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納新
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瓣膜置換術的療效及危險因素分析
謝納新
目的 探討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心瓣膜置換術后療效以及危險因素。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治療的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患者50例,分析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心瓣膜置換術后療效及其危險因素。結果 住院期間死亡2例,有39例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危險因素包括高齡、病程長、術前心功能分級較高、術前非竇性心律、術前左心功能低下、雙瓣膜置換術以及體外循環時間長等(P<0.05)。結論 心瓣膜置換術治療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患者手術療效較好。其中高齡、病程長、術前心功能分級較高、術前非竇性心律、術前左心功能低下、雙瓣膜置換術以及手術時間長是主要危險因素。
大左心室;心瓣膜置換術;危險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arge left ventricular valvular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surgery Clinical risk factors. Methods 50 cases with heart valve disease of large left ventricle were selected. Postoperative efficacy and risk factors after cardiac valve replacement with large left ventricle were analyzed. Results Two cases died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there were varying degrees of complications in 39 cases. Risk factors included advanced age, longer duration, higher preoperative cardiac function, preoperative non-sinus rhythm, preoperative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long double valve replacement surgery and cardiopulmonary bypass time (P <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large left ventricular heart valve surgery is better. The elderly, longer duration, higher preoperative cardiac function, preoperative non-sinus rhythm, preoperative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double valve replacement surgery long time are major risk factors.
【Key words】Large left ventricular,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surgery, Risk Factors
心臟瓣膜疾病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的瓣膜因風濕熱、黏液變性、退行性改變、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壞死、感染或創傷等出現病變,影響患者體內血流運動,造成患者心臟功能異常,最終導致心功能衰竭的單瓣膜或多瓣膜病變[1]。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是一種重癥心臟瓣膜病,此類疾病患者相比于普通心臟瓣膜疾病患者手術治療,風險較大,危險系數高,術后短期死亡率較高,術后并發癥明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遠期存活率較低[2-3]。因此,對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心瓣膜置換術術中可能影響術后短期死亡率和遠期存活率的因素進行分析,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盡可能避免其危險因素的影響,提升手術療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3]。為了進一步提升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心瓣膜置換術的手術療效,本文隨機選取了我院治療的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患者50例,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具體研究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齡16~70歲,平均年齡(45.4±11.7)歲,病程為1~40年,平均病程(56.2±9.7)個月。在所有患者入院后進行心電圖檢查,其中,竇性心律22例,心房顫動16例,房室傳導阻滯7例,室性早搏5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31例,退行性心臟瓣膜病9例,先天性心臟瓣膜病8例,感染性心內膜炎2例。在患者術前進行心功能檢查,術前心功能分級(NYHA)Ⅱ級14例,Ⅲ級21例,Ⅳ級15例。
1.2 手術方法
在術前,對患者的心肺功能進行維護,給予強心、利尿、擴張血管,同時給予極化液、磷酸肌酸營養心肌,維持心肌電活動穩定,維持患者的水電解質平衡,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積極治療肺部理療、肝、腎功能的治療;在對患者病情全面評估的基礎上,對患者行心瓣膜置換術治療。其中,主動脈瓣置換術(AVR)29例,二尖瓣置換術(MVR)5例,主動脈瓣+二尖瓣雙瓣膜置換術(DVR)16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術6例,左心房折疊術1例,其他心臟手術16例,其中升主動脈置換術4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3例,室間隔缺損(VSD)或房間隔缺損(ASD)修補術5例,動脈導管未閉(PDA)縫閉術2例,主動脈瓣竇瘤修補術2例。對所有患者行全身麻醉,在患者胸部正中切開,建立體外循環,選用含血心臟停搏液對患者心肌進行保護,根據患者心臟瓣膜的關閉程度采取不同的灌注方法,無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采取主動脈根部持續灌注,伴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進行切開升主動脈根部,分別自左、右冠狀動脈開口灌注;在術后,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在術后對患者的血容量進行補充,增強患者的心肌收縮能力,維持患者血壓穩定,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對患者進行利尿,進行抗感染治療。在術后1~2周內對患者進行彩超心動圖檢查,觀察患者的恢復情況。在患者出院后,要求患者定時進行復診,護理人員定時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隨訪時間為1~5個月,平均時間為(2.1±1.2)個月,對患者的心功能情況、生存情況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進行統計。
1.3 統計學處理方法
2.1 患者在手術后的存活率和并發癥發生情況
在對患者行心瓣膜置換術后,50例患者在住院期間死亡2例,死亡率為4%,出現并發癥共39例,發生率高達78%,其中:低心排血量綜合征6例、心律失常13例、瓣周漏2例、肺部感染3例、胸腔積液11例、心包積液3例、其他并發癥1例。
2.2 術后住院死亡因素分析
經分析主要危險因素包括高齡、病程長、術前心功能分級較高、術前非竇性心律、術前左心功能低下、雙瓣膜置換術以及體外循環時間長,對比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
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是由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或二尖瓣關閉不全導致左心室前負荷增加,患者左心室舒張末期室壁張力增高導致左心室心肌代償性肥大,左心室容積擴大,室腔擴大或室壁稍厚導致的[4]。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患者患病后病情危急,患者心功能較差,如不及時進行手術,患者死亡率較高,目前對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的治療,主要是以心瓣膜置換術為主,該手術風險較高,術后患者死亡率高,并發癥較多,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對心瓣膜置換術對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的臨床治療中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在手術前對患者的病情全面評估,盡可能減少危險因素的影響,提升手術療效,改善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從而提升患者的滿意度[5-7]。
在本次研究中,對患者行心瓣膜置換術后,50例患者在住院期間死亡2例,死亡率為4%,出現并發癥共39例,并發癥發生率高達78%,其并發癥主要表現為低心排血量綜合征、心律失常、瓣周漏、肺部感染、胸腔積液、心包積液以及其他并發癥,在術后患者生活質量不佳,在綜合護理后,患者的病情明顯改善,康復出院;對術后早期住院死亡和并發癥發生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主要包括高齡、病程長、術前心功能分級較高、術前非竇性心律、術前左心功能低下、雙瓣膜置換術以及體外循環時間長,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因此,在對患者行心瓣膜置換術之前,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術前積極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心功能分級,避免其危險因素的影響,在術前進行必要的心電圖檢查,在發現患者存在心律失常時,及時進行處理;對術前存在低心排血量綜合征的患者,使用正性肌力藥增強患者的心肌收縮力,全面改善患者術前身體狀況,最大限度提升心瓣膜置換術的臨床療效[8]。

表1 術后住院死亡危險因素分析
綜上所述,心瓣膜置換術治療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患者手術療效較好,術后患者死亡率低,生存率較高,患者對治療效果較為滿意,其中,術后早期住院死亡和并發癥發生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高齡、病程長、術前心功能分級較高、術前非竇性心律、術前左心功能低下、雙瓣膜置換術以及手術時間長,因此,在對患者行心瓣膜置換術前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的評估,注意可能影響術后療效的危險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避免,盡可能提升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1] 徐宏耀,王平凡,梁志強,等. 心瓣膜置換術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9,16(4):322-324.
[2] 李彤,蔡振杰,劉維永,等. 生物瓣心瓣膜置換術后遠期療效[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6,13(3):197-198.
[3] 陳京偉,嚴飛,霍強,等. 心臟瓣膜置換后早期住院患者死亡因素分析[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53):9145-9150.
[4] 王國華,孫宗全,張凱倫,等. 繼發性三尖瓣反流危險因素分析及外科治療[J].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07,23(6):374-377.
[5] 陳辛亮,張健群,遲立群,等. 心臟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換術遠期預后的危險因素[J]. 新鄉醫學院學報,2013,30(12):984-986.
[6] 晉小闖,馬松峰. 110例老年瓣膜置換術圍術期死亡的危險因素分析[J]. 新疆醫學,2013,43(3):57-59.
[7] 劉雙利,黃建宇,徐琳. 心臟瓣膜置換術36例分析[J]. 河南外科學雜志,2007,13(5):64.
[8] 劉日輝,聶榮華,楊俊波,等. 心臟瓣膜置換術267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4):623-625.
Efficacy and Risk Factors Analysis for Heart Disease and Left Ventricular Valve Replacement
XIE Nax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Quanzhou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R654.2
A
1674-9316(2016)16-0043-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6.027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心血管外科,福建 泉州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