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
教練員對球員的戰術訓練—校園足球教練員赴法學習經驗匯編(四)
本刊編輯
依據法國波爾多學區的講授內容,將各年齡段技術訓練的目的、目標、訓練方法和要點進行梳理概括(具體內容見附件表1~4)。
(一)戰術訓練的周期
一般周期訓練的主題都是以戰術目標為主,比如以進攻或防守為主題。以四周為一個周期,戰術訓練主題是三周進攻主題練習,一周防守主題練習。因為防守訓練比較枯燥一些所以進攻主題練的多一些。但是也可以根據球隊自己的情況設定。如果現階段球隊防守問題比較大也可以增加防守主題訓練周期。
(二)戰術主題訓練的重點
在訓練時設定戰術主題的具體目標如:進攻的保持住球、向前推進、打破平衡、保護球門等。防守的主題延緩進攻、阻止推進、保護球門、獲取球權等。在主題確定下來后要依據主題設置訓練重點的五個部分:
1.與主題有關的熱身:在熱身目的同時結合主題的基礎練習。
2.主題對抗練習:在設計對抗中暴露出主題的問題,引導隊員思考解決方案。不要直接告訴隊員答案。
3.主題情境練習:設置主題情境,在人數不對等、目標不同、每次主題練習隊員開始發球的條件下有對抗的練習 。
4.主題技術練習。結合主題的技術練習完成主題的必備技術練習,在沒有防守的技術,過渡到有壓力有少數防守隊員的情況完成技術練習。
5.主題對抗比賽。享受階段,也是檢驗本堂訓練效果的階段,設置緊扣主題的對抗比賽,觀察隊員解決問題能力。
戰術訓練中注意設置訓練場區位置和比賽時場區位置相同,進攻和防守的方向設定,練習難易程度復合隊員水平和年齡,還原比賽場景的對抗。而且在戰術訓練中還要考慮到球、對手、隊友、時間、空間這五點的關系。
(三)戰術訓練把握的階段
1.進攻的階段:
(1)保持住球階段:利用寬度,后場區域。后場得到球權時使用場地的寬度盡量拉開空檔,利用后場人數上的優勢控制住球權,人數優勢體現在守門員與后衛之間傳控球,在對方兩個前鋒逼搶兩個中后衛時守門員的接應作用體現出來,在局部就能增加人數的優勢,特別是現代足球的發展,守門員參與控球比例越來越大,也是體現在守門員到門衛的改變。后場拉開寬度傳控球是為了向前推進做鋪墊。
(2)向前推進階段:利用縱深,中場區域。有了寬度之后就有了向前的傳球空檔,因為橫向的寬度加大后給對方隊員密集防守帶來困難,這時就要利用寬度之間的空檔向前進攻,增加后位線和中場線的聯系,尋找向中場隊員傳球機會,把球推進到中前場。可以通過直傳球穿透打破局部平衡或從一側快速轉移到防守隊員少的另一側進攻。
(3)打破平衡階段:利用防守線身后的空檔,前場30m區域。快速尋找突破對手防線的機會,可以通過直傳球和向前插的隊員完成,也可以通過個人控帶球向前突破完成。一定要比對手的速度快,快速體現在直傳球速度和跑動速度。在中前場制造打破對方整個防守線的時機,擺脫防守創造射門的條件。
(4)破門得分階段:把握稍縱即逝的射門機會,在對方球門附近。隊員快速前插,利用反向行為擺脫對手緊逼搶在防守隊員之前射門。注意射門的角度、力量、速度和突然性。
2.防守的階段:
(1)延緩進攻:由攻轉守時,首先是距離對方持球隊員近的隊員靠近緊逼,目的不一定是把球搶斷,主要是延緩對方進攻的速度,防止對方向前快攻或快速反擊,給隊友爭取快速回位防守的時間。
(2)阻止推進:保持好整體隊形,壓縮前鋒線、前衛線、后衛線三條線和守門員的距離,壓縮橫向之間空檔。減少對方直傳球。
(3)保護球門:在本方禁區附近,在球和球門之間的線上防守,注意力要非常集中,隨時做好快速應變的準備。協防隊員不但要兼顧自己防守隊員還要保護緊逼隊員的身后。
(4)獲得球權:利用整體施壓,縮小控球隊員的空間,迫使對手在控球時犯錯誤、失誤獲取球權。或看準時機主動搶斷對方的傳球或控球。
法方講師在授課中,高度概括了進攻和防守行為的基本原則,以此來指導訓練(具體見附件:表5-6)。
(一)陣型的概念
足球陣型是指為了適應區域防守,節奏控制,無球跑動的需要,全隊隊員在場上的位置排列和職責分工。各陣型的名稱是按隊員排列的形狀而定。組織三條線的陣型:后衛、前衛、前鋒,無論怎么樣的陣型,都有這三條線。理論上把每個人的職能和位置區分開,但也考慮整個隊伍的運作。組織就是各個隊員之間的協作,對空間、時間和隊員的管理。
并不是每個陣型都能讓這個隊伍獲得勝利,陣型不是萬能的,無好壞之分,好的陣型能幫助球隊獲勝;好的陣型能發揮每個隊員的特點,并融入這個陣型中;每個陣型都有重要的角色,要知道角色的責任和重要性。
比賽就是協調各個位置的進攻與防守。如本方兩個前鋒速度都不快,加上本方四個前衛的速度都很快,充分利用前衛特點,前鋒接應前衛,前衛來開空間來進攻。
1.3-5-2陣型
陣型概述:(如圖1所示)3名中后衛、3名中前衛、2個活動范圍大的邊衛、2名前鋒。加強了中軸的實力。

圖1
3-5-2陣型的優點:加強中場控制,中場斷球,便于發到反擊,進攻時邊路有更多的空檔;中間區域防守隊員多,加強中場防守;陣型彈性好,進攻時3-5-2,防守時邊前衛回防,變成5-3-2陣型。
舉例1:本方1:0領先,邊前衛體力消耗過大,時間又不多時,可以變成5-3-2陣型。缺點:邊前衛身后空檔大,容易被對手利用。
解決方法:對后衛要求高,后衛策應這兩個空檔防守;對邊前衛要求高:良好的沖刺、跑動能力及技術。
3-5-2陣型發展史: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阿根廷為馬拉多納制定了3-5-2陣型,充分發揮馬拉多納在中場的作用,最終奪得世界;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聯邦德國利用3-5-2陣型奪得世界杯;1993年馬賽隊,利用3-5-2陣型獲得歐洲冠軍聯賽冠軍;2002年,巴西隊中的兩個邊前衛卡福和卡洛斯在比賽中很好的發揮,幫助巴西取得了韓日世界杯的冠軍。
2.4-1-4-1陣型
陣型概述:如圖2所示,4名后衛,1名中場,4名前衛,1名前鋒。這個陣型攻守平衡、有利防守,整體比較協調,常用前場緊逼。

圖2
注意事項:此陣型對全隊體能要求大;防守時要注意整體移動;對前鋒控球和傳球能力要求比較高。
3.4-2-3-1陣型

圖3
陣型概述:如圖3所示,4-2-3-1陣型由四名后衛、兩名防守型后腰、三名進攻型前衛、一名前鋒組成。位置的要求:四名后衛平行站位,兩名后腰可以很好地協助后衛防守中路空當;左右兩側縱向通道各有兩名隊員,兩人要呼應好,相對與3-5-2陣型在邊路的防守就更加有效;邊路的邊后衛、邊前衛技術技巧特點互補,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比較高;主要是由前腰負責傳球,調度進攻,所以對前腰要求比較高。由于要做一些快速轉身、快速反應等靈活性很高的動作,所以前腰個子不能太大;兩個后腰要有互補性,基本上是一個善于向前直傳參與進攻,另一個善于協防補位,參與防守;前鋒避免出現在兩側通道上,應主要活動在前場中路。
陣型注意事項:4-2-3-1陣型變化很多,防守時可變為4-5-1陣型,進攻時可變為4-3-3陣型。針對高水平隊伍,4-2-3-1陣型前鋒與中后衛之間的距離一般保持在34米左右。
采用4-2-3-1陣型的球隊介紹:2014年世界杯,德國對阿根廷的比賽中德國隊采用4-2-3-1陣型,比較成功,阿根廷在中場休息時也由4-4-2換為4-2-3-1陣型;巴西隊也是采用4-2-3-1陣型,但成功率比較低;哥倫比亞隊也一直采用4-2-3-1陣型;法國隊2006年世界杯決賽使用4-2-3-1陣型,2007年法國隊也在使用;俱樂部方面曼城隊一直采用4-2-3-1陣型,穆里尼奧也非常推崇此陣型,不管在哪個球隊都在使用。
4.4-3-3陣型
陣型概述:如圖4所示,4名后衛,3名前衛,3名前鋒,該陣型的位置較為靈活,它要求隊員能根據戰勢機動調整位置,同時在位置變換中又始終保持整體的組織性。同時也要注意整體的移動。
陣型特點:突出進攻的一種陣型。也就是俗稱的全攻全守,荷蘭隊曾有一段時間使用這種陣型。

圖4
5.4-4-2陣型(蝶形)

圖5
陣型概述:4名后衛,4名隊員在中場成蝶形站位,2名前鋒,隊員橫向之間的間距10米左右,前鋒與后防線縱深37.5米,那么三線之間的前后距離在12米左右。三條線理論間距為12.5M。
陣型特點:有利于擴大防守縱深。優點:與4-3-3相比,進攻時比對手多了一名前鋒,增加攻擊力;缺點:防線層次較為薄弱。
6.4-4-2陣型解析(菱形)
陣型概括:如圖6所示,4名后衛,4名隊員在中場區域形成菱形站位,2名前鋒。
陣型特點:這樣的站位能充分發揮前腰的水平,把前腰水平最大化。所以對前腰的技術水平要求很好,其他3名隊員要有很強的回搶能力。后腰負責整個球隊的防守核心,控球能力強,具有領導力,隊長意識,視野開闊,頭腦聰明,戰術意圖清晰,場上進攻組織者。邊前衛:左右腳均衡,進攻與前腰拉開寬度和縱深,無球時充當防守型球員。兩邊后衛:良好的身體素質,時常在邊路要面對以少防多。中后衛:身體素質好,縱深跑動能力強,頭球好,互補性,有力量,且有聰明的頭腦。

圖6
陣型特點:中后場人數較多,配置強,能穩固防守,中軸線密度大,方便中后場控球;缺點:與4-2-3-1相比,兩側邊路縱深防守較為薄弱。所以采用該陣型對球員要求較高,需要智商以及極強的位置意識,加強體移動。
陣型注意事項:菱形中場的關鍵位置是前腰,技術水平要求極高,使用該陣型要把前腰作為球隊的核心隊員,球隊最聰明的人來培養。對于我們在平常的比賽訓練中,對于使用該陣型把前腰位置作為重點培養。當然其他位置也是很重要的;為了給前腰充分自由,對于后面的三后腰要積極給予前腰支持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球技和積極的跑動能力。后腰是第二關鍵位置,98世界杯德尚為例就是很好的勝任者。例:4-4-2菱形中場典型案列說明核心球員(前腰)在該陣型中的重要性。1988年世界杯阿根挺國家隊和1998世界杯法國都是是典型的4-4-2菱形中場打法。馬拉多納,齊達內是該陣型的中的前腰,核心人物,整個球隊的技戰術就是圍繞他們而精心設計的,他們的得失決定球隊的走向,而冠軍的奪得更加應征了4-4-2菱形中場技戰術的特點。
(一)傳搶意識訓練(圖7)
1.場地:12m×15m

圖7
2.方法:紅色隊員互相傳球,尋找機會直傳穿越藍隊防線。藍隊在中間區域防守,阻止紅隊穿越傳球。每次球權都交給紅隊發球。
3.訓練要求:藍色隊員統一行動,相互保護,緊逼和保護明確,呼應。
4.變量:
(1)限制紅隊腳數;
(2)兩端各設一個藍隊接應隊員,藍隊攔截下來球后把球傳到紅對身后的接應的隊員。
5.適齡:6~11歲
(二)攻防轉換意識訓練(圖8)
1.場地:直徑9m×9m,5m×5m
2.方法:紅隊在中間小圈3打1傳搶,藍隊搶斷后傳進外圍的小門內本方隊員得分,紅隊反搶。外圍6個小門3個隊員接應。
3.訓練要求:地滾球、移動。接應及時。

圖8
4.變量:
(1)增加攻防隊員人數,增減接應人數。
(2)藍隊成功得分后在大圈里4對3傳搶,紅隊反搶后進入中間小圈藍隊只能有一人進入小圈防守,其他藍隊隊員在外圍接應。
5.適齡:10~12歲
(三)接應配合練習(圖9)
1.名稱:6VS6傳搶練習
2.場地:40m×40m
3.方法:紅、藍雙方隊員必須通過對面兩角區域內本方隊員配合才能帶球過底線得分。
4.訓練要求:地滾球、接應及時。
5.變量:(1)得分方式傳球隊友插入底線區域接球得分。
(2)限制傳球的次數才能得分。
6.適齡:13~15歲

圖9
(四)占據和利用空間意識訓練(圖10)
1.名稱:5VS5
5.場地:20m×20m
3.方法:雙方傳搶可以選擇用手接球或用腳接球,用腳接球時對方只能搶斷后獲取球權,用手接球時對方只需觸碰控球隊員的身體就要把球權交給對方。連續傳10次得一分。
4.訓練要求:接應隊員及時選位,呼應提醒有球隊員。合理使用手或腳。
5.變量:增加自由人、改變得分方式。
6.適齡:7~19歲

圖10
(五)區域和移動意識訓練(圖11)
1.場地:全場
2..方法:場地劃分為三個區域,由攻轉守時在哪個區域丟球留一個隊員逼搶延緩持球隊員,其他防守隊員快速退到后一個區域開始防守。
3.訓練要求:整體隊形保持,移動迅速。無球接應隊員觀察,由攻轉守時快速抉擇,集體思維的同步性,有球時拉開空間,無球時收縮空間。
4.變量:場地大小,人數,限制觸球次數。8人制和11人制場區。
5.適齡:16~19歲
(六)整體戰術意識訓練(圖12)
1.場地:半場
2.方法:進球得一分,進球時進攻隊員必須過半場得分有效。

圖11
3.訓練要求:防守時,球在B區域放棄A、C兩側區域密集B路。球在A區域放棄遠端C區域密集離球近的A、B兩個區域。
4.變量:
(1)藍隊在B區域進球得分時球防守隊員在A、C區進攻方加一分。
(2)紅隊在A區進球得分時防守隊員在C區進攻隊員加一分。
適齡:13~15歲

圖12
(七)攻防轉換和整體意識訓練(圖13)
1.場地:40m×70m
2.方法:

圖13
(1)分藍、紅、綠三隊,藍隊,進攻紅,攻方藍隊隊在過渡區時,守方不能在中間過渡區內搶球。(如藍隊完成射門,得分有效,藍隊繼續持球向過渡區和攻防2區進攻綠隊,如紅隊將藍隊球搶斷后,同樣對綠隊進攻)。藍、紅、綠三隊攻防轉換交替進行。
(2)攻方持球進入過渡區,守方不能越過過渡區搶球。
(3)攻方在過渡區內限制兩腳出球。④藍、紅、綠隊快速完成攻防轉換的時刻,整體由守轉攻行動快速統一。⑤攻防進球后,繼續進攻另一側防守方。如果守門員直接拋球到過渡區第三方可以上前防守。
3.訓練要求:攻守轉換時整體行動快,搶斷后整體快速通過中場,進攻向前。
4.變量:連續前場搶斷進攻得分加倍。
5.適齡:U16~U19。
附件:表1~6

表1 6~9歲戰術訓練概覽

表2 10~12歲戰術訓練概覽

表3 13~15歲戰術訓練概覽

表4 16~19歲戰術訓練概覽

表5 進攻時的行為準則

表6 防守時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