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遷安市蔬菜產業現狀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
近年來,遷安市蔬菜產業發展迅速,在滿足市場供應、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蔬菜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生產組織化程度低、加工環節薄弱、連作障礙問題逐年加重等突出問題,不僅影響了蔬菜生產者經濟效益的提高,而且影響了蔬菜產業的發展。
1.1種植面積及效益不斷擴大。遷安市蔬菜產業是當地優勢特色產業之一,截止到2015年底,蔬菜種植面積22.87萬畝,總產量112.59萬t,蔬菜產值143607.9萬元,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20.9%,居種植業第一位,其中設施蔬菜面積11.83萬畝,總產量66.64萬t,總產值114351.66萬元,占蔬菜產值的79.6%。
1.2特色蔬菜基地初步形成規模。本著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發揮優勢、規模發展的原則,各鎮鄉確定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和主導產品,努力培植名優拳頭產品,逐步向一村一品、一鄉一特色發展,形成了一批具有當地特色、在市域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蔬菜生產基地。如上莊鄉的高標準日光溫室、冷棚黃瓜、番茄生產基地;楊各莊、扣莊大中冷棚葉菜(韭菜、生菜、油菜、茼蒿)生產基地;趙店子設施西瓜、黃瓜生產基地;遷安鎮、彭店子、建昌營季節菜生產基地等。遷安市設施蔬菜現已初步形成了區域化布局、規?;N植、產業化經營的生產格局,被河北省農業廳列入《河北省蔬菜產業優勢區域帶發展規劃》的冬春棚室蔬菜優勢產區。
1.3品牌經營和無公害生產得到迅速發展。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蔬菜產品質量安全也越來越重視,遷安市不斷加大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食品、有機蔬菜食品和品牌蔬菜產品的開發力度,取得明顯成效。目前遷安市已有8個蔬菜生產基地取得了全省無公害生產資質證書,全市無公害蔬菜基地面積已達到12萬畝,設施蔬菜已全部實現無公害生產。已有“阜安”、“春良”、“民雁”、“賀春”、“趙店子鎮馬莊”、“趙店子鎮溝南莊”、“掛云山”等蔬菜品牌20多個,品牌蔬菜面積達到6萬畝,并已全部實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其中,“阜安”牌黃瓜、西紅柿、豆角、彩椒已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成為唐山市的名牌產品;“春良”牌甜瓜、黃瓜、西紅柿、茄子、尖椒、甜椒、扁豆已獲得有機食品認證,春良綠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被國家有機產業聯盟認定為會員單位;“趙店子馬莊”牌西瓜遠銷上海等地。
1.4科技生產水平日益提高。通過“院士工作站”和加強與中國農科院、天津農科院、河北農科院、河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緊密聯系,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力度。重點推廣了溫室越冬茬黃瓜、番茄、椒類等新品種,全市蔬菜優質新品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推廣了營養塊育苗、一膜兩網、黃板誘殺、生物防蟲、膜下微滴灌、膜下溝灌、生物有機肥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應用、溫室補光燈應用等設施蔬菜無公害綜合配套技術30多項,大大減少了蔬菜病害發生,減少了勞動強度,同時降低農藥用量30%,節約成本18%以上,提升了蔬菜品質。
1.5產品質量監測檢測體系不斷完善。全市已建立健全了無公害農產品監測體系,現擁有1個市級農產品監測中心、2個批發市場檢測站、6個超市檢測站、6個鎮鄉區域檢測站和2個流動檢測車,每日抽檢蔬菜樣品32個以上,保證了蔬菜產品的質量安全。2015年,共抽查檢測蔬菜樣品15萬多個,產品合格率99.9%。
1.6蔬菜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通過培育蔬菜產業龍頭企業和蔬菜專業合作組織、建立專業蔬菜營銷隊伍、加強營銷人員培訓等措施,努力增強蔬菜產業的市場開拓能力。據統計,全市現有省級和地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各1家,蔬菜專業合作社41家,蔬菜專業種植大戶20戶,蔬菜專業營銷人員10000人。2012年遷安市春良綠色蔬菜種植基地建設成為農業部蔬菜標準園,并積極發展蔬菜工廠化育苗,建有智能聯棟育苗溫室7200m2,年可育秧苗1500萬株。2014年遷安市利益食用菌生產基地建設成為農業部食用菌標準園,通過標準園創建帶動全市設施蔬菜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春良綠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推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摸式,積極發展蔬菜工廠化育苗、商品蔬菜生產、包裝、初加工及營銷產業鏈,源源不斷地把遷安市蔬菜特色產品銷往北京、天津、唐山等大中城市,發揮了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2.1生產組織化程度低。從全市蔬菜生產主體看,單家獨戶生產經營仍占較大規模,原因一是產區不確定的品種、數量和質量,很難與銷區建立相對固定的供貨渠道,占有相對穩定的市場份額,小生產難與大市場、大流通對接;二是面對千家萬戶生產管理,技術推廣、質量監管難度大,嚴重制約了蔬菜技術水平、產品質量以及競爭力的提高;三是蔬菜生產單元小,規模效益差,抗御風險的能力弱,難以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而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批發市場、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經紀人數量少,加工、營銷、信息等服務跟不上,嚴重制約了蔬菜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2.2蔬菜加工企業薄弱,產業延伸難。遷安市蔬菜加工企業少、規模小、檔次低,蔬菜的產后加工和市場拓展能力薄弱,產業延伸難。目前,除蔬菜較集中的產區有較大規模的營銷隊伍外,其他地區仍靠農民自產自銷,或部分菜販上門收購,現有加工企業普遍生產規模小,生產設備簡陋,技術落后,經營管理水平不高,工藝、科技含量、開發新產品能力較差,市場競爭、產業優勢難以保持,導致蔬菜產品結構呈現“鮮菜比例過高,加工出口能力不足”,制約了蔬菜種植面積進一步的增長。
2.3蔬菜生產連作障礙問題逐年加重。設施蔬菜基地由于連年連作以及種植模式單一,帶來了土壤鹽漬化嚴重、病蟲危害加劇、地力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上升、產量和品質下降、經濟效益下滑等諸多負面效應,嚴重影響了產業更進一步發展和農民增收。

3.1加大扶持力度,推進設施蔬菜產業快速發展。一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市政府撥專款用于補助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對當年新發展的日光溫室、高標準冷棚給予資金補貼,并逐漸提高補貼標準。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部門加大支農力度,適當放寬貸款條件,增加貸款額度,特別是要在農戶小額信貸方面給予積極扶持。三是加大項目扶持力度。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圍繞設施蔬菜園區建設,積極爭取項目資金,集中投入,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改善園區生產條件。
3.2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實現規?;l展。各鎮鄉要對設施蔬菜的發展進行科學規劃,合理調整土地,不斷增加投入。要積極引導農民對土地承包使用權的合理流轉,逐步建立和完善國家、地方、集體、農民及其他經濟實體法人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3.3加強社會化服務,有效支持設施蔬菜產業發展。職能部門要加強農民技術培訓和規劃指導,及時幫助農民解決產前、產中、產后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認證工作,健全和完善市鄉一體化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提高全市設施蔬菜的質量安全水平。要加強蔬菜品牌的建設力度,著力打造當地設施蔬菜特色品牌。要著力扶持培育蔬菜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同時要暢通蔬菜運銷綠色通道,促進蔬菜外銷,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3.4加大培訓力度,加快科技創新步伐。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生產者的素質來發展壯大蔬菜產業,積極以遷安市與華北五院科技合作為契機,引進、轉化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提高技術貢獻率。開展科技入戶工作,培養一大批覺悟高、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蔬菜種植戶,把培訓工作制度化,逐步形成以市、鄉農業技術干部為骨干,農民技術員為主體的蔬菜產業技術服務體系,使全市蔬菜產業向現代化、可持續化方向發展。
3.5發展龍頭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按照市場的要求組織生產、銷售,并形成相對穩定的利益機制,發揮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技術、資金、信息等優勢,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農民共同發展。按照做大、做強、做優的要求,培育和扶持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加工龍頭、科技龍頭企業,優先發展聯結本地蔬菜生產基地、與廣大菜農關系緊密、促進本市蔬菜出口創匯的龍頭企業。
3.6加強宣傳引導,增加農民對蔬菜生產的認識。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和召開會議、外出參觀考察學習等多種方式和渠道,全方位宣傳發展蔬菜產業的前景和相關政策,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形成政府積極扶持、農戶主動參與、上下互動的良好局面。加大蔬菜產品的對外推介力度,積極利用媒體廣告宣傳遷安市蔬菜特色,借助品牌效應,不斷提升當地蔬菜產業的市場影響力。
064400遷安市農業畜牧水產局章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