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主持 寧霄
五月節令戲之《五花洞》
專欄主持 寧霄
五月初五端陽節,有驅五毒的習俗。現在京劇舞臺上還能夠常見到的關于「五毒」的戲,就是這出《五花洞》了。《五花洞》,一名《三矮奇聞》,講的是五花洞中的蝎子精和蝎虎精變化成武大郎、潘金蓮夫婦,攪亂人間。真假四人先后訴至縣官及包公處,均難分辨。最后張天師率同眾法官降服了二妖和趕來助陣的蜈蚣精、紅蟒精、蛤蟆精。「三矮」者,真假武大郎與縣官吳大炮是也。
此戲頗有淵源。據齊如山、翁偶虹講,此戲是從秦腔《搬場拐妻》(或稱《武大搬場》,即武大郎搬家的故事)一劇中擷取了武大郎的故事,又加入了《混元盒》中五毒作祟的內容,二者糅合而成。車王府尚有一種《五花洞全貫串》昆腔本,也應是京戲《五花洞》重要來源之一。此戲為春臺班張喜子、胡喜祿、王長桂(或云王長壽)所編。張喜子是俞潤仙(即俞菊笙,京戲武生)的內弟,善編戲,胡、王則因長相相似而扮演真假潘金蓮。另有一龐姓先生編此劇,還加有「雙包案」、「雙天師」的情節。
齊如山稱此戲舊為六場,最后兩場與現在面貌一致,一為「攪鬧告官」,一為「天師降妖」,與故宮博物院藏《五花洞》戲畫是一致的。戲畫共三種,標名為「五花洞」、「二本五花洞」和「三矮奇聞」,分別描繪了二妖變化、告官、降妖的舞臺場景。將頭本、二本《五花洞》的戲畫與故宮博物院藏《五毒傳》(即《混元盒》的別名)戲畫對比,可以看出二劇中的蝎子精、蝎虎精的扮相相似,臉譜幾乎一樣,從中可以看出二者確實存在淵源。嘉慶七年(一八○二年)十一月初十日,總管榮德上奏《混元盒》切末「各樣盔三頂(金花一、白狐一、蟒精一)、男女回回帽十六頂、五毒衣子收拾見新。彩頭五個、彩頭套一個」,同日傳旨:「交外邊細細致致的做。」可見宮廷里對「五毒」的扮相還是有著一套程式要求的,嘉慶皇帝本人對此也很關心。
宮中《五花洞》劇本標有名字:李五、劉春、時小福、王栓子、石頭。李五即老生李順亭,王栓子即丑角王長林,石頭疑為旦角陳德霖。劉春是正凈,一定是去包公,那么李五一定是去張天師了。「三矮奇聞」戲畫中,張天師勾紅整臉,那么這個角色可以判斷為是「紅生」了。按,故宮博物院藏劇本中,包公升堂,張天師是站在包公身后的桌上的。如果按戲畫中張天師坐大座的調度,則「包公升堂」就不能演了。
此戲中真潘金蓮唱慢板,假潘金蓮學唱,名旦角們常合作此戲。陳德霖、孫怡云、孫喜云、吳彩霞、朱幼芬等嘗于廣德樓合作義務戲,同唱《五花洞》,「極絢爛」。稍晚,四大名旦成名,由鄭子褒等人斡旋,梅、尚、程、荀四位合灌了一張《五花洞》唱片,可謂「四美具,兩難并」了!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九○八年百代公司為姜妙香灌制的《五花洞》唱片兩張,唱的是公堂上一段二六。彼時姜妙香還未改小生,這段唱的唱法很老,十分難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