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
去年,對門大姐的女兒生了二胎,是個男孩;老大是女孩,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一家人——當然老大除外,別提有多高興了。
有一次,老大又不高興了,說媽媽偏向弟弟。大家趕緊小心翼翼地打聽原因,小姑娘很認真地說:“弟弟有很多漂亮的紙尿褲,我沒有!”在當媽的眼里,這幾乎就等同于無理取鬧了,于是 “痛打”了兩下老大的小屁股。
然后就是和風細雨地解釋:那東西用著可不舒服了;你現在大了,根本用不著那東西;你小時候,用得比弟弟還多呢!不過,在“殘酷”的現實感受面前,許多時候,語言是蒼白無力的,小姑娘就是覺得自己遭到了“虐待”。實在沒辦法,于是對門大姐就“偷偷”跑去拿了個紙尿褲回來,然后幫著老大很寶貝很仔細地穿戴好,至此,小姑娘終于露出了心滿意足的笑容。
事情向來變化得很快。沒過一刻鐘,老大自己主動把“寶貝”解下來扔到了一邊,還很鄙夷地嘀咕了一句: “什么破玩意兒!”對門大姐這才很欣慰地長舒了一口氣——終于化解掉老大的一個心結。
古人有詩云: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心結一個接著一個,沒完沒了,人難免就活得很累。要想活得輕松些,大約也只能想辦法把一個個的心結化解掉。怎么才能化解心結呢?似乎也沒什么太好的辦法,心結郁于胸中,緣起于外物,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極少數人能做得到“想得開”之外,絕大多數人估計也只能求助于那些五花八門的“紙尿褲”了。
日本生產的紙尿褲,在中國高價熱賣,同樣的東西,價格幾乎要高出日本一倍,而且還供不應求,需要花費很高的熱情去爭搶才可得到。對此現象,媒體的評論是:日漸富裕起來的階層,更愿意為孩子花錢買更好的紙尿褲。有點兒意思。雖然紙尿褲孰好孰不好,最有發言權的,似乎還是小寶寶們,但他們都“有苦說不出”啊,所以也只能任憑大人擺布。而成人想象中的“好”,更多的似乎就是一種由觀己觀人而來的心結。
那些千里迢迢跑到別人家里去爭搶馬桶蓋和電飯煲的人,大抵就是受了這種心結需求的支配。東西搶到手了,整個人也就徹底踏實下來,像完成了一件原本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般。至于那些搶來的東西到底好在哪里,估計絕大多數人也很難說得了了。
(摘自《證券時報》 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