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霞+劉陽陽

摘 要:橫琴自貿區建設,有利于珠海港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有利于珠海港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本文基于橫琴自貿區建設背景,對橫琴自貿區建設契機下珠海港發展面臨的機遇及挑戰進行分析,提出加快高欄港綜合保稅區申報,加強與橫琴自貿區的聯動發展,拓展港口服務功能,提升港口物流服務水平,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設,提高港口運營效率,優化港口集疏運體系,推動港口區域化發展等策略,以加快珠海港轉型升級發展。
關鍵詞:珠海港;自貿區;策略
目前,我國四大自貿區(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實驗區)建設正以國家戰略高度加速推進。橫琴自貿區作為廣東自貿區的三大自貿片區之一,其自貿區相關政策及措施必將帶動港口、航運、保稅物流、商貿、金融、信息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珠海港作為珠江口西岸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與橫琴自貿區同屬珠海市,港口發展深受橫琴自貿區建設的影響,也存在與橫琴自貿區建設不相適應的因素,如何緊抓自貿區建設機遇、克服不足,是珠海港加快轉型升級發展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一、橫琴自貿區建設概況
橫琴自貿區緊鄰澳門,不僅擁有CEPA和橫琴國家級新區的政策優惠,又有自貿區政策優惠,形成了橫琴新區與廣東自貿區橫琴片區的“雙區疊加”的政策優勢,粵澳合作尤其是珠澳合作的政策環境更加優惠。根據《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對橫琴自貿片區的定位,橫琴片區主要試點有關貨物貿易便利化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制度創新。
自2015年橫琴自貿區成立以來,商務、海關、檢驗檢疫、銀行監管、司法、工商等國家、省、市各級政府部門相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支持橫琴自貿區發展。橫琴自貿區正加快構建以金融服務、商貿服務、高新技術、旅游休閑、文化科教等高端產業為核心的高水平產業體系,目前相關注冊企業已達19634家,其中港澳企業超1300家。2015年橫琴自貿區推出并實際落地120項改革創新舉措,并于2015年12月出臺《2015年廣東自貿試驗區珠海橫琴片區改革創新發展總體方案》,試圖在構建國際化營商環境、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國際貿易功能集成、金融領域開放創新、增強輻射帶動功能等方面形成引領示范作用。目前橫琴自貿區在營造對接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的營商環境、金融服務創新方面措施已頗具成效。比如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推出的商事主體電子證照卡、商事登記一站式服務、商事主體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改革等措施使企業營商環境日益趨同港澳、接軌國際;橫琴口岸的關檢合作查驗通關模式使通關效率提升30%。2016年6月廣東省自貿辦印發《關于依托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降低國際貿易成本促進貿易便利化的若干意見》,提出在智能化大通關體系、新型貿易業態監管、進出口環節收費、跨境貿易金融服務等方面促進貿易便利化發展,并強調南沙片區實施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互聯網+易通關、智檢口岸、智慧海事、通關一體化、粵港澳聯動口岸監管等措施拓展到橫琴片區。
日益接軌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的營商環境、不斷推進的貿易便利化措施、不斷創新的金融服務舉措等,使商貿、金融等高端產業與資本不斷集聚。先進經驗在珠海市、廣東自貿區其他片區亦不斷復制推廣,進一步促進珠海市乃至珠江西岸及廣東省產業轉型升級。
二、橫琴自貿區建設契機下珠海港發展面臨的機遇
國際上大部分自貿區都以自由港為基礎,港口航運業是自貿區建設的核心載體。珠海港與橫琴自貿區同屬一市,橫琴自貿區建設給珠海港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帶動經濟貿易發展,增加貨物吞吐量
橫琴自貿區貨物貿易便利化、服務貿易便利化的措施,將吸引大量外貿企業(如大型電商企業、大型采購商、生產商等)入駐,進而帶來國際貿易量的增長(包括中轉貿易量)。截止2016年4月,橫琴登記注冊企業已達19634家,其中商貿企業占四分之一。而港口作為外貿進出口貨物集散地,港口吞吐量與貿易量密切相關,吞吐量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和貿易量變化而不斷變化。因此,加快對接橫琴自貿區建設,將帶動珠海港吞吐量的持續增長。
(二)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增強港口競爭力
《珠海經濟特區促進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珠海橫琴新區片區建設辦法》提出“橫琴片區實行國務院確定的分線管理政策,創新粵港澳口岸通關模式,推動實現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橫琴自貿區通關監管服務模式創新,將進一步簡化進出口貨物、船舶的進出境手續,節省進出口岸時間,改善口岸通關環境,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加快貨物集疏運、中轉速度,加速船舶周轉,增強港口競爭力。
(三)延伸港口產業鏈,加速港口轉型升級
橫琴自貿區貨物貿易便利化、服務貿易自由化措施,將有利于珠海港進一步完善港口服務功能,延伸港口產業鏈,提升港口物流服務水平。在發展裝卸、倉儲等傳統港口服務的同時,創新發展港口物流服務、信息服務、商貿服務、金融服務等港口服務功能。此外,貨物貿易便利化、服務貿易自由化措施,必將要求自貿區一系列制度、規則與國際貿易規則、慣例接軌,從而推動區域制度創新,為區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投融資環境,進一步促進國際貿易、臨港產業的升級,加速港口產業的轉型升級。
(四)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港口區域化進程
珠海港作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重要港口,率先通過了 “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項目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而橫琴自貿區作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重要載體,必將進一步推進珠海港與“一帶一路”的對接。“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將帶來進出口貨物的增加,進而促使珠海港進一步優化集疏運系統,加快內陸場站、無水港建設,加強與西江流域沿線港口合作,加密火車貨運班列、駁船航線密度等,以提高集疏運系統能力,擴大港口對經濟腹地的輻射范圍,加快港口區域化發展進程。
三、橫琴自貿區建設契機下珠海港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港口與橫琴自貿區聯動發展的舉措不足
廣東自貿實驗區條例明確提出以自貿區建設推動港口、海運物流和臨港產業發展,其中以廣州港、深圳港和珠海港為重點發展港口。廣州南沙片區、深圳前海片區已緊抓自貿區通關便利和高端商貿機遇,以自由貿易與港航產業融合的高端商貿物流發展為核心,大力推進港口供應鏈物流一體化建設,加速航運中心、國際樞紐港建設,加快港航發展的軟實力提升。目前珠海港也積極利用“互聯網+”思維,與跨境電商企業大龍網合作,依托橫琴建設跨境電商綜合產業基地,為跨境電商及廣大小微外貿企業提供專業化、全方位的跨境物流解決方案,以期形成跨境電商及外貿企業產業集群,探索外貿進出口及跨境電商發展新模式,但跨境電商產業的做大做強離不開自貿區的通關便利、稅收優惠等政策扶持與高端商貿機遇支撐。而自橫琴自貿區建設以來,珠海港與橫琴自貿區有效聯動的政策與措施明顯不足,這既不利于珠海市港航物流產業轉型發展,也不利于橫琴自貿區高端商貿服務業發展。
(二)港口集疏運體系有待于優化
經過近十年的建設,珠海港集疏運體系已初步建立,海鐵聯運、公海聯運、江海聯運、空海聯運等多式聯運趨勢逐步顯現。其中,公路集疏運通過高欄港高速與珠西地區及全國公路網相連;鐵路集疏運經廣珠鐵路和高欄港疏港鐵路專用線接入全國鐵路網;水路集疏運主要經西江深入粵西、廣西、云南等西南腹地;航空集疏運經珠海機場連接全國。但珠海港集疏運體系仍存在航道水深難以滿足船舶大型化趨勢、江海聯運駁船航線及密度不足、外貿航線稀少、海鐵聯運業務較少、多式聯運優勢不明顯等問題,難以滿足自貿區建設帶來的大量貨流集疏運需要,有待于進一步優化。
(三)港口信息化建設有待于完善
近年來,珠海港軟硬件設施建設不斷推進,但仍存在大型深水泊位不足、港口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難以滿足橫琴自貿區貨物貿易便利化、服務貿易自由化需要,尤其是港口信息化建設,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截至2015年,珠海港泊位總數達到152個(生產性泊位147個),泊位總長17843米(生產性泊位總長17266米),泊位年通過能力15278萬噸,集裝箱泊位通過能力188萬TEU。其中,液體散貨泊位40個、多用途泊位23個、集裝箱泊位4個、干散貨泊位25個、件雜貨泊位16個、客運及陸島交通泊位39個。但隨著船舶大型化趨勢越演越烈,珠海港進港主航道及泊位水深仍難滿足超大型船舶進出及掛靠。
珠海港已建成港航數據信息交換(EDI)系統(含電子閘口建設),實現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等口岸監管部門信息互聯互通,但綜合信息平臺仍未建立,口岸監管部門、各港區企業、港口物流企業、貨主企業、航運企業等港口物流供應鏈上企事業單位的信息流仍不暢通,數據仍難實時共享,珠海港信息化建設仍需進一步推進。
(四)港口物流服務水平有待于提高
珠海港貨物吞吐量繼2013年成功突破億噸大關,在珠三角港口群中占比逐年上升。珠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多年來發展緩慢,但西江戰略實施后,于2014年達到百萬標箱的突破性進展。截止2015年,珠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1208.8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33.8萬TEU,旅客吞吐量765.9萬人次。
隨著珠海港腹地的不斷延伸、腹地經濟的發展及港口吞吐量不斷提升,港口物流需求不斷擴大。而目前珠海港除了4萬平米的匯通物流園,缺少提供專業化物流服務的物流園區;港口物流企業分布零散、規模小、服務功能單一,主要提供裝卸、運輸、倉儲、堆存、報關報檢、船代、貨代等基本港口物流服務,缺乏提供全程物流、簡單加工、商貿物流、物流金融、信息服務等增值服務的大型港口物流企業。珠海港現有的港口物流服務水平有限,難以滿足珠海港貨源腹地產業發展的綜合物流及專業化物流服務需求,難以滿足橫琴自貿區高端商貿物流需求。
(五)港口區域化進程有待于加快
根據劉桂云對港口區域化內涵(港間及港腹合作、運輸體系構建等)的解讀,可知近年來珠海港也呈現區域化發展趨勢。珠海港通過“差異化戰略、西江戰略、新絲路戰略、大客戶戰略、全程物流戰略”的實施,逐步開展與西江沿線港口(梧州港、肇慶港、云浮港等)、珠三角港口(廣州港)以及沿海港口的合作,加快內陸港(貴州昌明國際陸港)建設,深化與中遠、中谷海運等航運公司合作,加快集疏運體系建設,港口區域化進程明顯。但珠三角港口眾多,港口經濟腹地重疊程度高,港口間競爭激烈,周邊港口區域化發展態勢亦非常明顯,珠海港只有加快港口區域化步伐,不斷強化在供應鏈中的地位,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更好地服務橫琴自貿區建設。
四、橫琴自貿區建設契機下加快珠海港發展的策略
(一)加快高欄港綜合保稅區申報,加強與橫琴自貿區的聯動發展
橫琴自貿區為珠海港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橫琴自貿區建設也離不開珠海港港口物流服務,珠海港與橫琴自貿區的有效聯動發展是兩者的共同需求。目前橫琴自貿區致力于與澳門搭建葡語系國家經貿合作平臺,葡語系國家經貿合作平臺的建設將帶來大量的貨物流動,并將增加對港口服務的需求。因此,珠海港應加快高欄港綜合保稅區設立,爭取與橫琴自貿區發展相適應的通關便利化、稅收等政策優惠,實現與橫琴自貿區的區港聯動發展,促進珠海港與橫琴自貿區的共同發展。
(二)拓展港口服務功能,提升港口物流服務水平
橫琴自貿區建設和珠海港轉型升級發展都離不開港口物流服務水平的提升。珠海港應緊抓自貿區建設契機,加快高欄港綜合保稅區申報與建設,開展珠海港臨港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預留保稅物流園區建設用地,為區港聯動做好準備,以期吸引大型物流企業、港航企業入駐,在現有運輸、倉儲、裝卸、堆存、報關報檢、船貨代等基本港口物流服務基礎上,發展保稅倉儲、包裝加工、物流金融、信息服務、保險咨詢等增值服務功能,構建貨物全程物流服務鏈,提升港口物流服務水平。
(三)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設,提高港口運營效率
自貿區建設帶來大量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的暢通離不開信息流的高效傳遞。珠海市港航管理部門與珠海市港航企業應致力于推動物流信息化建設,以現有港航EDI項目和電子閘口建設為基礎,加快標準化、一體化的珠海港綜合電子物流平臺建設。并進一步深化與新加坡港在智慧港口建設方面的合作,通過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使用,構建覆蓋港口物流供應鏈全過程的信息平臺,通過標準化實現系統間的數據交換與共享,縱向上貫通貨主、貨代、船公司、船代、物流企業、場站、報關報檢、海關、檢驗檢疫、碼頭企業等部門;橫向上連接西江流域聯盟港口及中南、西南腹地,以形成高效暢通的信息流,提高港口運營效率。
(四)優化港口集疏運體系,推動港口區域化發展
進一步優化港口集疏運系統,構建江海聯運、海鐵聯運、公海聯運、空海聯運等多式聯運優勢明顯的集疏運體系,從而進一步拓展港口貨源腹地,加快珠海港區域化發展的步伐。為橫琴自貿區建設帶來的物流需求提供保障。水路運輸方面,通過控股、參股等方式加強與西江流域和珠三角港口的對接與合作;依托“一帶一路”和橫琴自貿區建設,深化與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巴西維多利亞港的合作,推動與中亞、南亞等沿線港口的合作;加強與中遠海運、太平船務、中外運等船公司合作,不斷開辟內外貿航線,加大內支線駁船運輸密度,構建江海聯運網絡體系。鐵路運輸方面,加快高欄港鐵路集裝箱發運裝車站、高欄港疏港鐵路專用線二期工程等疏港鐵路的建設,加快海鐵聯運發展;在中南西南地區布局更多的內陸港,加快內陸港建設,探索成立區域物流企業拓展當地物流市場,進一步拓展西江上游乃至貴州、湖南、江西等西南中南地區貨源腹地。公路運輸方面,推進金海高速公路、洪灣高速、珠澳大橋西延線等疏港公路建設;大力發展甩掛運輸,提高公路集疏運效率。
總體而言,橫琴自貿區建設為珠海港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對珠海港發展提出挑戰。橫琴自貿區建設契機下,珠海港存在與橫琴自貿區建設聯動發展的舉措不足、集疏運系統有待于優化、港口信息化建設有待于完善、港口物流水平有待于提高、港口區域化進程有待于加快等問題。因此,應加快高欄港綜合保稅區申報,加強與橫琴自貿區的聯動發展;拓展港口服務功能,提升港口物流服務水平;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設,提高港口運營效率;優化港口集疏運體系,推動港口區域化發展;以加快珠海港轉型升級步伐,更好地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更好地服務于橫琴自貿區建設。
參考文獻:
[1]楊愛平.廣東自貿試驗區建設與粵澳合作機制再創新[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111-114+192.
[2]張明香,操志強.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港航業發展的影響淺析[J].中國港口,2013,10:1-3+31.
[3]付鑫.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港口物流企業轉型發展及價值影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
[4]張哲輝.自貿區契機下港口發展對策[J].中國港口,2014,01:21-22.
[5]劉桂云,阮士平.港口區域化的發展模式[J].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09,01: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