證了阿拉善右旗歷史的悠久、文化底蘊的深厚。因建造于千里沙漠,更顯氣勢非凡,且保存較完整,2013年,巴丹吉林廟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行的鐵木爾布和主席告訴我,巴丹吉林廟的現任住持是年近七旬的桑木騰活佛。活佛家就在附近,是這里最大、最原始的住戶。據說巴丹吉林廟在最鼎盛時期曾有60多個喇嘛,時至今日,雖然巴丹吉林廟地處偏遠,周邊地區(qū)人煙稀少,但它依舊是巴丹吉林沙漠牧民的活動中心。這里長年香火不斷,每年有許多信佛的人不怕路遠艱險,慕名前來進香,其中不乏蒙古族之外的民眾,甚至外國游客。

離開廟海子返回途中,再登上東北的沙山,俯瞰巴丹吉林廟,只見湖水宛如一個美麗仙女,而巴丹吉林廟恰在仙女的胸脯上,于是,廟宇仿佛被仙女擁入懷中,更覺神奇。

此時,眼見沙山環(huán)聳,山底廟水相映,颶風驟起時,將谷底的沙粒吹送上來,發(fā)出“嗡嗡嚶嚶”的聲音,恰似巴丹吉林廟中經鼓齊鳴,又似百名僧人誦經讀卷,和著一曲天籟神韻!

鐵木爾主席還告訴我,巴丹吉林除了自然景觀,人文歷史也非常悠久,他曾帶領考古專家在沙漠腹地發(fā)現過新舊石器時代的許多陶瓷碎片,足以證明遠古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

除了阿拉騰特布希廟、巴丹吉林廟,阿拉善右旗現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還有庫熱圖廟、庫日木圖廟(阿規(guī)廟)、夏日嘎廟三座,另有古廟遺址18處。還有沙漠聽經泉,草原圣湖,飄動的經幡,音韻悠揚婉轉,經久不衰。

阿右旗,真是天賜神地,佛緣圣地。

大漠夢駝鈴

駱駝呀駱駝,你是那樣寡言沉默,戈壁灘上留下的一行行蹄窩,這是你生命的花朵。多情的駱駝,癡情的駱駝。

——韋唯《駱駝之歌》

提到駱駝,總會讓人想到古道夕陽,大漠駝鈴,而由此產生的總是一種悲壯的情懷。

對于駱駝,或許大多數人只是一種朦朧的神秘感,其實,駱駝算得上人類最早的朋友。早在5000多年前,駱駝就被居住在蒙古、新疆一代的民族作為一種“奇畜”馴養(yǎng)了起來。作為心中的“家神”,駱駝哺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阿拉善人。

廟海子全景

阿拉善自古以來是駱駝繁衍生息的天堂,游牧民族文化的搖籃,被美譽為“中國駱駝之鄉(xiāng)”,而阿右旗更是“駝鄉(xiāng)中的駝鄉(xiāng)”。如今,對阿右旗人而言,溫順、良善、堅韌的駱駝,不僅是生活中的組成部分,更是一種文化之源、精神力量、情感寄托。

北方遼闊的大地,千百年來主要的運輸工具就是駱駝。那些不知疲倦,其實也無法疲倦,或者不能疲倦的駱駝客,牽著一隊隊駱駝,行走在大漠、荒山里,行走在烈日、風雪中,將當地的特產輸送出去,再將外地的物資馱運回來,以此換取生活費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于悲歡離合中不知書寫了多少的心酸艱苦、憧憬希望!

巴丹吉林鎮(zhèn),原名額肯呼都格鎮(zhèn),是阿右旗政府所在地,也是阿右旗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活動中心。在巴丹吉林鎮(zhèn)東入口,有一座銅雕的“阿拉善神駝”,遠遠仰視,神駝似從巍峨的山峰中奔騰而出,又似在沙漠中騰飛而起,昭示的正是這個坐落于大漠深處之地的人們對駱駝的情有獨鐘。

阿右旗人在立地條件艱苦、資源稟賦差的客觀現實面前,錘煉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駱駝精神,與“顧全大局、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艱苦奮斗”的阿拉善精神高度契合,成為全旗不甘人后、敢于爭先、負重前行、奮發(fā)圖強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沙漠中的駱駝

▲▼曼德拉山巖畫:駱駝

阿右旗博物館,展區(qū)主要分為五個部分:序言廳、駱駝起源進化廳、駱駝文化廳、中國駱駝產業(yè)發(fā)展廳、駱駝產品展示展銷廳。走進大廳,首先看到的兩幅銅質版畫,都是以稱贊駱駝為題材。

一幅講了很久以前,駱駝原本有一對美麗的大角,還有一條漂亮的尾巴。后來,天庭要進行動物比賽,鹿便來向駱駝借駝角,馬則借駝尾。駱駝對它們很信任,于是答應了要求并約定等比賽完后歸還。比賽中,鹿和馬都以美麗的身姿贏得了好評,可事后鹿再也沒有還角,而且躲進了樹林;馬也不愿歸還,但它對駱駝說,愿意承擔一部分駱駝的負擔。從此以后,常看到馬馱著人,拉著負重的駱駝前行。駱駝每每望著地平線,等待著鹿歸還駝角。

另一幅講了同樣是很久以前,天庭要競選十二生肖,駱駝作為競選者最具實力,奪冠在望。沒有實力的老鼠也想參加,善良的駱駝便帶著它一同前進。沒想到競選當天,老鼠竟然欺騙了駱駝,越過駱駝的頭頂,成為第一,倒讓駱駝落選。從此,駱駝見到老鼠洞,總要使勁踩踏,直到平整才罷休。天帝憐憫駱駝,賦予它十二生肖的全部體征:鼠耳、牛脊、虎背、兔唇、龍頸、蛇眼、馬鬃、羊胸、猴毛、雞腿、豬尾、狗鼻。而其獨特高大的體魄、持久的耐力,卻是任何動物都無法比擬的。

阿右旗人與駱駝同生共長,可謂相依為命,由此衍生、凝聚的駝鄉(xiāng)文化,則成為阿右旗文化園中一朵亮麗的奇葩。

內蒙古駱駝研究院駱駝骨骼標本

那達慕大會上的駱駝舊照

遙遠的海市蜃樓,駝隊就像移動的山,神秘的夢幻在天邊,阿爸的身影若隱若現;浩瀚的金色沙漠,駝鈴讓我回到童年,耳邊又響起搖籃曲,阿媽的聲音忽近忽遠……

在大漠,在戈壁,到處都可以聽到這首《蒼天般的阿拉善》,既喚起無數人對阿拉善的眷戀,又折射出駱駝在阿右旗人心中的地位。

無論朝霞中陡峭的遠山,還是夕陽下流動的沙峰,無論狂沙如何彌漫,無論道路如何遙遠,在大漠裝備堅毅,在戈壁披掛疾風,不停地穿越,駝隊行走的路,就是希望的路。當夢中的駝鈴響起時,那是天地間最美的贊歌。

“無邊瀚海人難渡,端賴駝力代客船。”時代在前進,歷史不會忘記,千百年來,駱駝作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用寬大的腳掌走通了橫貫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

曼德拉山巖畫中優(yōu)美的駱駝告訴世人,阿右旗是雙峰駝最早的馴化地之一。這些形象生動、姿態(tài)優(yōu)美的駱駝,或馱著太陽,或載著牧民,或單身,或串影,極具學術藝術價值,是中國乃至世界巖畫界都不能繞過的焦點。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為支援西藏建設,國家動用包括阿拉善的駱駝在內的4萬峰駱駝運輸貨物;1953年初,阿拉善駱駝被調集給進藏部隊運送糧食和補給,浩浩蕩蕩的駝隊,穿越巍巍昆侖,翻過風雪唐古拉山,悠揚的駝鈴聲給枯燥的長路添了些許色彩;1950年,修建青藏公路,阿拉善駱駝被征用,和其他地方調集的駱駝集聚格爾木,使那片荒涼的高原上出現了“萬駝走高原”的盛況。如今,那些死去的阿拉善駱駝,早已尸骨不再,但那一曲壯烈的駝鈴曲,還久久飄蕩,永遠難以讓人忘懷。

駱駝在阿拉善人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代化的交通運輸工具逐漸代替了駱駝運輸,盡管現在它不再成為生活的必需品,但作為心靈的伙伴和沙漠文化的一部分,人們對駱駝的熱情依舊不減。

2011年,阿右旗成功舉辦首屆阿拉善萬峰駱駝文化節(jié),并創(chuàng)造了555峰駱駝同時參加駱駝越野賽的吉尼斯世界紀錄;2014年,阿右旗又承辦了中國第三屆駱駝大會,包括賽駝、駱駝選美、馴駝、駝球比賽、種公駝評選等節(jié)慶活動,帶給人們無限的激情與歡樂,深受國內外觀眾喜愛。同年,全國首家駱駝研究院——內蒙古駱駝研究院在阿右旗成立,“駝鄉(xiāng)”品牌影響力逐漸擴大。

駱駝文化,積極帶動了阿右旗駱駝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隨著旅游產業(yè)的持續(xù)升溫,阿右旗已成為眾多游人向往之地,而圍繞駱駝旅游開展的系列活動更是備受喜愛,游客們深入養(yǎng)駝人家,看駝藝表演,喝駝奶,騎駱駝,感受韻味無限的“大漠人家”風情。駱駝,已成為阿右旗的驕傲和名片。

從“沙漠之舟”的盛贊稱譽,到絲綢之路的象征符號,駱駝頻頻出現,它們一路前行。如今,大漠駝鈴已成為另一曲醉人的韻律。

古韻譜新調

遼闊無邊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長的搖籃;養(yǎng)育我的這片土地,當我身軀一樣愛惜;沐浴我的那江河水,母親的乳汁一樣甘甜,這就是蒙古人,熱愛故鄉(xiāng)的人。

——騰格爾《蒙古人》

走進阿右旗,拜謁特布希廟,尋訪巴丹吉林廟,欣賞曼德拉巖畫,住宿雅布賴,參觀大漠人家,是我生命中的幸遇。當我伴著悠遠的誦經聲和清脆的駝鈴聲,翻開漫卷長史,去閱讀那曲折而動人的故事時,又一次聽到了古老而遼遠的長調。

蒙元文化廣場

搏克夏力賓

關于“阿拉善”。一說阿拉善是賀蘭山的音轉,賀蘭山源于匈奴族賀蘭部,因其在此住牧而得名。另一說,阿拉善是蒙古語音譯,意為“五彩斑斕之地”。較之兩種說法,我略傾向于后者,盡管前者的支持者更多。

記得我們來時,從張掖下火車,穿越平山大峽谷時,兩邊就有許多丹霞地貌、五彩山嶺,有一處山嶺直接被稱為彩龍嶺。盡管那里如今已不屬于阿拉善管轄,但只要我們再稍稍翻閱歷史,就會發(fā)現,此地500年前曾是一家。甚至有人說,當唇齒間發(fā)出“阿——拉——善”三個音節(jié)時,便以輕緩、流暢、抒情的語調,呵成一脈水,流淌成五彩斑斕的長調。

行走大漠,穿越戈壁,透露出阿拉善另一種不羈和滄桑的美。那休閑的駱駝,踏破了荒涼;那舒緩的長調,拂拭著憂傷;還有那絲綢古道,記載著千年歲月滄桑。

資料載,阿拉善右旗,古為禹貢雍之域,春秋時屬秦,始皇時置北地郡,漢時屬北地、武威、張掖三郡,晉為前涼、后涼、北涼所據,唐屬河西節(jié)度使,宋景德中入于西夏,元隸甘肅行中書省,明永樂初為西部瓦剌地區(qū),清康熙年間蒙古和碩特部遷之。清王朝編阿拉善和碩特旗,阿拉善旗由此始建。1949年,阿拉善和平解放,先后歸寧夏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qū)管轄。1961年,阿右旗建立。1980年,歸阿拉善盟管轄至今。

長期以來,大漠南北、長城內外的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不時進行拉鋸戰(zhàn),但稍有和平時代,各民族即友好往來,互相經貿交流,并在彼此融合的歷史中,形成了縱貫東西、橫跨大漠的草原絲綢北道。

在多數國人思想認識中,絲綢之路自長安而出,翻越六盤山,渡過黃河,入河西走廊進中亞地區(qū)。也有人認為,古代絲綢之路并沒有一條限定的路線行進,作為東西方交流的大動脈,附近的國度、部落、民族都從自己聚居區(qū)盡力靠近,又各自輻射。還有學者認為,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紀,傳播到遙遠希臘的中國絲綢,就是通過西北草原民族輾轉傳遞。甚至有學者認為,早于絲綢之路前,中國遼闊的北方草原上就有便于游牧民族交往的通道,由此形成的草原玉帛之路早于后來的絲綢之路。阿右旗,自然也是這當中重要的構成部分。

從西漢時期漢武帝表彰著名戰(zhàn)將霍去病的詔書,到西夏王朝建立修筑的黑城;從內地王朝往這里安置的移民、戍邊軍人、罪徒、物品甚至公文等,到王公大臣進京覲見皇帝,大多情況下都沿阿拉善附近的居延路前行,這里也由此成為絲綢之路北線,也即中國草原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尤其在中原地區(qū)和西域、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來往中,發(fā)揮了無法替代的作用。

不僅如此,阿右旗作為交通線的關鍵部位,還遺留下來極為豐富的文物古跡,包括史前遺存、古郡重鎮(zhèn)、長墻深塹、關隘要塞、城堡烽燧、墓葬祭臺、巖畫寺廟等,構成了燦爛絢麗的歷史文化。

據《中國·阿拉善右旗》網站資料,到目前,阿右旗查明并收錄入檔的不可移動文物點已達467處,成為阿拉善盟的文物大旗。這些不可移動文物點包括古建筑162處、古文化遺址135處、石窟寺及石刻53處、古墓葬106處、近現代革命歷史文物3處。其中曼德拉山巖畫群、巴丹吉林廟被列為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塔林拜興西夏障城遺址入編《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新發(fā)現》。

這當中,最值得一提還有戰(zhàn)爭的遺址。盡管,戰(zhàn)爭對當事者來說是一種災難,但為應對戰(zhàn)爭的建筑,包括長城、烽火臺、城障,卻是古代耗費巨資和人力修筑,最終留下的一份寶貴的遺產。作為阿右旗主要山脈的龍首山和雅布賴山,峰巒高聳,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這里遺留秦漢以來的烽火臺近150座,界壕百余公里,還有城障、關隘、塞墻10余處。這些烽火臺,或建高山險峻處,四顧險絕,或置峰回路轉地,遙首相望。它們與界壕、塞墻、城池、障址、關隘相伴,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渡浩浩大漠,在發(fā)揮著戍兵要塞的強大威力之余,留下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之景,讓后人無限感慨!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智慧和魅力的融注,遺跡是一種建筑精髓的標志,風俗是一個時代追求的體現,而文化則是以上內容的兼容和超越的載體。走進阿右旗,你會驚嘆于歷史文化與文明的悠遠,更驚嘆于阿右旗人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傳承。

有人說,長調是草原上的歌,是馬背上的歌。又說,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有長調;哪里有牧人,哪里就有長調——我也可以說,哪里有阿右旗人,哪里就有長調。盡管這和沙嘎、騎馬、賽駝一樣,都是阿右旗人生活的一部分。

蒙古族飲食文化

當《蒼天般的阿拉善》、《神圣阿拉善》、《阿拉善你有多少傳奇》等歌曲向世人勾勒阿拉善的神奇與美麗時,當阿右旗站在轉型發(fā)展的新起點,搶抓“一帶一路”有利時機,立足沙漠、駱駝、旅游資源,勵精圖治、銳意進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時,誰說,時代的奮進不是阿右旗人高歌的一曲新長調?

自西而入,又從西而出,行走在阿右旗,我只呆了五天,很是匆忙,也頗為艱辛,但我并沒有感到勞累和虛空。

夢幻般的阿右旗,蒼天般的阿右旗,只在借著勤勞的人們、厚重的歷史、迷人的風景,傳來慈悲的佛音、悠遠的駝鈴、舒緩的長調后,安祥如初。

據說,只要走進阿拉善的人,就走不出阿拉善。此刻,我亦如一粒細沙,已經陷入巴丹吉林。但,這又何妨?

我將以虔誠的心,繼續(xù)聆聽天籟神韻。

(作者系甘肅省中語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不卡二区|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 亚洲αv毛片| 成人小视频网| 日本三区视频| 天天综合亚洲|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91人妻在线视频|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国产精品污视频|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黄色成年视频|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青青草欧美|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一区二区自拍| www.av男人.com|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在线欧美a|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日本久久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精品国产自|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成人91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97在线公开视频| 91成人精品视频|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亚洲一级色|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拍爱| 亚洲天堂高清| www.youjizz.com久久|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久久久噜噜噜| 国内99精品激情视频精品| 国产屁屁影院|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91在线丝袜| 亚洲综合二区| 狠狠干综合| 亚洲不卡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91视频首页|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欧美日本不卡|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91美女视频在线| 欧美天天干| 99视频国产精品|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