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應甫
摘 要:文化是有方向的,它可以引領;文化是有力量的,它可以增效;文化是有內涵的,它可以傳承。天冠集團幾十年如一日,文化與經濟、發展與責任,互為依存、相互促進。艱苦奮斗做為強大的精神文化力量,始終激勵著企業頑強進取、百折不撓,在各種困難和考驗面前巍然屹立。
關鍵詞:文化;發展;動力
一個民族需要有精神,一個企業需要有文化。在當今世界政治與文化、發展與經濟相互交融,它的理論指導力、藝術熏陶力、精神支撐力等,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準則,并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由此可見,文化不但是根與魂,而且還是力和效,如何固其根、弘其魂、發其力,不是一朝一夕能辦成的事情,它需要所有的人們共同用責任來擔當、用信仰來塑造。
一個國家尚是如此,那么一個企業也深知文化這兩個字的份量,如何打造構筑一個統一和諧的優秀文化,對于每個企業來說,是一道難題,也是一項艱巨的工程!
然而,社會在進步,企業在發展,文化二字從不同的角度,終能找到共同的力量歸依,它有社會背景的濃縮,有歷史交叉的傳承,還有新鮮的實踐與開拓,歷經歲月磨礪和積淀,不斷規范、不斷補充、不斷提升,逐漸形成,而文化的形成與它的成長背景息息相關,一個百年老店和一個三年就暴富的企業,所形成的企業文化截然不同,一個社會責任感極強和一個不擇手段“利益最大化”的企業,所打造的企業文化也決不相同,但是,不管實屬哪一種企業文化,畢竟是一種意識形態,都屬上層建筑范疇,它只要能在員工們的心中達成共識、打上烙印,并凝聚一種企業精神、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就會在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企業文化是一個復合的整體,企業理念、企業追求、企業精神、企業戰略、企業價值觀以及企業魂與企業風,都屬企業文化。文化與定位有關和高度相連。天冠就是這樣一個企業,它用七十多年的文化傳承與文化積淀,支撐和導航自己,無論什么時期,依然精神豐盈,苦干躬行,高掛理想之云帆!
天冠——這個在烈火中誕生的紅色工廠,是1939年11月經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劉少奇批準創辦起來的,中共地下黨員邰士芳,為支援抗日前線,千方百計在烏云密布、霜天寒日里研發高濃度酒精,為我黨提供緊缺的動力燃料。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面對無糧下鍋的困難局面,廠里的員工們忍受饑餓、涉水攀巖,采野果挖草根,只要含有一點兒淀粉質和糖的植物,在他們手中都成為生產酒精的原料,低矮的茅草房里,他們用幾口蒸鍋、幾盤石磨,辦法想盡、多策并舉,碾過風雨險灘,蒸出智慧經驗,為拓寬企業的發展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又見東風卷朝來”。九十年代初,酒精行業出現新的困境,產品供大于求,原料大幅度漲價,全行業虧損加劇,有的破產倒閉,有的舉步維艱,有的幾經沉浮無奈轉身。我們天冠面對這樣的困境,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化劣勢為優勢,變壓力為動力,以一種萬千氣象盡收眼底的開闊眼光,實施以“酒精深加工為主體,以綜合利用和綜合開發為雙翼”的一體兩翼戰略,不但實現了清潔生產,而且還把進廠的原料吃干榨凈,打造完成以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為一體的新型循環經濟產業鏈。
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干革命搞建設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闖將。”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企業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本質在新,核心在創,它需要勇氣與智慧,更需要激情和科學態度,跳出舊思維,想出新辦法,拿出新舉措,不為困所累,不為難壓倒,不為險退縮,
敢于想別人不敢想、做別人不敢做,拋開一切陳規舊俗,以全新的視角來思考問題。二十一世紀,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天冠人知天命“厚德載物”,不是爭先恐后的去打潘多拉魔盒和采所羅門寶藏,而是懷著一個綠野仙蹤、唐僧西行般的夢,率先向國家提出開發生物質能源,以綜合解決石油危機、環境污染等社會熱點問題。燃料乙醇開發成功后,天冠人又“常思將來、常敢破格”,提出“生物煉制,能化并舉”綠色低碳循環經濟,一個個新項目拔地而起,一個個新產品成功研發,名牌大學與科研院士爭先和天冠牽手,MBA班在企業內開辦,國家重點實驗室建在天冠,燃料乙醇廠在外省陸續投建,纖維乙醇開花在宛城四邊。
這都是文化的力量,這都是文化指引的方向,“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博古通今,我們天冠在七十多年的發展歷史長河中,一貫“正身之德”、正氣弘揚,唱響主旋律,堅持不懈對青工進行廠史廠情、企業文化傳承和教育,創辦企業報六百多期,走出去請進來,學為已用,用之則明,企業的經營戰略、人力資源、制度規范與文化理念有機結合在了一起,并在萬千員工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共鳴于內,流傳于外,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實現自我、奉獻自我。我們的干部員工,能在新項目建設中心隨責走、不分晝夜,逢山開路、遇河架橋,即使生病了依然堅持在工作崗位上;能在實驗室里寧神靜氣,一步一艱辛,一次一希望,達到忘我的境界;能在桃花謝桂花開的短暫時節里,一個現代標準化的酒精廠破土建成,能讓選育的菌種搭乘神九遨游宇宙。
所以,文化是有方向的,它可以引領;文化是有力量的,它可以增效;文化是有內涵的,它可以傳承。我們天冠幾十年如一日,文化與經濟、發展與責任,互為依存、相互促進。胡總書記曾經指出:“艱苦奮斗做為強大的精神力量,始終激勵著我們頑強進取、百折不撓,在各種困難和考驗面前巍然屹立。”天冠,正是有了這種強大的精神支柱,才催生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合力,才能在困境中發展,在發展中登高,開行業之先河,引產業之興旺。“心存古往今來事,人在長河大海中”,07年五一前夕,胡總書記在視察天冠時高興的說:“天冠集團的歷史,不僅要寫入黨史,也要寫在我國的科技發展史上!”
去之糟粕、留之精華,持續不照搬,推陳要出新,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綜合素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企業文化創新與和諧,這是時代的需要,是企業追求的永恒主題,實踐證明,優秀的企業文化永遠是企業前進的動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