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英里鐵幕將成歐洲自行車專用道
文/李忠東
“鐵幕自行車道”經過的曾經是使敵人陷于絕境的死亡地帶,使原來的鐵幕服務于一個更加良性的目的。在冷戰(zhàn)時期,“鐵幕”是將歐洲分為兩個受不同政治影響區(qū)域的界線。當時,“鐵幕”以東的東歐屬于前蘇聯(lián)的勢力范圍,包括前蘇聯(lián)、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東德、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后與蘇聯(lián)鬧翻)及南斯拉夫(不與蘇聯(lián)同盟)和部分奧地利領土。這些國家為了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抗,組成華沙公約組織。而西歐則屬于美國的勢力范圍,包括英國、法國、西德、意大利、冰島、挪威、西班牙、葡萄牙、丹麥、比利時、荷蘭、愛爾蘭(中立國)、瑞典(中立國)、芬蘭(中立國但在立場上暗自傾向蘇聯(lián))、瑞士(中立國)、奧地利(中立國)、希臘(南歐)和土耳其(南歐及小亞細亞)及其他位于西歐的微型國家(梵蒂岡)等國,這些國家組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鐵幕”這個詞出自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1946年3月5日在美國密蘇里州富爾頓的威斯敏斯特學院所發(fā)表的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講中:“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這張‘鐵幕’后面坐落著所有中歐、東歐古老國家的首都——華沙、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亞。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圍的人口全都位于蘇聯(lián)勢力范圍之內,全都以這種或那種方式,不僅落入蘇聯(lián)影響之下,而且已受到莫斯科日益加強的控制。”
“鐵幕”在當時并不十分流行,但隨著冷戰(zhàn)中情勢的升級,這個詞開始被廣泛用來形容歐洲的分裂。“鐵幕”國家成為西方對蘇聯(lián)和東歐國家的通稱。意指蘇聯(lián)和東歐在對西方國家的關系中所建立的障礙及彼此的隔絕。“鐵幕”限制了人員與信息的流通,這個比喻最終在西方世界獲得廣泛接受。隨著冷戰(zhàn)的結束,20世紀60年代末期后,該詞漸少用,成為了歷史。
歐盟官員正計劃把“鐵幕”這個黑暗時期的象征改成自行車道,以推動歐洲大陸的團結,促進自行車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今年7月,一組歐洲政治家提出了一份關于將東部和西部的舊分界線以開辟成自行車路線的計劃。奧地利歐盟專員約翰內斯?哈恩和德國綠黨歐洲議會議員、歐盟運輸和旅游委員會主席邁克爾?克萊默7月21日在維也納的歐盟議會會議上公布了“鐵幕自行車道”項目的具體細節(jié)。


“鐵幕自行車道”將途經20個國家,其中包括14個歐盟成員國,全程超過6000英里(大約合9656.064公里)。它的起點是歐洲北部芬蘭和俄羅斯交界的巴倫支海,然后沿著波羅的海蜿蜒前行,經過圣彼得堡,通過原東德和西德之間的舊邊界,最后抵達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北部的黑海。
克拉默在宣傳“鐵幕自行車道”計劃的小冊子中介紹道,作為共享的車道,設想的“鐵幕自行車道”象征著一個統(tǒng)一的歐洲。它將被看作是促進歐洲間更大團結的可持續(xù)方法,讓車友們共同通過紀念碑和冷戰(zhàn)的其他物品重溫對歐洲的記憶。
“鐵幕自行車道”將利用現(xiàn)有的自行車道,為改善基礎設施歐盟已撥款180萬歐元(大約合1451.79萬元人民幣)。這條自行車道已經被注冊為歐盟2012年開始建設的全歐自行車道網的一部分,但在自行車愛好者中知道的人很少。

克拉默等歐盟議員認為,用藍色的小方塊進行標示將有助于人們識認“鐵幕自行車道”,推動歐洲正在興起的自行車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這種藍色小方塊已經在德國東北部、德國和捷克之間的邊境以及奧地利的部分路段使用。
克拉默指出,“鐵幕自行車道”受到著名的“柏林墻自行車道”的啟發(fā)。他當年負責設計這項工程,曾為此奮斗了20多年。這條自行車道沿著柏林墻殘存的三個部分修建,耗資600萬美元(大約合3682.98萬人民幣),長度不超過2公里。它在城市的大部分綠化帶中蜿蜒穿行,給人以美的享受。由于沿途有大約30個標志描述歷史地標,因此是一次重溫歷史的機會。據(jù)悉,這項工程多年來遭到抗議。“柏林墻是我們過去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就這樣抹去它。”克萊默指出,“‘柏林墻自行車道’幫助柏林向過去妥協(xié),它不僅是象征分裂的紀念品,也提醒怎樣和平地倒塌。”

“鐵幕自行車道”盡可能緊貼老邊界,避開主干道,經過有歷史意義的景點,如德國圖林根州美軍阿爾法哨所和捷克共和國切布鐵幕受害者紀念碑。阿爾法哨所建于1953~1989年,坐落于圖林根州與黑森州的邊界地帶。當年這里屬于西德,歸于美國管轄地,駐扎著美軍第14和11裝甲騎兵團隊,柏林墻推倒東西德合并之后,1994年美軍正式撤離阿爾法哨所。冷戰(zhàn)時期阿爾法哨所相當保密,今天這里已經成為了冷戰(zhàn)遺跡。德國政府曾經對是否要拆掉阿爾法哨所進行了激烈爭辯,最后決定把它保留下來,作為歐洲分裂時期劍拔弩張的緊張狀況和荒誕年代的見證物。據(jù)統(tǒng)計,每年來到阿爾法哨所參觀的游客高達10萬。
近年來,歐洲南北首尾相連的自行車賽日漸時興,西班牙塔里和挪威諾德卡帕之間艱苦卓絕的旅程是對參賽的選手嚴峻的挑戰(zhàn)。另一方面,“鐵幕自行車道”沿途的歷史遺跡也能吸引更多以休閑為目的騎乘者。
正如前職業(yè)自行車運動員和作家邁克爾?哈欽森所言,“鐵幕自行車道”繞過阿爾卑斯山。“我們賽車手總愛尋找山丘,向其發(fā)起沖刺,但‘鐵幕自行車道’路況十分平整,也適合業(yè)余的自行車愛好者騎行。”
騎自行車跑完“鐵幕自行車道”整條路線預計要一個月的時間,因此愿意接受挑戰(zhàn)的騎車者應該提前把他們的假期積攢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