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在黨的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王岐山同志在工作報告中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高度,再次強調要把握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這是著眼全面從嚴治黨、把紀律挺在前面的具體體現,是深刻把握黨風廉政建設規律、提升反腐敗精準度的主動選擇,是堅持紀在法前、紀嚴于法、做好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行動指南。我們必須準確把握、善加運用,使管黨治黨真正嚴起來、緊起來、硬起來。
深刻理解“四種形態”的內涵。“四種形態”即: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這“四種形態”看似平實,卻含義深遠,體現了我們黨對管黨治黨規律的深刻把握。通過層層把關,步步設防,把全面從嚴體現在黨員破紀之初直至立案審查之后的全過程,目的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真正體現對黨員的嚴管厚愛。黨中央關于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判斷,遏制腐敗蔓延勢頭的目標決不能有絲毫動搖的信心和決心,對腐敗問題始終堅持零容忍、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的行動,充分說明“四種形態”的提出和應用,絕不是要在數量和力度上放緩反腐敗節奏,而是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四種形態”的實施,紀委的責任不是小了,而是更重了,監督執紀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關口前移,執紀的力度更大了;“四種形態”的應用,要求必須精準執紀,定性準確,處理恰當。既不能把全面從嚴治黨等同于僅處理少數有嚴重違紀問題的干部,也不能把涉嫌違法犯罪問題“大事化小”,當做輕微違紀行為進行處理。對嚴重違紀的黨員干部,絲毫不能放松,該深查的要深查,該移送司法機關的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四種形態”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刻科學內涵。
精準把握“四種形態”的精髓。“四種形態”環環相扣、層層設置防線,其中每一種形態對應的問題程度層層遞進,處理措施也是越來越嚴,凸顯黨對全體黨員監督的全覆蓋、全方位,其目的是恢復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保護好整片“森林”。第一種形態就是要求黨組織對黨員干部中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能夠早打招呼、早提醒,紀檢監察機關對黨員干部違反紀律的問題能夠做到早發現、早處置,嚴抓嚴管,小過即問,小錯即糾,防止小錯誤釀成大問題,做到抓保健。第二種形態就是要對自律不嚴,觸碰紀律和規矩“底線”的黨員,要抓早抓小、動輒則咎,及時處理和糾偏,做到“正歪樹”。第三種、第四種形態就是要對嚴重違紀的黨員出重拳、下猛藥,當頭棒喝、治病救人;對可能淪為“階下囚”的違法犯罪人員要從嚴懲處,毫不姑息,做到“治病樹”“拔爛樹”,旨在維護好整片“森林”。“四種形態”的劃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是用量變和質變、整體和部分、當前和長遠辯證關系原理對紀檢監察機關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科學引導;體現了黨對干部的真正關心和愛護;詮釋了紀嚴于法、紀在法前的要求;旨在建立更前沿、更嚴密的防御陣地。
適度把握“四種形態”的應用。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是依據紀律和規矩這把尺子劃分的,要把握執紀尺度標準。切實扭轉思維慣性,改進方式方法,在監督對象上從盯住少數向監督全體黨員和各級黨組織轉變,在監督內容上從盯違法向盯違紀轉變,在監督手段上向問責、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等多種措施結合應用轉變,在工作機制上從各自為政向協同推進轉變,從而實現監督對象“全覆蓋”、監督內容“全方位”、監督執紀“經常化”、監督主體“全出擊”。在運用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寬嚴相濟、綜合把握,積極探索和慎重把握監督執紀方式與違紀違規行為的匹配度,防止違規自由裁量或量紀畸輕畸重,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不限于查辦大案要案,更重要的是要把重心轉到以零容忍的態度抓好黨的紀律執行上來。要“靈活執紀,增強紀律審查綜合效果。要以查清主要違紀事實為重點,做到快查快結,提升紀律審查效率。要根據黨員違紀程度和本人改正錯誤的態度,注重靈活運用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手段,著力達到既懲處又教育還震懾的綜合效果。對違紀情節和錯誤輕微的黨員干部,要善用、多用組織處理手段,及時批評教育提醒;對一般違紀問題,態度好、改錯意識強的,可以從輕或不予紀律處分,盡量給干部改過自新機會。”建立和維護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
打造落實“四種形態”的隊伍。“四種形態”的提出,也體現了“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確保其有效落實,重要在認識,關鍵在擔當,各級黨委和紀委責任重大。特別是落實好第一種形態,各級黨組織要切實擔負起管黨治黨的責任,擔負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主體責任,黨組織的領導干部要主動擔當,全力推進。黨委不僅要任命干部,更要加強日常教育、管理和監督,堅持問題導向,注重日常、較真碰硬,及時咬耳扯袖,紅臉出汗,使黨員干部時時感受到紀律的約束。紀委的職責定位更準確、任務更聚焦、工作標準更清晰,對紀檢工作和紀檢干部也提出了新要求、新考驗。這就要求紀檢干部要提升四種能力。一是及時發現違紀問題線索的能力。要加強理論法紀學習,加強對新情況、新問題的研判和群眾信訪舉報受理,加強對問題線索的分析,嚴謹細致,把握好度,恰當處理問題線索。二是抓早抓小、抓好預防的能力。小過即問、小錯即糾,防止不出事都是“好同志”,一出事就成了“階下囚”,及時教育和挽救黨員干部。三是準確適用黨規黨紀處理違紀問題的能力。要明確執紀重點,規范執紀流程,轉變執紀方式,注重執紀效果。要有很純的事業心,很強的責任感,探索“四種形態”的科學應用,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經得起事實和黨紀檢驗的鐵案。四是自覺抵御腐變的能力。打鐵還需自身硬,打造政治堅定、品行端正、紀律嚴明、作風嚴謹、業務精湛的紀檢干部隊伍,加強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督,防止“燈下黑”,用鐵的紀律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反腐“鐵軍”,為“四種形態”的有效應用和從嚴治黨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