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萌
(武漢理工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武漢,430070 )
?
論設計教育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王文萌
(武漢理工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武漢,430070 )
摘 要:設計伴隨著人類物質生產活動而出現,它源于生活,人類的衣、食、住、行都與其密切相關。設計又是藝術、技術與科學的結合,涉及多個學科,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就設計的本身而言,其藝術與技術并重的性質使設計教育成為最為復雜的教育活動。而設計與生活、設計與教育之間的關系形成了設計教育的兩個主要性質:普遍性與特殊性。文章結合設計教育的發展來探討設計教育的兩種性質及其相互關系。
關鍵詞:設計教育;普遍性;特殊性
近年來,我國的設計教育發展迅速,全國大部分的院校都設有設計藝術類專業,其中包括政法、農業類等院校。據2010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鑒數據,全國共有2358所普通高等學校,其中專門的藝術院校有82所,高等藝術院校本、??圃谛W生數共計324,748人,預計畢業生數共計88,092人。①而在市場需求的催化作用下,設計學科在與文科、工科、理科等相互交叉融合中產生了工業設計、用戶研究、設計管理等新的設計類專業方向,其學科綜合性特點得到進一步加強。龐大的設計藝術類學生數量,以及在市場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和推動下產生的諸多設計類方向,使得我國的設計藝術市場規模迅速擴張。而就在教育機構大力培養設計藝術類人才、不斷向市場輸送之時,高速發展帶來的問題是畢業生質量的良莠不齊,不少設計“人才”的設計只是追求所謂的審美和盲目地跟隨時尚潮流的“偽設計”。這些“偽設計”缺乏基本的設計原則,無視功能,以自我表達為中心。究其原因,在于目前對設計、設計教育的認識問題。
中國的設計教育經歷了從“美術教育”到“工藝美術”再到“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階段?!?953年,由文化部門主辦的‘全國民間工藝美術品展覽會’在北京舉行。這段時期的一系列的工藝美術展覽的活動,它們奠定了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的‘手工業’、‘傳統工藝’和‘民間工藝’的基調?!雹谶@在潛移默化中使中國的設計教育產生于工藝美術教育,受美術教育的影響很深。縱使早在約民國時期,我國就“‘傳播——引介’了‘包豪斯’”③但并沒有真正融入到設計教育體系和意識形態的層面,僅停留與表面形式的模仿。從學生的選拔方式、入校后的培養模式以及畢業的考核標準,都一直是建立在美術教育和傳統工藝美術教育之上。從整體上看,我國的現代設計教育缺乏一個面向設計的基礎教育體系,致使其與藝術教育、美術教育之間的差異性沒有得到深刻地認識。
就“藝術”與“設計”之間的區別而言,“設計”是一種社會性的文化活動,社會性是其顯著特征,而這種特征也就決定“設計”的根本目的是服務于社會,滿足各類需求。而“藝術”更多的是一種個人的活動,在于創作主題的個性表達。兩者的共性在于:兩者都具有文化性和創新性。在“設計”活動中,我們的創造不僅僅要具有滿足需要的功能,更需要在功能滿足的基礎上,賦予“設計”以人文性的關懷,讓“設計”中具有“藝術”的審美。使“設計”能夠在功能與社會文化中找到最佳的結合點。因此,設計教育既是一種具備部分藝術教育特征的教育,又是一種社會性極強的教育,它更多地是面向生活、提升生活品質。
從廣義上講,“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設計,設計是人類的基本活動。對可預見的目標進行的所有規劃都是設計過程。”④而“每一種人類行動,只要是意在改變現狀,使之變得完美,這種行動就是設計性的?!雹輳莫M義上講,“設計”是為了實現某種特定的目的并按照某種特定的標準而進行的一種具有科學性的創造活動。這種活動要滿足人類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并且對周圍的環境或事物進行改進和創造,里面包含有設計行為主體——設計師的主觀意識(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設計的理解、對材料的把握、對色彩的運用等),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設計師所處時代的文化特征?!霸O計”的定義反映出設計教育的兩個方面的兩個屬性,即針對大眾進行的具有普遍性的設計教育和針對專業人才培養的具有特殊性的設計教育。
設計教育的特殊性主要在于通過教育活動向學生傳授設計知識,引導、激發學生的設計創造能力,即知識教育。而設計教育的普遍性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之中,是對所處環境、所用物品的一系列認識、學習與創造。設計教育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一方面,對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代表設計發展的需求,表明教育者希望通過教育活動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何類素質的人,目標明確,系統性強。同時,通過教育活動來進一步調動、拓展學生在生活、實際中的設計能力,為創造更高的生活質量而進行的教育。
另一方面,對大眾進行的設計教育,是普及設計常識的教育過程,教會人如何使用、理解、評判身邊的設計,是對設計基本素質的培養,也是對如何生活的能力培養。從人類發展的角度看,對大眾進行的設計教育,認識到設計教育的普遍性,有著重要意義。在現代主義設計發源地——德國,其大眾設計教育體系的建立就頗為完善。設計教育不僅覆蓋層次廣泛,包括對兒童、小學、中學生進行的以體驗為主的教育,還將博物館作為重要的大眾設計教育培養基地,并提出了“審美敏感程度的提高、評價的能力、創造性等”明確的目的。在學校課堂和社會全方位、多角度的設計教育融入,使德國人的設計素養普遍較高,也促進德國設計專業人才質量的提升。
認識設計教育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同等重要。大眾化的設計教育是提升國民整體設計素養的途徑和方式,也為形成高素質的設計人才打下基礎。而專業的設計教育,是精英化的教育,是培養引導未來設計發展與提高大眾設計素養的專業人才。我們在重視后者的同時,應更多地把設計帶入生活,倡導面向生活、面向大眾的設計教育,從更廣泛、更基礎的層面去探討設計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設計的發展依賴于科學、技術、經濟、文化的不斷更新,社會對設計人才的需要也相應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因此,需要全方位地推進現代化設計教育的進程,轉變傳統的設計教育觀念,改變設計教育的制度,“設計教育不應僅存于培養職業設計師的大學教育中,還應該作為從幼兒園教育開始的終生教育的基礎修養?!雹拊诎盐赵O計教育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前提下構建新的教育體系,從重視專業教育的傳統思維,轉向終身設計教育?!敖K身教育這個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體大于其部分的總和。世界上沒有一個非終身而非割裂開來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換言之,終身教育并不是一個教育體系,而是建立一個體系的全面組織所根據的原則,而這個原則又是貫串在這個體系的每個部分的發展過程之中的?!雹呙鎸Υ蟊娺M行的終身設計教育的方式是多樣的,既可以是課程教育,也可以是非課程教育,甚至社會氛圍的形成同樣也能起到對大眾進行設計教育的作用。大眾的設計教育是廣泛的,其涵蓋的方面、涉及的領域比專業設計教育要多。
而在發展專業設計教育時,應在注重對專業基礎知識的培養上,綜合對文化素養、科學素養、藝術素養以及開放視野的培養,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能夠深入洞察社會生活,發現、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以面向社會與生活、圍繞提高生活品質為目標而進行專業的設計教育活動。格羅皮烏斯在談到包豪斯的設計教育時曾說:“包豪斯強調科學實用的創造性工作……重視學生在手工制作、繪畫和科學理論等方面的教育。”⑧包豪斯致力于將藝術、技術、科學的有機結合,為人類創造一個更為理想的生活環境,它確立的以“教學——研究——生產”的設計教育體系是即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教學為研究、生產服務,研究為教學和生產提供理論指導,生產為教學的開展、研究的深入提供實踐與經濟支持。包豪斯因而成為現代設計、現代設計教育之源,它以為大眾生活而設計培養出藝術修養、實踐經驗、應用技術知識等素養兼備的現代設計師,深刻影響到德國社會文化的和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
在設計教育中,普遍性的大眾教育和特殊性的專業教育是相互連結的,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專業的設計教育離不開大眾設計教育的發展,大眾設計教育的水平高低能夠通過專業設計人才素質的高低來判斷。大眾的設計教育是一國設計教育的基礎,為設計教育的開展形成良好的發展環境,而專業設計教育是環境中的典型代表。
設計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國家設計實力的提升,不僅需要優化專業設計教育的環境,重視設計教育的特殊性,而且要優化大眾設計教育的環境,正視設計教育的普遍性。重新思考設計教育的發展思路,將設計與文化、社會、生活更為緊密地聯系起來,使大眾設計教育與專業設計教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以好的設計來真正提高人類的生活品質,形成未來社會的生活方式,實現對人、社會、自然的關懷。
注釋:
①謝煥忠、張泰青等.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0)[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策略研究課題組,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102.
③杭間, 靳埭強. 包豪斯道路:歷史、遺澤、世界和中國[M]. 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 2010.
④Papanek V.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Human Ecology and Social Change [M]. 2. Academy Chicago Publishers, 2009:3.
⑤[法]馬克?第亞尼(編著),滕守務(譯).非物質社會:后工業世界的設計、文化與技術[M].成都:四州人民出版社,2006: 106.
⑥ [日]榮久庵憲司,野口瑠璃,伊坂正人,黑田宏治(著),楊向東等(譯).不斷擴展的設計——日本GK 集團的設計理念與實踐[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15 .
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編著.華東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宄所譯.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223.
⑧Quoted in H.M.Wingler, the Bauhaus[M].Cambridge: MIT Press, 1979:44.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n Design Education
WANG Wen-me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Wuhan 430070, China )
Abstract :Design is daily routine; it comes from life and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food, clothing, shelter and transportation. Also, design is the combination of art, technique and science, it refers to many subjects. In terms of design itself, the character of emphasizing the combination rend the education of design becomes a complicated educational activity. The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esign, life and education decides two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desig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analyze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design and its mutual relation.
Key words :design education; universality; particularity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03-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