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吹風
(川人社發〔2016〕31號)
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基本公共服務包括:檔案的接收和轉遞;檔案材料的收集、鑒別和歸檔;檔案的整理和保管;為符合相關規定的單位提供檔案查(借)閱服務;依據檔案記載出具存檔、經歷、親屬關系等相關證明;為相關單位提供入黨、參軍、錄用、出國(境)等政審(考察)服務;黨員組織關系的接轉。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檔案管理服務機構可結合本地實際,拓展公共服務內容,推動服務精細化,不斷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

(川人社函〔2016〕901號)
2016年工傷保險相關待遇計算基數如下:一、2015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195元。二、2015年全省職工平均工資(全省全部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50466元。

(川人社發〔2016〕35號)
就業扶貧措施包括,在當年計劃退出的每個貧困村開發5個以上公益性崗位,用于安置貧困家庭勞動力。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村電商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對穩定就業半年以上的,按1000元/人標準給予生產經營主體一次性獎補。鼓勵企業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對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參加社會保險的,給予企業1000元/人的獎補,按規定落實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

(川人社辦發〔2016〕79號)
因工死亡職工近親屬在職工工亡時已領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的,不屬于勞社部令第18號規定的供養親屬人員范圍。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領取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低于當期核定的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標準而實行補差的地區,從本通知下發之日的次月起停止補差,供養親屬原已領取的補差金額不退回,且不再參與后續工傷保險待遇調整。

(川人社辦發〔2016〕81號)
從2016年至2020年,利用5年左右時間,結合地方政府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總體安排,組織化解過剩產能中企業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參加培訓,力爭使有培訓愿望和需求的企業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都能接受一次相應的政府補貼性職業培訓,幫助其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順利實現再就業和穩定轉崗。對有職業培訓需求的化解過剩產能企業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按照就近就地、本人自愿的原則,指導其根據個人意向、文化程度、技能水平、身體狀況等報名參加培訓。

(川人社辦發〔2016〕85號)
應加大對各級經辦機構的指導協調力度,進一步整合經辦資源、優化業務經辦流程、完善信息管理系統、集中統一管理基礎數據,確保今年四季度前在市(州)本級及所轄縣(區)全面落實社會保險統一參保登記、征收和稽核工作。

注:本欄目可掃描二維碼進行全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