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學電氣與信息學院 孫 浩 尚 燕 牛小燕
MCGS與PLC在鍋爐夾套溫度串級PID控制系統的應用
北方民族大學電氣與信息學院孫浩尚燕牛小燕
通過對傳統鍋爐溫度串級PID控制系統的分析,得出其自動化程度不高并存在純滯后特性,因此很難滿足現在復雜的工業控制。本文基于PC機為上位機,S7-200PLC為控制器,電磁閥SCR為被控對象的控制系統研究。通過Smith補償消除了時滯對系統的影響,同時MCGS的畫面更加方便操作人員的監控。
MCGS;PID;S7-200PLC;串級控制;Smith補償
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生產工藝的增加,傳統的工業控制系統已不能滿足現在控制系統要求。由于串級控制系統能迅速克服進入副回路擾動的影響,增強系統的動態性能,因此采用串級控制。PC機和MCGS組合為上位機,S7-200PLC為控制器,同時對主副回路控制均采用Smith-PID控制器的策略。
夾套溫度作為主控制對象,在控制系統中起到主要的控制,而爐膽內的溫度作為副控制對象起輔助的控制作用。當擾動加入副回路中,此時副控制器是一個定值控制。副回路對檢測到的擾動首先進行粗調,減少進入主控制回路的擾動。
2.1鍋爐夾套串級控制系統
控制系統的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控制系統的結構
2.2硬件的功能介紹
(1)S7-200PLC 通過EM235實現傳感器與PLC的數據通信,對采集的數據進行處理并傳送給個執行機構如SCR。同時S7-200PLC還和上位機實現通訊,如程序的下載,MCGS和PLC各參數的數據交換,實現了在線監控的目的。
(2)EM235模擬量模塊4路輸入和1路模輸出。主要是完成模擬量和數字量的轉換。設置EM235模擬量輸入為0-5 V電壓輸入,模擬量輸出為4-20 mA。
(3)SCR 系統的執行器,PID整定的參數傳送給SCR,來實現控制器溫度的升降。
(4)上位機 PC機和MCGS組態軟件。
(5)溫度傳感器,這里選擇Pt100 鉑電阻。
(6)變送器 將電阻信號轉換成4-20mA。
3.1Smith預估器
由于鍋爐存在較大的滯后特性,破壞系統的動態性能,出現超調和振蕩現象。Smith預估器是一個對時滯進行補償的控制器,使被延遲的被調量,超前反映到調節器,使調節器提前動作,來抵消時滯所造成的影響PID參數整定。設被控對象的傳遞函數,為Smith預估器的傳遞函數,理想的閉環控制是將純滯后環節放到閉環控制系統外,由于系統的滯后現象無法消除,故兩者閉環傳遞函數是相同的,即:

求得從而求得Smith預估器的傳遞函數:

閉環系統的傳遞函數為:

由式可知閉環控制回路中不存在純滯后環節與未加Smith預估器的控制特性是完全一樣的。通過加入Smith預估器,可以消除純滯后部分對系統的影響,從而達到更精確的控制效果。
3.2PID參數整定理論
PID控制器是按照比例、積分、微分規律進行控制的,是現在最為廣泛應用的控制器。PID算法的實現是將系統傳遞函數,化成和有關的公式即:



3.3PLC中PID的實現
每個控制回路的PID都有兩個輸入給定值,反饋值。由于數據類型的不同,因此在進行PID運算及輸出要進行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PID回路控制程序如圖2所示。

圖2 PID回路控制程序
3.4串級PID參數整定
參數的整定,就是通過控制器參數的整定,找到最佳的控制參數,以達到最好的控制品質。本課題采用逐步逼近法。逐步逼近法就是斷開主回路,把求得副控制回路的參數加入控制系統中,同時主回路閉合,并求得主控制器的參數。在保持該主控制參數時進行第二次的副控制器參數整定,直到能夠滿足控制系統的品質要求為止。
3.5PLC程序流程圖
PLC程序流程圖如圖3所示,主程序主要是程序的初始化、中斷允許。中斷完成參數的整定,控制外設工作。
由于MCGS具有簡單易學、操作簡單、可視化窗口顯示的特點,
因此根據系統的控制要求,通過MCGS的組建得到鍋爐夾套串級PID控制的監控畫面如圖,MCGS和PLC通過PC/PPI通信協議進行數據的交換,在MCGS設備窗口添加串口父設備,從而實現對各控制參數的監控。MCGS設計的系統主畫面如圖4所示,輸出曲線。

圖3 PLC程序流程圖

圖4 MCGS系統整體設計圖
本文通過對串級控制系統、Smith預估器、PID算法原理介紹及PLC內置PID算法的程序的實現。通過實驗表明具有Smith-PID控制器的控制系統比傳統的PID控制能更好的解決時滯問題,其動態性能好,超調量不大。通過MCGS組態軟件的實時在線監控,方便操作人員的監控,提高工作效率。
[1]賴壽宏.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胡壽松.自動控制原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3]魏萬迎,羅愛民.基于PLC內置PID軟件的Smith補償方法[J].控制工程,2009,9(16):11-16.
[4]從闖.基于Smith預估補償的模糊-PID混合控制在時滯系統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大學:2008(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