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付少瑋 通訊員 戴玉
安營扎寨,只為更好前行
——記中國自然博協優秀工作者、汽車博物館工會主席劉月英
□本刊記者 付少瑋 通訊員 戴玉

2005年,位于西南四環邊上的北京汽車博物館,進入建設期。在這個最困難的時期,41歲的劉月英加入了這個創建隊伍。隨著時間的流逝,已在此工作了11年的她,不但成為了職工的“娘家人”工會主席,更成為發現人才、挖掘職工潛力的伯樂。
汽車博物館是個年輕的企業,從2011年開館至今不過五年時間。2013年8月汽車博物館工會成立,由職工推選出來的新工會主席劉月英帶領工會干部制定出工會《經費管理辦法》、《經費審查管理辦法》、《工作管理規范》等制度。她特別嚴格要求并且堅持按照制度進行賬務處理,做到來往賬目清楚,財務手續規范,專款專用、賬實相符。
作為一名新工會主席,劉月英一方面帶領工會積極分子開展業務學習,盡快推進工會工作,一方面多次尋找適合建設“職工之家”的場所,多方比較,征求意見。那個時期,她總愛跟工會委員說:“走,跟我去轉轉館里。”在“轉”的過程中,她常常邊走邊想哪個地方合適做什么,哪個地方要怎么利用起來。由于館內空間有限,要找個合適的位置給工會建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她就是這樣精心盤算著,要為職工謀一個實用、適用、好用的“職工之家”。
2015年,在劉月英的努力下,汽車博物館建立包括“職工書屋”、“母嬰關愛室”、“瑜伽室”等在內的設施齊全、環境舒適的職工之家,為職工提供了休閑、學習、交流的場所,把職工之家建設成為汽博館內部的“服務站”,更好的服務于廣大職工。
汽車博物館里的職工生病了,作為工會主席的劉月英總是第一個前往慰問。2014年初,一位女職工因病住院,手術后留有后遺癥,對她的身心造成極大影響。劉月英了解她的病情后,時常去探望寬慰,鼓勵她振作起來。在劉月英的鼓勵下,這位女職工的病情逐漸好轉,并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崗位上。關心身邊每一個職工,對劉月英來講可謂家常便飯。2014年,館里的另一位男職工的父親、哥哥、愛人不幸相繼患上癌癥,他自己也患胃出血住院。劉月英敏銳察覺到他的實際困難,及時向他了解情況,不僅在精神上經常對他寬慰、疏導,也在工作中予以關懷,適時調整工作強度,減輕工作量,得以照顧好家庭和自己。
提起對職工的幫助和關心,劉月英說:“這是我的本職工作,于公于私都是應該的。”因此,她也極重視員工的思想教育。每年,博物館都有關于心理健康或是自我提升的培訓課,或員工內部的小講座、心得分享,劉月英總是把“更好的身心健康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更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這個理念帶給大家,融入到工會工作的每一個方面。正是這樣的堅持才成就了信任的鋪墊,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員工但凡有點不愉快、工作上小困惑,甚至家庭中不和諧,都找到劉月英傾述,把她當成能化解矛盾、答疑解惑的好老師。她的那間小辦公室,經常會看到有人坐在里面和她傾心交談。
除此之外,過生日的員工當天都會收到一個工會送的蛋糕和生日賀卡,還會在網上收到由劉月英發起、同事們響應的電子祝福,滿滿的都是愛;若有人住院,她也會馬上了解情況,立刻啟動工會辦的醫療互助保險,讓員工應有的保障第一時間落實;館里的單身職工,她也時刻放在心上,若有其他單位的聯誼活動,總是張羅著幫大家報名,經常有員工贊她是“業余的專業紅娘”。


“很多老百姓不了解博物館,認為在博物館工作的人,年輕的就是講解員,老點的就是修復鑒定文物的專家。”劉月英告訴記者,隨著各博物館的發展,現代的博物館重新規劃了部門,工作性質日漸多樣,工作人員的知識背景也不再單一。從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到科學研究,從陳列展覽到文化傳播,從意識形態到愛國主義教育,從互動體驗到科普活動,博物館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充滿了知識與智慧,歷史與文明,而創造這一切的離不開人。如何發現人才,挖掘潛力,劉月英心里一直存有這個想法。
博物館前臺來了一位大學剛畢業的小姑娘,工作認真努力,每天安安靜靜地做著例行的前臺工作。有一次,劉月英無意中發現她會舞蹈,正好館里正在排練報送區里的表演唱節目,就把她吸收為隊員,給予她展示自己的機會。隨后又趕上博物館內部選拔講解員,劉月英鼓勵這個外形秀麗的小姑娘去嘗試。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磨練,小姑娘現在已經成為觀眾認可的優秀講解員。
2016年,汽車博物館提出“人人都是講解員”的思路。工會主席劉月英在三八婦女節當天,和另外兩位女館長一同走進展區,為觀眾們講解藏品車背后的故事,拉開汽博館“黨員示范崗”的序幕,帶領黨員、工會會員紛紛走進展區,開展志愿講解服務。
作為工會主席,劉月英堅持將全館的崗位練兵、技能培訓、素質教育、文體活動等方面列為全年重點任務。從年初制訂計劃到資源爭取,從人員協調到保障完成,她用智慧和實干譜寫了工會工作的篇章。
崗位練兵是一年一度的重大工作事項,工會全程參與,在每年年末以競賽方式劃上圓滿句號。2015年汽車博物館的崗位練兵涉及全館各部門和三個物業中心,一共500余人。崗位不同,班組不同,業務不同,怎么練?怎么賽?大家面面相覷。工會主席劉月英提出了“一線崗位練兵、筆試檢驗成果、年終擇優展示,二線崗位考評、演講進行匯報”的思路,明確練兵思路和方法。到了年終,汽博館所有部門、物業中心及員工全部參與練兵活動,覆蓋率百分之百,成果驗收分筆試、技能展示、“我的崗位我來說”演講匯報三個階段進行,得到了豐臺區總工會的支持和肯定。“過程是重要的,競賽是必要的,崗位練兵是可持續的。”劉月英總結說,把崗位練兵的成果運用到平時的工作中,目的就是練出好兵,練出精兵。
為了培養職工的學習興趣和愛好,在征求員工意見以后,劉月英帶著積極分子為職工辦起了興趣班,讓有才藝的職工當老師,給其一個展示自己、發揮能量的機會,也借興趣班的開辦,為大家爭取培訓資源。
2015年,年輕的汽車博物館工會榮獲北京市總工會授予的“模范職工之家”稱號,2016年再獲“首都勞動獎狀”殊榮。榮譽的背后,離不開工會主席劉月英所付出的努力與執著。作為一名公認的優秀干部,劉月英榮獲“中國自然博協優秀工作者”和“豐臺區優秀黨務工作者”的榮譽。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工作熱忱,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變化,為博物館的發展貢獻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