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陷入一種兩難境地,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要說折磨人恐怕沒有比這更折磨人的。那么,是誰讓我們陷入了這種兩難境地呢?
人之所以兩難,是因為選擇哪一個結果都會讓自己留下遺憾,選擇哪一個結果都會給別人造成有意無意的傷害。有些人喜歡快刀斬亂麻,絕不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但有些事并不是一把快刀就能解決的。就像選擇工作,一個是自己喜歡干的但掙得少,一個是自己不喜歡的但收入高,為了錢多就得委屈自己的志趣,為了自己的志趣就得忍受清貧。有了工作,有人處處給你掣肘,你還不得不干,欲干不能欲罷不忍,也是兩難。姑娘選擇對象,一個有錢但人品不大好,一個人品好但錢不多,這可能就讓姑娘為難,選哪一個都會讓她蒙受損失。相反也是一樣,讓小伙選姑娘,一個長得俊,但既不溫柔又不賢惠,一個既溫柔又賢惠,但長得不理想,選哪一個都會心有不甘,也會心有不舍。
這么看,似乎是我們自己讓自己陷入了兩難境地。是自己的猶豫、自己的目標不清??煽吹枚嗔?,又不免懷疑這個結論。
我的一個朋友,他的名字在戶口登記時被無意中寫錯,辦身份證時他要恢復過來,可辦證的人說什么也不同意。當然,他能說出一大堆依據。即使是他們登記時弄錯的,你也沒有改正的權利。
這還只是個人的名字的問題,只關乎一個人的利益。有的時候,有些人就讓許多人陷入兩難境地。聽說,一個小區人們都交了買房款,可到了入住的時間就是不能入住。一打聽明白了,原來好多房子都是一戶賣給兩家,人們去找開發商,開發商卻揣著錢跑路了。
人們被逼無奈集體上訪,可也不知誰規定的不許集體上訪,到法院涉及房地產拆遷之類的事又不受理,有權力的部門還動用警力把上訪者抓了起來。上邊不給解決問題,下邊集體上訪又不準,逼得人跳井的心都有。如此看來,使人陷入兩難境地的就不是自己了,而是不以百姓之心為心的人們或有關部門。
如今媒體也會陷入兩難境地。老人跌倒有人救助卻被人家訛上,這是多么令人上火又令人痛苦的事情。記者將此事披露出來,引發了人心的地震。一時間議論風起,人們莫衷一是。報道者認為,不能讓好人流血又流淚,應該聲討不義的人,哪怕是老人。反對者覺得,這么一弄,以后誰還敢見義勇為。雙方相持不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頗有些讓人難以適從。也就是說,人們的不同看法不同觀念,也會導致人陷入兩難境地。
不管怎樣為難,最后也得做出選擇,選擇的原則無非是,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這也就可以理解孟子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時候,舍魚而取熊掌。其實,有時連利害的輕重都難以權衡。就像周國平講的一個故事,一對母子同時落入洪水之中,農民救起了妻子,孩子卻淹死了。事后人們議論,救妻子對,孩子可以再生。有人說妻子可以另娶,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作者問那個農民怎樣想的。那個農民說,洪水襲來,妻子就在我身邊,我救完她,孩子已被洪水沖走了。
由此可見,許多選擇也是出于無奈,人們只能順其自然。
(摘自“劉興雨家園”新浪博客 圖/胡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